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事岩画:见证早期武术发展的历史足迹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是后人研究先民们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活化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实物分析法等,从考古学视角研究中国岩画中的武术图像符号,探讨人类早期武术史实。研究表明:狩猎岩画中狩猎方式和工具记录了远古人群徒手或持简单器械攻防格斗的生存技能,是武术基本技术起源的雏形;战争岩画中兵器、格斗姿势记录了远古人类战争中兵器技艺、格斗技能,是武术器械、对练形成的基础;武舞岩画中各种舞姿记录了原始武术动作与舞蹈的交融,是一种原始武艺演练艺术,是武技动作简单套路化,是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的渊源。
岩画;武术;历史足迹
岩画是记载人类童年时代到原始部落时代原始人类生存状况的生动图画和历史记录,被称为“记录在岩石上的人类史书”[1],时间跨度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成为了解和研究人类早期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存,古人留下的各种不同风格、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岩画,它不仅是“文字产生以前有关我国原始人类活动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人类抽象能力以及智慧进程的依据”[2]。古老的岩画很好地弥补了文字记录的欠缺所带来的不足,再现了原始先民们早期的各种社会活动,它是了解原始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我国幅员辽阔,岩画遗址数量丰富,分布广泛,是世界上岩画资料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没有出现文字的远古时代,岩画作为一种史前艺术形式,成为原始人类最早记录信息的“文献”和“载体”。这些早期的图像符号反映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概貌。它不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图像符号,而且是人类文明历程的图解,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经济、家庭、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记录了古代的气候、天象、生态等方面的史实以及原始人类进行狩猎、战争等活动的场景。从岩画展现的各种生活场景来看,“岩画是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不论是直射还是折射,都反映了原始先民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场景”[3]。学者们也称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是反映原始先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从岩画中仿佛看到原始人类的困惑与迷茫、无助与期盼,并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环境中生存与繁衍。“岩画是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时留存在岩石之上的形象记录。”[4]很多岩画图像中都表现出原始的体育运动形态,这其中不乏有与武术相关的岩画,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原始武术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和活化石。
这种人与兽斗、人与人斗的生存技能,使武术得以萌芽产生,岩画记载了原始人类的这一发展过程。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中华民族通过长期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作为独立的文化现象,武术的形成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存技能。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为了生存繁衍,就必须同自然界、野兽甚至是人类进行搏斗和对抗。在这种搏斗和对抗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先民们不仅学会了运用拳打、脚踢、躲闪等动作与野兽搏斗、对抗,还学会了拿起石头、木棒等简单的生活工具与野兽抗争,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击、刺的技能和方法,尽管这些动作是低级的、简单的动作,尚未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但正是这些简单的动作为古代武术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武术的起源离不开原始狩猎、部落战争、图腾武舞、祭祀活动、宗教巫术等多个活动方式”[5]。考古发现,数千年前,中国就存在较为成熟的原始习武操练活动。今天我们无法一睹远古先人们的风姿,但是可以从古老的岩画中感悟到古代武术的千姿百态,从武事岩画中体悟到中国武术的万千气象。
2.1 狩猎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形成的基础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生产活动。早在1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先人们为了生存学会使用石器、木棒击打野兽的方法,并在狩猎生产活动中广泛运用,这些方法多是本能的、自发的、随意性的身体动作,正是这些本能的、自发的、随意性的身体动作为有意识的武术搏杀技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原始人类在学会农作物种植之前,狩猎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通过狩猎这项实践活动,原始先民获得了生存的必需品。狩猎活动的开展迫使原始人类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抵御自然界恶劣气候和野兽侵袭的能力,并在“原始群”时代发展中形成徒手或持简单器械的攻防格斗技能,如拳打、脚踢、跳跃、躲闪、跌扑、劈、砍、击、刺等。在与野兽的搏击对抗中,原始人类“运用自己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创造出了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行动方式和方法”[6],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猎物,并躲开了凶猛野兽的侵袭。正是在这种原始的对抗中,人类掌握了搏斗的技术和技能,而这当中的基本动作则演变成了武术中的踢、打、击、刺等基本动作,孕育出了武术的初始形态。
