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年宽 王凯锋 曾仲麟
(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
小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炎症标志物水平比较
郑年宽 王凯锋 曾仲麟
(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分布及其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方法94例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确定病毒或非典型病原体种类,并取患儿空腹静脉血进行凝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将下呼吸道感染的94例患儿分为MP-IgM阳性组,RSV-IGM阳性组,MP合并RSV-IgM阳性组及抗体阴性组,比较四组患儿的血常规及Hs-CRP水平。结果94例患儿中29例未能检测出抗体阳性,占比30.9%,65例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表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FVB)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24.5%、23.4%及16.0%;抗体阴性组的WBC水平、中性粒细胞(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而RSV-IGM阳性组患儿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01)。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检测,及早明确病情,并通过监测WBC、NE及Hs-CRP水平指导临床治疗,以更好促进患儿康复。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炎症标志物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应用逐渐增多,细菌感染逐渐减少,而以病毒及非典型性病原感染逐渐增多[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儿科常用的检测感染的指标[2],及早的检测及动态监测可指导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依据患儿的发病年龄、呼吸道症状及肺部相关体征情况、胸部的X线片状况,采用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3]进行确诊,94例患儿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9±1.8)岁。
1.2 检测方法
1.2.1 炎症因子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所有患儿入院后的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置于离心机(3000 r/min)中离心10 min,移取血清后分别检测患儿的Hs-CRP(由BECKMAN公司提供,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NE)水平。
1.2.2 病原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FA)检测患儿感染的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抗核抗体情况,检测包含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及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及4种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嗜肺军团菌1型(LP1)、Q热立克次体(QFR)。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94 例患儿的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检测结果中29例患儿检测抗体阴性,占比30.9%,65例患儿的下呼吸道感染抗体阳性,占比69.1%,IFA检测阳性结果中,以RSV病毒、MP病毒、IFVB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24.5%、23.4%及16.0%,其中7例患儿为MP感染合并RSV感染,详见表1。
2.2 不同患儿的血常规及Hs-CRP水平比较抗体阴性组患者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而RSV抗体阴性组患儿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01)。详见表2。
表1 65例患儿的抗核抗体阳性情况
表2 不同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Hs-CRP水平比较(¯x±s)
CRP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当机体有炎症反应后,在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其的高表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C反应蛋白一样均可有效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但其具有更低的敏感性,最低检测限度达0.1 mg/L。一般临床上认为当Hs-CRP>10 mg/L,表明存在其他感染可能,当Hs-CRP水平在10~20 mg/L时提示病毒感染或轻微细菌感染,当Hs-CRP水平在20~50 mg/L时提示有一般的细菌感染。若病毒感染时,由于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质,无法触发CRP的产生,CRP血清浓度变化并不大,本研究中RSV-IgM阳性组患儿的Hs-CRP水平为2.63±3.12,与正常患儿相比较略高,与其它三组比较明显偏低,表明RSV病毒符合一般病毒感染的特点,并不会引发Hs-CRP水平明显升高。WBC在机体局部或全身出现细菌感染时,将出现明显性上升,但研究[4]发现对于部分WBC水平基础值相对较低的患儿,在上升1至几倍后仍旧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因而WBC水平在诊断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不高。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在感染后比例将明显上升,且中性粒细胞上升的百分率比白细胞总数出现的更早、更明显,因而中性粒细胞亦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性指标[5]。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对患儿的血常规及Hs-CRP水平测定后,以患儿感染情况进行分组,抗体阴性组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而RSV抗体阴性组患儿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01。提示抗体阴性组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将显著升高,而在以仅RSV病毒感染的患儿中,患儿的WBC水平、NE比例及Hs-CRP水平未出现明显升高,提示部分病毒感染并不会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及血常规异常。国内学者冯建飞[6]的研究发现,在合并有三种病毒感染的患儿中,存在RSV病毒感染的患儿血清中Hs-CRP均高于10 mg/ml,而在仅感染RSV病毒的Hs-CRP均<10 mg/L,提示RSV病毒在与其它病毒共同作用下可能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仅感染RSV病毒并不会引发血常规及Hs-CRP明显变化。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将引发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后将造成局部性损伤,激活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症细胞,导致IL-6分泌水平增高,引发Hs-CRP、WBC及NE水平的明显升高。本研究中MP-IgM阳性、MP合并IgM阳性组患儿的Hs-CRP、NE及WBC水平均明显升高。因而临床上对小儿RSV病毒感染的下呼吸道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单纯的依靠血常规及Hs-CRP检测并不能如实反映患儿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应借助于病原体检测手段(IFA)尽快明确病因,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并借助于动态监测患儿的WBC、NE及Hs-CRP水平判断与指导患儿的疾病变化及合理用药,促进患儿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1]王学方.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7):799-780.
[2]许志有,董战玲.血清hs-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5-27.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216.
[4]朱新建,凌利芬,聂署萍,等.CRP、WBC和ESR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 2136-2137.
[5]孙红,朱杰,林云华.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与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2,27(12):1027-1030.
[6]冯建飞,王军,张树人,等.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28-29.
R725.6
B
1004-7115(2015)05-0547-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5.024
2014-12-28)
郑年宽,主要从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