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红
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 130021
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是一种具有高技术性、且也具有高风险性的职业,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中。由于患者身体生理功能出现退化以及各种疾病存在多发性、复杂性、突变性,猝死率高等一系列特点,康复科的患者可能随时会出现压疮、导管脱落、窒息、坠床等意外情况,因此,康复科的护理风险系数较高,这也使得该类型患者成为医院风险管理中极具风险性的人群[1]。从2010年开始,该科室开始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通过识别、评估存在或潜在的可造成护理风险的因素,及时给出相应对策及改正措施,进而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现进行如下报道。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康复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7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5±3)岁,其中各种疾病后植物状态患者共计1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37例,脑部萎缩患者22例,车祸伤术后恢复患者12例。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88例,男性患者共计56例,女性患者共计32例,年龄 65~82 岁,平均年龄(78±5)岁,其中各种疾病后植物状态患者1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40例,脑萎缩患者24例,车祸伤术后恢复患者11例。通过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从2013年6月—2015年5月,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在护理中存在或潜在可引发护理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
1.2.1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该科室建立以护士长和科室业务骨干为主要负责人的护理风险管理队伍,并制订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完善各项护理操作流程,查找护理风险点,制订相关护理风险处理预案。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风险评估,例如伤口感染、导管脱落、压疮、患者坠床等风险,并制订对应的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对bathel指数40分以上病人给予加强宣传教育,防止摔倒、坠床。床旁加护栏,避免用冷用热,加强监督防止烫伤、冻伤。
1.2.2 加强培训 增强本院护士在风险防范能力及对安全预见性的评估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首要问题,是引导护士学会识别护理风险并防防止这些风险发生。以往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故,是该院护士最好的风险管理教育素材,通过组织该院护士学习护理安全警示案例,讨论护理风险案例发生的过程,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提高个人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组织护理人员全面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政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个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技巧,最终使本院护士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清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通过法制规范自己的所作所为,使用正确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面临的情况变化。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个人工作责任心。
1.2.3 加强细节管理与环节控制,确保护理质量 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查房规章制度,护士长应加大监管工作的力度,每日例行巡查病房,检查护士工作情况、了解护工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2-3],例如为可能从病床上坠落的患者加床档、防止病人压疮的措施执行情况、对意识模糊的患者进行腕带束缚、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等。对护理工作程序和操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主动清查汇报,对病患区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加强对新入院护士的传帮带工作。
1.2.4 建立报告、分析、处理制度 该院对于每一次护理安全事故进行调查,需要由各班护士讲述护理事故发生经过、发生原因、因此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此次护理事故的责任人等信息。调查结果要第一时间呈报科室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需要会同科室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考核,并在尽快的时间内制定下一步的防范措施,并根据事故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处罚,并将此次事故纳入护理资质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护士长应当按月组织护理安全会议,对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建议,确保病患区的护理服务质量。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数)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之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97.9%(9/113),明显低于实施前 40.2%(35/8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7,P<0.01)。 其中,患者压疮、导管脱落、窒息和坠床的发生率分别为1.2%、3.2%、0.7%和2.7%,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n(%)]
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5%(109/113),明显高于实施前(83.9%,73/87),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P<0.05)。
护理风险指,就是指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损伤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者其它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因素[4]。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当前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区分、评估、评价和解决,有计划的、系统的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护理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损害和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对患者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手段,不仅可以使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得到较大程度提高,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5]。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从事后积极处理转变为对护理风险的积极预防,这样就能够查找出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重视,积极预防安全风险。同时,应加强个人纪律性管理,提高个人护理风险认识,遵守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6]。还应及时清查潜在风险,从细节出发,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该院在患者压疮、导管脱落、窒息、坠床、身份识别错误等意外发生率分别为1.2%、3.2%、0.7%和2.7%,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该结果和郭坚等研究结果[7]基本相符。
在执行风险管理制度时,护士应当从减少或预防护理意外发生的目的出发,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8]。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够促使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从细节之处做起,努力为患者解决困难,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与患者定期有效地沟通,使来自患者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更加畅通,需求更加明确,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不断加强,从而更多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理解,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会不断提高[9],本研究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达到96.5%,明显高于实施前,也说明在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护理服务,都较为满意。
总之,通过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及服务质量意识,进而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风险指数。
[1]王继红,武瑞芳.基层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运用[J].护理研究,2012(6 下旬版):274.
[2]陈慧,余桂珍.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14(5):115.
[3]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5):75-76.
[4]田平,商玉环,姜超美,等.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3):181.
[5]Johnstone Megan-Jane,Kanitsaki Olga.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nurse capabilities in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an Australian study[J].Qualit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2013,11(4):260.
[6]宋玲娣,李萍.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5):147-148.
[7]郭坚,王艳.护士长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3(4):259.
[8]杨玉英,张素超,南振红.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提高护理安全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4):80-82.
[9]余学燕,杨凤琴,计永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