我国宁夏西北部的贺兰山留下了各种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多姿多彩的狩猎岩画,这些岩画生动地再现了原始社会狩猎文化盛行时期精彩的狩猎场面,镌刻着“先民们上千万年之久的整个生活,记录着古代先民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苦难而又辉煌的历程”[6],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狩猎岩画的狩猎方式和工具,刻画生动形象,工具有石块、石球、飞石索(图1)、投标器(图2)(石鱼镖、骨鱼叉、长矛)、弓箭(图3)等。在原始群时代,各种狩猎方式和工具被广泛运用在围猎中,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效率。用藤索和石球制作成的“飞石索”在狩猎中将其抛出可以缠住大兽的四肢,这种“飞石索”就是早期武术“流星锤”的雏形。另外,武术中的绳镖也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演变而来。先民们在石鱼镖、骨鱼叉尾端系一根绳索或绑一根木棒,用手抓住绳索或木棒,将镖、叉掷出,然后牵动绳索将它收回,以便多次利用。从狩猎岩画看,多是刻画的人与兽的各种动作形态,线条简单,动作形象,较好地记录了人与兽搏斗的场景。
图1 芦沟湖飞石索猎羊岩画
图2 砂石梁抛掷岩画
图3 黑石峁弓箭射猎岩画
武术这一体育项目的产生与狩猎、舞蹈的发生轨迹颇为相似,都是来自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或生存技能。在“人民少而禽兽众”的环境下,先民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在自我防御免遭攻击时、在与动物搏斗获取食物时,武术的雏形则应运而生。而在狩猎过程中,起初人类是出于一种本能,后来变成不自觉的模仿动物的攻击动作,再后来则演化成刻意模仿,逐渐形成一种搏斗技术及体系。在此过程中,武术从这样一种原始状态中展现出来的猎杀动物的生产技能,逐渐成为一种有目的的猎杀动物的自我训练,促使原始武术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同时,先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生活实践,创造了各种击打野兽的工具和方法,为早期武术器械和拳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 战争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从生存技能到搏斗技能的功能转化
“战争是社会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也是武技、力量、体能、体力和智慧表现的重要载体。”[7]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各氏族、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资源、财富,产生一些矛盾,频繁爆发战争。“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易经·兼六五》),使用武力成为掠夺资源、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氏族部落之间这种有组织的战争加速了原始武术的形成。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的战争有黄帝与炎帝战争、黄帝与蚩尤战争、夏禹伐九黎、三苗的战争等。原始战争促进了武器和军事技能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战争的出现,各种运用于生产活动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在战争中广泛应用,一些生产技能也逐渐转变成军事技能。战争的发展,促进了尚武之风以及军事武艺的演进。伴随作战方式的演进,军中一些武艺和技能突破了单一的局限性,从技术到组织,从形式到思想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格斗技能,使武术脱离了生产技术,完成了从获取生产资料到注重搏斗技能的功能转化,加速了原始武术的形成。
意大利的埃马努埃尔·阿纳蒂在《艺术的起源》中指出:“人类的第一块画布是岩石的表面。自从人类成为智人以来,他们就在岩石的峭壁上刻刻画画,留下自己的印记。”岩画就很好地记载了当时的战争场面。在早期战争中,就有了“五兵”的发明。据《世本》记载:“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也。”(图4)“挥作弓,夷牟作矢。”武器伴随战争的需要不断发展着,人们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每种器械巨大的杀伤力被残忍地展现出来。岩画中环首刀、长剑、扁茎短剑、矛等,都是我们研究古代武术萌芽的第一手素材。
图4 战争长兵器岩画
正如恩格思在《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箭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8]弓箭的发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图5)。弓箭的使用使狩猎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弓箭作为一种远射工具,由于独特的作用和效果,逐渐脱离生活实践演变为原始先民极普遍的作战武器,在战争中被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杀伤力。从岩画中弓箭(图6)的不同形状来看,原始先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使弓箭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增强。弓箭的形状不断改良,轻便而易于携带,材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更加牢固耐用,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箭头也由原来的石、骨向铜、铁演化,提高了武器的杀伤力。正是这种决定性武器的产生,使得武术得以在更肥沃的土壤中形成与发展。而岩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沉淀,已经作为一种图像符号,成为先民们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造型抽象简单,却又极具意义与价值,同时更像是一种载体,记载着战争中的武术之雏形,包括原始武术器械、战争兵器的成型、演变与发展,为研究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史料。
