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扇“窗”透视人生

2015-06-05 03:39赵艳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利己解读

【摘要】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分析领悟欣赏者和漠视者,利人者和利己者的人生得失和生活状态。

【关键词】人生视角;解读;利人;利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视角很多,这里我尝试着从人生视角解读泰格特的《窗》。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提出的,他说“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目的是要借助文学透视人生”。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微型小说。它以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一个情节很简单的故事,但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不简单。

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作品中仅有的两个人物;一间狭小的病房,一扇门,一扇窗,极其简单的环境;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小说中唯一的矛盾。这篇小说题目为“窗”,“窗”贯穿全文,是一个重要道具,其内涵丰富。它既指病房的唯一的一扇窗户,是两个卧床病人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它又是一扇心灵之窗,可以透视出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对于读者来说,这篇小说也是一扇“窗”,我们通过它可以解读人性、感悟人生。

首先,我们通过这扇“窗”来透视两个人物的心灵状态。

文中对病房的那扇窗没有作任何描写,但对窗外的景象描写却不余遗力、浓墨重彩。很显然,作者是别有用意的。在靠窗病人的描述中,窗外是一幅幅生动精彩的图景。“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舰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玩滚木球的草坪。……”但这一切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却“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两个人代表生活中的两类人,只是小说把这两个人典型化了。一类人是欣赏者,一类人是漠视者。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一个人眼中所看到的和嘴里所说的是他内心的折射。很显然,靠窗者是一个欣赏者,而不靠窗的病人是一个漠视者。

欣赏者往往也是利人者,他心胸宽广,不会嫉妒别人,还会为别人的成功美满而开心。他心地善良。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愿意把别人都往好里想,他愿意帮助别人,他愿意给予,他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自己得不到时,他愿意成人之美,他愿意祝福别人,他不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相反,漠视者大多是利己者,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赞赏别人,更不会由衷地为别人的幸福美满而高兴。他总是嫉妒,甚至由嫉妒生恨,产生可怕的破坏或毁灭的念头。为一己私利,他可以漠视规则、漠视道德、漠视生命、漠视他人,漠视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欣赏者和一个典型的漠视者。靠窗的病人,他虽然身患重病,物质上并不比别人富有,但他热爱生命,用自己仅剩的精力和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景,激励自己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也去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他的心境中,一切都那样地恬然美好。而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着靠窗病人的种种生动的描述,不去感恩,反而产生了嫉妒。自私自利的心和嫉妒之火,使他成为一个残忍的漠视者。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室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听之任之,急不可耐地替代病友占有了那个靠窗的床位。然而他在窗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不是上帝对他的惩罚,而是漠视的心蒙蔽了他的双眼。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只属于欣赏者。

接着我们通过这扇“窗”来探求一点人生的启示。

微型小说《窗》小中见大,一扇小小的窗户中展现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小说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戛然而止的收煞,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不同读者可以从《窗》得到不同的人生启示。我感悟最深的是,利己与利人的辩证。真正利人的,一定也是利己的,哪怕一时不能利己,从长远看也是利己的,哪怕局部是不利己的,从总体看也是利己的。只想着利己,而去损人,最终只能是损人不利己。利人者他境界高,心胸广,不过多计较,所以他的烦恼就少,他总能欣赏享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他总能在快乐的付出中享受生活。而利己者,心胸狭隘,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机关算尽,自己身心疲惫,还要遭人鄙视唾弃,他无心也无暇欣赏、享受生活。靠窗的病人,作为利人者,无论在人间还是在天国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不靠窗的病人,作为一个利己者,无论在哪里,他都只能守着那堵“光秃秃的墙”叹息懊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两类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典型。看完这篇小说,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对照反省一下自己,必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赵艳华,女,汉族,河南浚县人,现任教于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利己解读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