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兴忠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且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全球的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以上背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我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继续深化循环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综合来看,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上,开创了新经济模式,尽可能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日常的社会生产中,循环经济主张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工业化道路中的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转变。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3R”原则:reduce 原则、recycle 原则、reuse 原则。所谓的reduce 原则就是指减少资源的依赖度和废弃物的排放量;recycle原则就是指尽可能的实现物料的循环利用;reuse 原则就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的宗旨就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利用,使得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我国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 的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0%,预计本年度末GDP 总量应该可以达到7.5 个亿,保持GDP 总量排名第二的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具体来说就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严重,这种以高消耗、拼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经济中还占有一定比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从人均来看,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都随之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紧张程度。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阻碍,过多的消耗自然资源使得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背景,对经济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积极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的客观需要。生态文明的不断推进是是对以往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不断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进行淘汰,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综合性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循环产业体系,反过来可以有效地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实践来看,我国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从第二产业开始的,进而不断地深化发展层次,主要可以分为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循环型社会(大循环)三个层次。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企业为细胞,生态园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然后从政策制定、法律环境、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撑,早在2005年,我国就出现了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同年还进行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的创建工作。截止目前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立法的层面看,《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面世,并且在2009年年初实施,使得循环经济的建设有了国家法律的保障。从国家政策来看,扩大实施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还建立起了国家节能的专项资金;通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并且在引入的基础上创新吸收,不断与时俱进,开发、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循环经济有直接影响的新型技术,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循环经济的发展小有成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积极地探索企业、社会、废物之间的循环模式,争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创新的经济模式。
(一)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从根本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贯穿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做朋友的生态文明理念。辩证的来看,发展循环经济并不仅仅是向自然界索要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而是在人类主动限定自然资源索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定时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测试,科学合理的确定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以往那样向自然界要发展,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入手,尽可能的对产业活动价值链进行深度开发和挖掘,建立起循环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线性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进而将经济的发展纳入到生态系统中,这也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必然需求。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人类自身对自身活动产生影响的自我控制来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认同,随着示范点的逐步推进,循环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从我国整体经济来看,作为循环经济的主导者——政府部门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认识还不是那么的充分。《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不够彻底。从社会大众的层面看,对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对循环经济必要性加深认识。
(二)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范围扩大的国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对于原生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从每年的全球开采总量来看可见一斑,但是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储藏量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再生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地球村的形成,我们的循环经济不能再闭门造车、故步自封,我们要积极的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大循环,这样可以利用不同的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站在全球的高度进行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国资源的储藏量,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的物资战略储备,而且再生资源产业的国际大循环从根本上也是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一致。
(三)在财政资金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表率作用,强化自身在政府节能改造项目的认识和重视,对于行政部门的日常办公支出中,尽可能的实现绿色采购,优先对“节能”标识的产品进行采购,对于那些耗能设备设施以及节能改造项目的实行,可以按照报批费用进行拨款,同时针对节能改造进行专项补贴,而且对于那些有节能贡献的部门和人员,积极地进行财政奖励。
[1]高珊,黄贤金.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5.
[2]张墨,朱坦.“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关键政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