图5 战争弓箭岩画
图6 各种形状的弓箭岩画
而表现争战演武的画面则多见于比较早期的岩画中,画面中有骑马相峙的武士、徒步而立的武士、执盾举刀的武士、执长矛作对刺状的武士、持弩以对的武士等(图5),他们均两两相对。还有的是武士们佩戴头盔,穿着铠甲,身着宽肩束腰长袍做徒手角力状。我国的当雄扎西岛洞穴岩画中就有记录双方搏斗的场景(图7)。另外有一幅图则显示双方各手持盾牌和武器保持一定的攻防距离进行对抗,两者拉开架势,做好防守的准备;岩画中另一对则距离较近,两者相互交手,进行着徒手对抗(图7)。尽管图形较简单,但却反映了当时为了一定的利益,发生了这种肢体的对抗,这种原始军事武技的运用,为后期古代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扎西岛另一洞穴中的战争岩画中可以清晰看到(图7),长矛、刀剑、弩机、弓箭以及圆形和方形的盾牌等武器在原始部落战争中广泛运用。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过去,这些武器从战争中脱离出来,从而丰富了武术器械的种类,使武术的内容和方法更加丰富多彩。正是因为有这些岩画的记载,后人才得以了解当时的生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使战争兵器从中分离,形成正规的武术器械,并运用于现在的武术套路中。
图7 战争中两两相博岩画
图8 战争中兵器运用岩画
2.3 武舞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在原始文化的混沌母体中的萌芽成长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原始宗教、教育、娱乐等民族文化有紧密联系。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巫术与图腾崇拜通常借助原始武舞的形式来体现。原始武舞是一种融合知识、技能、身体训练和习惯培养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当时的人们在狩猎和战争活动前后,都要跳武舞,通过武舞这种形式来模拟和还原战胜敌人和猎物的场景,想象、练习劈砍击刺等杀伐的动作技术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以鼓舞士气,祈神保佑。原始武舞尽管是一种简单的手舞足蹈,但却促进原始武术在原始文化的混沌母体中萌芽成长。
作为早期的身体活动,武术、武舞、舞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早期武舞是表现人与兽或人与人搏斗的舞蹈,它是狩猎或战争场面的再现。舞者手持各种兵器,作击、劈、砍等动作。这些武舞既是战斗的演习、武艺的操练,也是原始击刺动作组合成武术的简单套路的萌芽。武舞也可以说早期武术与舞蹈的交融,舞中存武,舞中行武,舞中显武。武舞的动作组合与现今的武术套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尚书·大禹谟》记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两阶,七旬有苗路。”意思是说,舜时有苗不服,禹率人去讨伐,没能征服。禹按照舜的旨意收兵,拿着干和羽,训练70天,有苗终于被慑服了。这种拿着干和羽的舞练,也就是一种武舞。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考古所发现的岩画中可以寻觅到古代原始“武舞”的踪影(图9、图10)。尤其是在原始巫术活动的舞蹈中,存在不少“武舞”。如云南纳西族的祭神武舞“东巴跳”,数十上百人手持武器而狂舞,场面十分壮观。中国武术正是从巫术文化氛围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武术因素和创造灵感。
巫术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十分盛行,史前的巫术中存在着许多原始的体育形态,巫舞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体育形态之一。史书中所载:“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礼”“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等,都是关于武舞的记载。先民们为了在战争中能取得胜利,巫术逐渐升级为大型武舞,如西周军队中的“象舞”和“大武舞”。这些武舞既是对战争的模拟和练习,又是对士兵进行针对性的军事训练。在古代,“舞”“武”两字是同源、相通的。武术的精髓,源自于巫—舞—武。正如胡小明先生在《从左江岩画看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传播》一文中所说“如果武术不是受益于武舞,那它将向拳击、摔跤等格斗术的方向发展,至于后期儒、释的影响,不过是为武术披上了一层伦理学的面纱。揭去这层面纱,便宛如我们站在左江岸边,凝视着那些手持刀剑而舞的人形。”[9]现代武术套路受到巫舞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具有极强的表演性和艺术魅力。
图9 两人武舞岩画
图10 三人武舞岩画
原始战争的需要促使先民们要进行战前操练,练习击刺砍伐的技能和集体的配合,更好地熟悉战斗中各种搏击技术和技能的运用,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因此,在原始人群中就萌生了武舞,也叫战舞,舞者手执各种武器,作击刺砍伐等动作的演练。岩石为先民们武舞的刻画准备了素材,记录下先民们的活动印迹。云南沧源原始岩画中,有一幅画面记录了当时的武舞场景,战士成横列状,右手高举短戈,傲然挺立。画中多人一手执方盾,一手执两端粗中间细的武器,双腿弯曲呈马步下蹲,图像刻画形象、逼真。而广西花山岩画(图11)的舞蹈场面则可谓是规模最为宏大,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参加,排成一列列有序的队伍,整齐划一,共同表演同一动作。在整个画面中,刻画清晰,有的头上插着羽饰,有的双手高举武器,有的腰中佩着刀、剑,这些岩画人物在舞群中不时敲击铜鼓以为节拍,那种雄壮热烈的气氛令人叹为观止[10],在今人看来仿佛身临其境,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战斗的场合。董每戡认为这种武术“倘行之于事前,大都是狩猎和搏击技术的练习,倘行之于事后,大都是表示衷心的欢悦”[11]。
