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高度概括,新常态重在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适应新常态的出路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国内发展是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对外开放是国内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用全球的战略眼光来筹划我国长远发展问题,抓住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现在,我国已发展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大市场。但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也还有不少相当突出的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差,自有品牌和营销体系缺乏,对外恶性竞争、经营秩序混乱,有的地方滥设开发区、违法乱占耕地等。虽然这些只是局部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的客观需要。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许多独特的比较优势,如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产业配套能力、综合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特别是石油等主要战略资源进口依赖程度高;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遵守其规则,使得宏观调控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我国要素结构很不平衡,人多地少,资本形成能力差,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其他国家更需要利用好外部机遇和条件。国内一些重要资源短缺,亟须加大利用外部资源的力度。国内加工生产能力很大,亟须努力扩大出口。不少行业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市场的容量,若不出口,许多企业将难以生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也亟须以开放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扩大劳务输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要求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目前,经济体制中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加快形成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结构优化的开放型市场格局。
1、注重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扩大国内外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培育、创造和引导需求。作为发展中大国,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当前,重点是解决消费率偏低、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利用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发挥我国后发优势具有特殊的意义。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引导企业研究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应变能力,为企业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在巩固和发展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推进市场多元化。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各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当前更要注重发挥民营企业扩大出口的生力军作用。要重视搞好两个市场的互接互补。力争进出口稳定增长,防止过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防止出口大起大落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努力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
2、积极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约束。一是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世界大国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开发利用资源,都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全球资源战略。要保障一些重要资源的供给,必须加快制定实施境外资源利用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综合运用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通过合资、合作和并购等多种形式,更多更好地开发利用境外石油和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林木、经济作物和远洋渔业等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勘探、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拓宽境外资源开发的渠道和领域,在区域布局上,应把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作为我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的重点地区。
3、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我国自身比较优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加强能力建设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是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目前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我国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加强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效率,更多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社会就业。继续发展加工贸易,不断扩大机电、轻纺等优势产品出口,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对外劳务输出;二是提高吸纳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更好地吸纳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优化创业环境,处理好利用内资与外资的关系。当前,我国国内资金供给比较充裕,在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局面,提高利用内资的能力;鼓励国内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加强合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内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实现两种资金的相互补充。
4、继续进行以市场换技术,推动国内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巨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引进高水平外资的重要筹码。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汽车、化工、能源等领域,通过以市场换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要继续发挥市场优势,进一步提高以市场换技术的水平。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有序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技术的发展战略;确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外商转让先进适用技术和进行研发投资;支持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开展技术配套,提升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积极吸收外商风险投资。
5、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受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并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发展迅猛;二是主要贸易大国日益重视区域贸易安排;三是区域内贸易比重占世界贸易比重上升;四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逐步向区域集团间竞争演变。如果不加入区域贸易组织,就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我国各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用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
6、要在开放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要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在开放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不仅缺乏一些重要资源,而且资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因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就相当于创造新的资源。绿色产品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新亮点。我们必须适应国际环保潮流,健全我国环保标准,做大做强国内绿色产业,扩大绿色产品出口,在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要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和适应能力,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资源性产品和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严格控制“洋垃圾”进口;在引进外资等工作中防止乱批滥占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外资承载量和产出率,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保护环境。
[1]任仲文.大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杨干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明彧.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J].经济科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