方金伴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德育教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德育渗透的多种途径,以期为同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大都自我意识突出,尚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很容易误入歧途,加强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其以后的人生至关重要。因此德育教育必须渗透于初中各个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育人典型,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适当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个人品质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等,涵盖面极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集采百家之长,集揽古今中外名篇,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是渗透德育的最佳教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适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获得个人素质的升华。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最后一课》《枣核》等几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人物深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背影》《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等几篇课文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亲情是否禁得起金钱或地位考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品词析句,感悟作者情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承载作者情感的精髓,它们往往简短有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有层次的剖析和点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掌握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时,“笑”字在文中出现了10多次,以“笑”字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而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通过“干巴巴” “慢腾腾”“昏昏沉沉”“半死半活”等词汇的分析,激起学生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热爱及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感恩;教学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通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名言警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人物解读,树立品德榜样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描写的人物或者文章作者都是杰出人士,他们大多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德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作者简介”及“文中人物”的解读,帮助学生对比美与丑、崇高与卑鄙、诚实与虚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一面》一课时,可以开展“走进鲁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搜集鲁迅的生平事迹和相关作品,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弃医从文的兴邦主义理想;教学八年级下册《变色龙》一课时,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解读,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正反面人物的对比,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苏教版中这方面的素材很多,教师可以对人物进行归类和对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内外融合,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的青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情境剧表演、野外游玩等课外活动,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春》《三峡》、野外游玩、写作竞赛等;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几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另外,根据学生个体能力推荐课外读物,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深入而全面地实施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积极提高个人的素质修养,以便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 俞锦霞.化知为智,化智为德——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旬,2014(2)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