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5-06-05 00:55:30刘秀峰
文教资料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机遇挑战

刘秀峰

摘 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逐步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宣示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较好的“机遇”。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做得扎实、做得卓有成效。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以前相比,正经受两大变化:一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主要表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信息沟通媒介的不断出现,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为提高,信息发布的主体日趋个体化,信息交互及讨论的“群居”现象越来越普遍。大事小情一夜便可“家喻户晓”,同时,一人投石,满池波纹荡漾。二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更加凸显。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多渠道的信息来源、特有的语言认同,以及思想容易被引诱的不成熟性。但是,这两个方面却有一个交集,那就是“90后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微博、微信、客户端是他们沟通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予以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多元文化的盛行极易造成价值相对主义的产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

多元文化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不可避免的次生物。网络信息的包罗万象与良莠不齐为各种价值观的生存与传播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与平台。近年来,在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行同时,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的迅速传播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每种价值观都有一种自在的逻辑,都有貌似“合理与正确”的特征,对于思想政治素养能力不够的某些大学生来说,不但难加以区别和分析,反而更容易被诱导。久而久之,结果致使许多人认为“一切皆有道理”,即认为价值观不应该是一种特定、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特质的表达,而应是呈现百花齐放、各自言之成理的多元面貌。反映在大学生的思想表达上,那就是“这是我的想法,那是你的想法,我们想法不同,也不能强迫对方接受”[1]。反映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上,那就是随意“质疑”。某些大学生这种思想状态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也不容回避,所以需要我们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予以思考和解决。

2.新媒体时代条件下,网络词汇的不断创造与迅速流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网络词汇的层出不穷与快速流行。“高富帅”、“白富美”、“蚁族”、“屌丝”,等等,这些词汇在网络条件下不仅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更形成了一种身份的认同。相对于这种词汇,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就显得过于凝重,同时也难于同大学生形成一种身份上的认同,这就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重要的是,随着网络词汇的创造与流行,以“调侃”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文化在青少年中广泛形成。而“调侃”的背后凸显的是,广大青少年正在远离自身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是消费形式本身。这种文化消费的氛围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新媒体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直接冲击着大学生价值的认同,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并没有改变。当前,“以世界人民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制造话语工具,抢夺话语权,借机植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今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基本手段”[2]。但不管西方话语工具的内容如何变化,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都是其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思潮的关注者,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这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二)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虽然存在诸多挑战,但也同时存在实施教育的良好“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沟通工具,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难的问题在于“入心”。加之当代大学生独立性与个性化思想的增强,思想政教育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外化于大学生的行为,就变得更加困难。但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利用大学生常态化的沟通工具,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是大学生沟通世界的主要渠道。利用这些渠道,有助于实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有助于真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真正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首先,微博、微信等不仅是大学生常用的沟通手段,更是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场所和方式。用这些媒介进行沟通,不但可以使大学生感觉亲近与轻松,而且更易于流露真情实感,易于产生真正的思想交流。其次,这些方式都为虚拟媒介,避免了师生间面对面可能的尴尬和拘束,更便利于交流。二是容易消除师生间的身份隔阂,形成身份认同,便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的实践。当教师加入到学生的微信圈或QQ好友时,在虚拟世界中,师生间的这种传统身份的隔阂就会逐渐被淡化,有助于形成师生间亦师亦友的良性关系。同时,这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由课堂扩充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群居”现象,也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网络“群居”中思想政治教育有两方面的机遇:一是通过总结、分析学生的群体交流的信息,获取学生思想的真实“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新媒体时代下,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如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等是采集学生思想活动“数据”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数据的实时分析、长期积累、规律找寻,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可以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典型个体问题提供重要依据。二是网络“群居”生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影响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网络生活中,意见领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他成员的思想易造成重要影响。因此,两课教师如果能抓住机会,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群居”生活,并且发挥自己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的积极作用,充当意见领袖,引领大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就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将非常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确立坚定立场,寸土不让的阵地意识。

新媒体时代条件下,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便捷度的提高以及信息量的增加,某些大学生的随意质疑也随之加剧。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两课教师更应该有阵地意识,坚定立场,寸土不让,更自信地传播主流意识,发出党的声音。要坚决避免,为了单纯地迎合某些学生的思想,而宣传不当,一定要当好党的意识形态的守门人。

2.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讲求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课堂,也是主要阵地。鉴于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点抓住以下方面:第一,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理论,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较高,同时,大学生的思想又容易被完善而严密的理论所征服。因此,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契机,经过严密的理论逻辑和论证,有助于剔除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实践。第二,注重“对话”式教学,避免强硬灌输,实现以理服人。新媒体条件下,随着信息储备的极速扩大,大学生由此形成的重要的思想特质之一就是“质疑与争论”。所以,两课教学要改变单纯的灌输,注重课堂内外的“对话”,[3]通过学生间的、教师与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实现思想的真正交锋与交流,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广泛利用网络和新式交流工具。实践教学是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切合当下当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广泛利用网络和新式交流工具进行的虚拟实践教学,更有利于与大学生形成身份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有人说,“80后”是电视的一代,“90后”是互联网的一代,“00后”是移动互联的一代。青年大学生喜好上网、读屏、看视频,网络的力量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课教师应该越要重视及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3.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新媒体时代条件下,大学生获得信息途径多、信息量大,思维活跃。“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对社会就业的需求、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对爱与被爱的需求是丰富的、广泛的、切实的。”[4]由于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受网络中某些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大学生这些方面的需求如果一旦受挫,极易产生负面影响,产生否定一切的主流意识的倾向。因此,包括两课教师在内的思政工作者必须利用各种媒介,随时并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并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入手,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气、有底气。

参考文献:

[1]江宜桦.价值相对主义的时代[J/OL].http://www.21cc

om.net,2012-06-07.

[2]李艳艳.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话语工具[J].红旗文稿,2014(13).

[3]吴岳军.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色[J].教师教育研究,2010(2).

[4]冯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红旗文稿,2014(12).

基金项目:该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基于精细化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fyy20。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4:21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9:1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