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娇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日高中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比较与分析
柴 娇1,2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从心理测量角度入手,在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中文版与日文版对中日两国高中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差异产生的原因、改善策略与途径,为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研究表明:1)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水平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有着积极影响;2)日本高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更强,相应的心理表现更为积极;3)随着运动年限增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随之提升,运动参与年为11~12年在量表总分及相关维度得分最高,但达到最高点后会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4)个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在高中阶段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一成不变,而是在某一阶段出现停滞甚至下降。
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1]。文化认同在维护社会群体、团体或组织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它是民族认同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各民族共同的语言、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通过传统体育活动来对民族文化共同性的一种确认[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绵延千里、经久不衰,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正是因为有着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这根纽带维系着,具有了这种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人们才会对这种文化赋予热爱的情感;具有与这种文化相应的文化心理体验,人们才能维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而失去了对它的认同也就相应地要失去这一切[3]。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国家间、民族间、个体间交往、交流的增加,人们受到欧美等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也随之加剧,这使得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重大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受到质疑甚至摒弃,个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是保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还是模仿、盲从于欧美体育规则与价值理念?对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如何挖掘、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魅力,促进人们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相关研究也由此展开。虽然,以往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内涵、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在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积极作用[4-6],但以往研究主要利用文献综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进行定性分析、讨论,缺少定量化测量与评价是以往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追本溯源,“认同”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研究领域,后被社会学家、文化学家利用研究文化心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利用心理测量与评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进行定量分析符合此类研究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合理性;此外,心理学一直强调,外部的客观现实必须通过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才具有价值,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研究也不例外——通过严谨的心理测量与评价手段、程序,探究影响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预测相应的认同行为,为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本质特征提供实证支持[7],以上是本研究重点及研究目的之一。此外,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环境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具有积极作用。作为邻国及东亚文化代表之一的日本,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表现较为突出[8-9],人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热情较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较好,这样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日本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有何启示作用?最后,武术与柔道作为中日两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象征,其传承、发展情况代表着各自国家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折射出各自国家人们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喜爱、热爱程度及文化归属感,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主力军,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情况,反映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昭示着其未来发展水平。因此,本研究将思想、意识发育成熟、代表青少年本质特征的高中生作为调查群体,在寻找中日高中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差异产生的原因、改善策略与途径,为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这是本研究另一个研究重点及研究目的。
1.1 研究被试
选取中国沧州第一中学学生120人(男65人,女55人),平均年龄(17.32±2.62)岁;选取日本成田高中学生92人(男55人,女37人),平均年龄(16.82±2.82)岁。中国学生为常年参与武术运动,日本学生为常年参加柔道运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测量法 利用自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中文版与日文版对中日高中生进行团体性问卷测量。该问卷包含57个题目、4个维度(认知评价、情感表现、行为规范、身份认同),采用5级评分标准。
利用结构公式模型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χ2/df=1.92(P<0.001),RMSEA=0.06,CFI=0.92,NNFI=0.91,AGFI=0.90,以上模型拟合优度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该问卷结构效度较好。同时,本研究在间隔两周后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中文版与日文版进行重测,以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本研究选择同一中日群体高中生各30名学生有效完成两次施测,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中文版与日文版重测信度分别为0.92、0.9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利用SPSS 11.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整理,并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利用AMOS21.0进行结构公式模型分析。
2.1 各变量相关分析
将中日学生国籍、参与相应传统体育项目年限、所在年级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总得分以及各分量表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首先,国籍与问卷总分、所有分量表得分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多为中、低度以上水平;国籍与运动参与年限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为高度相关;这提示国籍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运动参与年限有一定联系且不同国家的高中生在体育文化认同、运动参与年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次,参与相应传统体育项目年限与问卷总分,所有分量表得分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为低度相关,这说明参与年限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有一定联系,随着参与年限的增加,个体对运动项目文化认同随之增加,表现为对运动项目的认知、行为表现以及身份认同感的增强。最后,所在年级与问卷总分、分量表得分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为低度相关,这说明在高中阶段随着年级增长个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随之增加。
表1 各变量相关分析结果(N=212)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国籍、参与年限、年级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具有一定联系,应从以上3个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进行分析;2)从相关系数上看,国籍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各相关系数大于其他两个因素,二者联系最为紧密,这提示应着重分析国籍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影响。
2.2 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方差分析
2.2.1 国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方差分析
