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互融模式下的产业新城规划初探

2015-06-05 09:49
山西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互融产城新城

李 晓 鹏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产城互融模式下的产业新城规划初探

李 晓 鹏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对西安航天基地产业布局和规划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析,运用生态环保、TOD交通引导等规划理念,探讨了产城互融、产业新城的概念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产城互融的规划对策,以缓解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之间的冲突。

产城互融模式,规划,产业发展,新城建设

1 产城互融模式

1.1 概念缘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为了吸进投资发展经济,设立了大量开发区,使城市空间“摊大饼”式扩张。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如公共配套缺乏、交通拥堵、潮汐式交通、“空城”等城市病。这些问题均源自于开发区大多偏重产业发展,忽视了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城市功能和空间上形成了孤立的“飞地”。因此,单纯的工业园区形式的开发区已经不能适应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产城互融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各地政府和学术界纷纷提出。

1.2 涵义与延伸

产城互融模式并不是新生事物,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地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实践。虽然产城互融模式的概念目前在学术上还未有定论,例如:在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提出“产城一体单元”的概念,其特征涵盖职住平衡、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绿色交通、布局融合五个方面;“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互融”,即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产城互融模式涵盖人本导向、功能复合、结构匹配三大内涵。但是总结起来产城互融模式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可以兼顾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交通和休憩等需求,并使之高度有机融合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模式”。同时“产业新城”的概念应运而生,产业新城既不同于传统的开发区,又不同于城市周边的“睡城”;“产业新城”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产城互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是产城互融模式的实践载体。

2 案例分析

2.1 西安航天产业新城简况

西安航天产业新城是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2006年共同发起的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位于古都西安东南的少陵塬上,向北联通曲江新区,向南俯瞰樊川、仰望秦岭,向西有城市中轴线、可达西安高新区和南郊大学城,向东接西康高速。新城成立伊始就在总体规划中融入了产城互融的规划理念。经过八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新能源、新材料、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居住、教育、医疗卫生、地铁、公交枢纽、市政配套等公用设施逐步完善。从而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良性互动,为产城互融模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2 西安航天产业新城规划

2.2.1 产业定位

西安航天产业新城规划提出秉承以“环保与创新”为主题,以“科技和文化”为内涵,以“航天和宇航”为标志,建设世界级的航天产业新城。坚持以航天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策略。

2.2.2 新城规划

西安航天产业新城总体规划于2008年纳入西安市总体规划,并于同年通过了国务院的审批。规划区北至长安区北边界,南至少陵塬南边界,西至北长安街,东至西康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23.04 km2,规划人口约为26.1万人。规划性质为西安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以航天科技为主导,以“科技和文化”为内涵,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新城。

规划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运用“公共交通引导”理念进行商业设施规划,充分利用规划西安地铁四号线和二号线将西安市区、建成区、次中心和核心区串联起来,有利于推动区域快速发展,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同时运用“邻里中心”规划理论进行公共设施规划,根据产业新城居住用地分布和一定的服务半径规划了各级邻里中心(含商业服务、绿地、医院、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就近满足居民生活休憩需求。

功能分区:规划功能结构为“一心、二轴、三区”即核心区,雁塔南路人文发展轴、东长安街城市发展轴,核心区、产业研发区、居住区(见图1)。

规划居住功能与工业功能就地平衡,减少交通量,将居住用地结合工业研发用地设置。在核心区周边设置居住和研发区、外围布置产业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就近高速出入口布置产业物流业。分等级布置商业服务中心和公园,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3 规划策略及实践

2.3.1 工业园区——产业新城协调发展

航天产业新城的开发采取依托产业发展的策略,通过产业园区的扩张和整合,促进就业岗位的增长,进而发展配套设施及生活居住设施;其次结合地铁四号线等的建设,增强新城与市区要素的互通,通过一系列前期工作,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大规模建设,实现工业及产业新城协调发展。“产业扩张→产业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经济活动的进入及人口扩张→全面进行新城开发”是西安航天产业新城发展不断升级的顺序。

采用工业园——产业新城协调发展模式,工业与居住就地平衡,可避免过大交通压力,节约有效资源,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等于加快了发展速度,节约了有限资源,紧扣了“环保”的规划主题。

2.3.2 “生态环保”的规划主题贯穿规划始终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提出引进再生水、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并将“再生环保”理念落实到土地资源利用及空间布局、商业体系的建立、绿地系统建设等各方面。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通过政策杠杆,在生产过程、企业之间、区域之内,通过产业链、物流网,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格局。

2.3.3 注重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构造完整产业链组合

结合自身优势,以航天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以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通过差异化竞争保证自身竞争力。

2.3.4 功能明确、等级清晰的中心结构体系

将产业新城放到西安市城市结构中分析,构建区域中心、邻里中心二级中心结构体系。不同的中心等级,服务内容、范围不同,不同的中心等级确定相应的中心规模。

3 规划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1)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有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规模集聚效应,然而这种机制不足以使集聚的企业建立有效成熟的产业链,造成新城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2)规划与实际建设相对脱节。由于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略滞后于产业发展,与产业配套的商业服务业、绿地公园、公交等公共产品相对缺乏,致使规划区生活不便。3)规划执行不严肃,存在频繁调整的现象,为了经济利益和满足产业项目建设需要,频繁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及容积率等指标,造成规划不能按照预先的蓝图实现,影响城市总体风貌。4)人造生态系统脆弱。采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开发模式,导致规划区内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丧失原有的自我修复能力,使规划区日益成为缺乏生命力的人工环境。

4 规划对策

1)产业及空间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设计理念,采取“核心引领、产城相融”的规划策略,构建产城互融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发展极,带动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打造集约高效、创新持续的产业新城。2)核心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带动片区开发,并通过高端科技创新,不断升级产业水平,提高产业的科技竞争力。3)合理组织交通,公交优先。对主干路网进行疏通,连接原有断头路,形成道路格网布局;在重点区域加大支路网密度,增加路网容量和承载力。采用公共交通引导(TOD)的土地开发模式,通过公共交通先行,为后续的土地开发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优化公交路线和站点的建设,提高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保证大部分人可以便捷地享受公交服务。

5 结语

产城互融的规划理念在西安航天产业新城规划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但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完全摒弃以唯产业项目马首是瞻的传统观念,避免产业项目无序布局对规划空间干扰;其次,警惕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避免房地产发展过热,影响规划空间布局,形成产业空心化。因此在产业新城的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产业和新城之间的衔接问题,使得产城高效互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1] 新加坡邦城规划有限公司,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航天产业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Z].

[2] 林 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1(5):30-36.

[3] 刘 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7):104-109.

[4] 刘 瑾,耿 谦,王 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4):58-64.

[5] 李文彬,陈 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On exploration of industrial new city planning under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ies

Li Xiaopeng

(Xi’anNationalCivilAerospaceIndustriesBaseDevelopmentCo.,Ltd,Xi’an7101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for Xi’an aerospace base industrial allocation an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dopts the planning idea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OD traffic guidance,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ies,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new cit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rules, and points out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mbination, so as to relie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new city construction.

model of combination with production and cities, plann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new cities

2014-11-21

李晓鹏(1981-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5)04-0011-02

TU984.13

A

猜你喜欢
互融产城新城
智能电视亮相 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开启万物互融新生态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南北派竹笛彼此相借鉴分流与互融并行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互融共进促和谐——关于湖北荆门城市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