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香,孙晔珣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医院儿科,天津300480)
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功酶-MB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胡文香,孙晔珣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医院儿科,天津300480)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病变,其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散性的心肌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近年来,VMC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与VMC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的直接作用、宿主的遗传背景、免疫反应、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其中,病毒对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人体自身免疫反应最为重要[2]。VMC是一种病程变化很大的疾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一般缺乏特异性,这使得该病的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亚临床型及暴发型的VMC病例的诊断尤其困难。临床上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检查,从而对VMC进行确诊。因此,对VMC诊断指标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3]。本研究针对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在小儿VMC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VMC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患者均符合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于1999年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为6个月至8岁,病程均少于10日。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为5个月至9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检测方法
于入院次日和治疗2周后收集观察组患儿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于体检当日收集对照组儿童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cTnI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法(CLIA法),CK-MB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标本中的,检测步骤和标本的预处理均按试剂盒或仪器使用说明书严格执行。当观察组患儿的cTnI和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均数2个标准差时判定其为检测结果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两组标本中cTnI和CK-MB水平的比较
经检测,观察组患儿入院时的血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的血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血cTnI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CK-MB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血标本中cTnI和CK-MB水平的比较
2.2 血cTnI和CK-MB检测在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通过将两组患儿入院时的血cTnI和CK-MB水平与其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应用血cTnI与血CK-MB作为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应用血cTnI+CK-MB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cTnI或CK-MB检测(P<0.05),特异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2。
表2 血cTnI和CK-MB检测在小儿心肌炎的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3 血cTnI和CK-MB检测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例数为48例,其中,血cTnI和血CK-MB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91.7%(44/48)和75%(36/48),应用血cTnI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应用血CK-MB检测(P<0.05)。
目前,临床上针对VMC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检查,其中,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7]。但是,VMC患儿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凭心电图诊断VMC的灵敏度较低。心肌酶谱检测对于VMC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心电图,但是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其可靠性也不足以满足临床要求,这使临床医师在小儿VMC的诊疗过程中经常觉得无所适从[8]。CTnI是一种可敏感地反映心肌坏死情况的血清标记物,是近年来发现的可应用于心肌损伤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9],其诊断效率已超过CK、CK-M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β-羟丁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等传统指标,临床上经常将cTnI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特别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一般的血清标记物[11],其预测冠状动脉再灌注情况的效率也高于传统的CK-MB指标[12],已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而且近年来的超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技术又使cTnI的诊断灵敏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13]。近年来,cTnI检测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逐渐被应用于老年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分析、心肌缺血检测、不良心脏事件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级、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人群结构性心脏疾病调查、血透析患者预后判断等多个方面[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入院时的血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儿的血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cTnI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CK-MB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血cTnI和CK-MB水平的升高是VMC发病早期的重要特征,但是血cTnI水平异常的持续时间长于CK-MB,可用于诊断的窗口期较长;应用血cTnI与血CK-MB作为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应用血cTnI+CK-MB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血cTnI或CK-MB检测(P<0.05),而特异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应用血cTnI+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VMC的诊断灵敏度,同时对诊断的特异度无显著不良影响;血cTnI和血CK-MB检测对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91.7%和75%,应用血cTnI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应用血CK-MB检测(P<0.05),说明血cTnI检测可灵敏地提示VMC患儿的心电图异常,可作为反映VMC患儿心肌损害的良好指标。
综上所述,血cTnI和CK-MB水平的升高是VMC发病早期的重要特征,但是血cTnI水平可用于诊断的窗口期较长,而且可灵敏地提示患儿的心电图异常,应用血cTnI+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1]黄 纯,王冬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555.
[2]孙景辉,翟淑波.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07.
[3]裴 丽,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0):795.
[4]龙艳丽.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6):43.
[5]马沛然,王小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争议问题剖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9):667.
[6]王 广,于洪伟.心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MB同功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测定比较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9.
[7]贾 敏,韩雅君.超敏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20):77.
[8]尹焕才,唐玉国,王弼陡,等.心肌肌钙蛋白I与AMI诊断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综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9):3782.
[9]刘甲辰,喻茂杰,刘晓华,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36.
[10]李萌辉,胡志东.高敏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561.
[11]张海霞.心肌肌钙蛋白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3,30(3):216.
胡文香(1971-),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常见病。
2014-01-24)
1007-4287(2015)02-02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