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验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2015-06-05 15:41杨清旭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乡愁想象德育

杨清旭

摘 要:语文课本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善、美”的文章。它们以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启迪学生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运用体验教学是比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体验;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19-01

语文课本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善、美”的文章。它们以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启迪学生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教育,运用体验教学是比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的纽带,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等方面,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朗读是体验教学最基本有效的形式。朗读要美,语调、节奏、动作、表情越是准确到位,越能表情达意,体验就越深刻,德育渗透的效果更好。《小巷深处》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写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我用朗读来引领学生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下面是部分指导。(1)、女生一名:早知道,我是从村头……打着旋。(要求:用陈述语气,音调低,节奏缓慢,读出悲凉的氛围);(2)、女生一名:巷口摆着……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逢逢补补。(要求:陈述语气。“惟一、毒辣、竟成、早、不解、总、血汗、又忙于”重读。卖冰棍场景读出艰辛);(3)、男女生齐读:我的视线……那条深深的小巷。(要求:语速慢,读出“我”的悔悟、自责、感情回归)。又如白居易的《观刈麦》。第一句,“少”读拖长,“倍忙”读重。第二句,“覆”读重,稍长点。第三、四句稍快。第五、六句,读缓慢,“蒸、暑、灼、炎、尽、不知、但惜”重读,读出劳动的艰辛。第七八句,读出凄苦。第九—十三句,“何、余、愧、忘”读拖长而重,最后一句可以摸着胸口,读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

想象情景体验,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入体味文章的感情。上余光中的《乡愁》我做以下引导。(1)、简介作者;(2)、熟读诗歌;(3)、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为什么说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事物(意象)来表现。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通过联想和想象。想到小时候和母亲分离到外求学,给母亲写信,那一封封的信件传达母与子的思念。坐船去国外读书,和妻子分离聚散,船票见证了作者来往两地。母亲去世了,对母亲的思念,只有去埋葬她的地方烧香跪拜。后来作者居住台湾,海峡阻隔了大陆与台湾。随着作者年纪越大,思乡越浓。到最后作者的情感升华,从亲情、爱情上升到渴望祖国统一的伟大情感。(4)、再次朗读。(5)、再次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仿写《乡愁》。学生可以想到每周都要回家,母亲做好吃的,院里、村里、小河、小桥、一草一木等都是可写的。或想到在外的人。学生就很容易的想出“乡愁是电话、短信”等。(6)、展开联想和想象画画,让学生把诗句的意思用画表达出来。画邮票,母亲头像;新娘头像……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好理解。再如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茅屋为秋风所破”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沉塘坳,南村群童……长夜沾湿何由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安得广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引导学生努力用心灵去感应。你就是杜甫,使学生与作品主人公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达到文我同一,融为一体的境界。作者做到的忧国忧民,你受到感染,你以后也能做到。

表演体验与以上的两种方法比较,难度要大。课前做周密的安排与指导,特别选角色是关键,把文章读熟悉,能记具体的台词,花时间很多。如果有条件尽量去做,能锻炼学生很多能力的。如上《选举风波》,把此文改编成戏剧,让学生表演效果很好。文章表达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成长经历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管面临的是怎样的航程,你都要勇敢往前走!通过表演,一是表演学生,二是下面观看的学生都得到活生生的体验。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贾里的聪明、活泼、热情,非常负责,富有正义感,勤奋好学又自私的陈应达……达到为好的人物而欢唱,感动的场景而流泪。至今听了很多公开课,记忆犹新的是我同事用表演形式上的《陈毅市长》。没有真正的科学家的实验器具,就用化学老师的,装齐仰之的学生穿白大褂,“陈毅”的一身中山服,加上那些幽默的台词,把陈毅刚强坚毅,尊重知识分子的形象表演得很好。此法体验效果是不用说的。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精心努力的付出,是学生一辈子的感动!

猜你喜欢
乡愁想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永远的乡愁
快乐的想象
乡愁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九月的乡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