图11 多人武舞岩画
总之,武事岩画简略、稚拙地勾勒出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概貌以及与习武有关的信息符号[5],记录了早期武术发展的足迹。武事岩画中有关狩猎、战争、武舞的一些基本技术演化为武术中踢、打、击、刺等基本动作,这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攻防搏斗技术,是武术的雏形”[12]。因此,早期武术雏形与武舞、狩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岩画见证了早期武术发展的历史足迹。
古老的岩画作为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历史遗存,不仅记录了原始先民上千万年之久的整个生活,也记录下了不同民族在狩猎、战争、武舞等武事活动中一些栩栩如生的生活场面。狩猎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形成的基础;战争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从生存技能到搏斗技能的功能转化;武舞岩画记载了早期武术在原始文化的混沌母体中的萌芽成长。这些武事活动再现了远古时期先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不仅还原了原始先民的社会生活场景,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存格斗技能以及武器的变革和演进,为探索原始时期先民们的武术活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和证据。
[1]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
[2]童永生,惠富平.中国岩画的文献价值与史实考证[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58.
[3]丛振.西北地区体育岩画考[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0.
[4]陈兆复.世界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5]汤明伟,王辉.论少数民族武术的本源与区域特征[J].体育与科学,2013,34(1):67.
[6]崔风祥.贺兰山岩画与古代狩猎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10.
[7]刑新强.西藏岩画中原始体育图像的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52.
[8]李祥石,朱存世.贺兰山与北山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122.
[9]胡小明.从左江岩画看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传播[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18(2):31.
[10]童永生.中国岩画中的原始体育文化考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25.
[11]董每戡.中国戏剧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5.
[12]王金朝.基于史前岩画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考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9):83.
责任编辑:乔艳春
Petroglyph of M artial Arts:History Process of Early M artial Arts Development
WANG Guozh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Jiangsu,China)
Rock art is a kind of stone culture,the real portrayal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ancient human and living fossil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of our ancestors.In this study,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e review,case study and so on to research martial art image symbol of Chinese rock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aeology and explore the early martial arts history.Methods and tools in hunting rock arts recorded the survival skills of the ancient people in the hand or a simple instrument to combat the attack and defensewhich were the origin of the basicmartialarts techniques.Weapons and combatpose in war rock arts recorded the ancienthuman warfareweapon skills and fighting skillswhich were the basis ofmartial arts equipment and the practice.A variety of Wushu dance in rock art,which recorded the originalmartial artsmovements and dances,were an arts action of an originalWushu drill,a simple pattern ofmartial arts action and the origin of Wushu routine perform ing arts.
rock arts;martial arts;history process
G852
A
1004-0560(2015)06-0135-05
2015-10-01
2015-11-1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TY026);苏州大学青年后期资助项目(BV10600211)。
王国志(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