将国籍作为自变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解释不同国籍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两国高中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总分以及认知、行为、身份分量表得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Post hoc)表明,日本高中生在量表总分及上述维度得分高于中国高中生,这表示日本高中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更强,相应的心理表现更为积极。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籍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有着重要影响,即日本学生表现好于中国学生。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或许应从国籍所蕴含的包裹变量——运动参与年限进行解释,因此,本研究将国籍作为自变量、运动参与年限作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解释不同国籍在运动参与年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高中生运动参与年限(3.68±2.12)a少于日本高中生运动参与年限(7.37±3.70)a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单从运动参与年限平均数值看,日本高中生参与民族传统运动年限远远高于中国高中生,达到2倍差距,这说明日本学生喜爱柔道运动并能长期坚持下去。进一步调查得知,这种在柔道运动上的坚持性、连续性是不仅源于学生对柔道技术特征、健身价值的喜爱,更是源于对柔道所蕴含文化、理念的热爱与认同。柔道强调身体的灵敏、柔韧、力量性、耐力性,对增进骨骼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作用,长期参与柔道运动使得学生身体健康,体格强壮,身体的灵敏、协调等得到提升,能够有效地应付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件;此外,柔道文化注重仪式、礼仪、师承,重视精神教育,整个运动过程视为对个体思想、行为的锤炼与修行,长期、严格的身心修炼对个体的沉着、刚毅果断、克己、公正、守法精神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柔道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现,对于柔道文化认同感随之提升[10]。总结日本柔道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对原有柔道技术、训练、教学体系的改进,以及充分挖掘项目本身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并将此有效地融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是促进人们参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本,更是提升个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关键路径。
表2 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的方差分析结果(N=212)
2.2.2 参与年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方差分析 将运动参与年限作为自变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解释不同运动参与年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运动参与年限在量表总分以及认知、行为、身份分量表得分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Post hoc)表明,运动参与年为12年在量表总分上得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运动参与年限为11年在认知、行为、身份分量表得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同时,当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随运动参与年限增长达到最高点后会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以上现象应从个体文化认同形成过程及文化适应角度入手进行解释,即个体对某种文化认同与适应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白晋湘[2]根据阿特勒文化适应5阶段模型[11],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即接触阶段、不统一阶段、否定阶段、自律阶段和独立阶段。从最初的接触阶段(个体初步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了解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兴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凝聚的价值、理念对其是新奇的)到最终的独立阶段(将文化价值、意义内化为自身行为,并以此为规范,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以个体通过长期运动实践为基础。本研究表明: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高中生,至少需要12年时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才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且在此段时间内随着运动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逐步提高;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各个维度也需要至少11年才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且随着锻炼年限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以上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前人关于文化认同、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同时也提示人们应重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形成中的作用与意义。此外,教育者应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5个阶段中个体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干预,例如:在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形成的接触阶段,个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即为“有趣”,它是一种不太稳定、短暂的愉悦倾向[12],此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兴趣的倾向性,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练习方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外在动作背后的文化特征、价值、作用等,加深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将“有趣”发展为“乐趣”“志趣”,以此增加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心理动力,为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提供保障。
2.2.3 年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影响 将年级作为自变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卷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解释不同年级水平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年级水平在量表总分以及认知、行为、身份分量表得分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Post hoc)表明:高二年级的学生在量表总分以及分量表得分高于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高三年级学生在量表总分以及分量表得分高于高一年级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以上结果具有以下两方面提示:1)年级是影响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变量,在高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个体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也随之提高,相应的心理状态如认知评价、行为规范、身份认同呈现积极状态。2)在整个高中阶段,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变化具有不规律性,即高一阶段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积极提升的“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积极接受并认同体育项目蕴含的文化价值、理念,这种积极的上升趋势一直会维持到高二;高二阶段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的“平台期”,虽然此时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由于学业压力逐渐增加等因素,使得这种文化认同感会出现停滞的趋势;高三阶段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的“下降期”,在此阶段不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日本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高考冲刺上,学业上的压力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减少或终止相应的武术、柔道运动,加之紧张的心境状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呈现下降趋势。以上分析提示教育者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增长的“敏感期”、停滞的“平台期”以及可能出现衰退的“下降期”,根据个体所在时期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有效提升、促进个体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进而促进其相应行为的产生,以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保障。例如在高一、高二阶段的“敏感期”与“平台期”中,适当地增加对抗性练习,同时增加一些由实用攻防组合而成的简单套路教学,并增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哲理的讲解与传授,将这些价值理念以技术动作内涵解释、历史人物故事讲授、民族文化风俗分析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主要讲授内容,辅助性、间接性地出现在教学中[13],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喜爱与认同,以增加“敏感期”作用效果、缩短“平台期”的作用时间;高三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状态,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缓解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4]:传统的导引养生练习(如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对缓解抑郁、焦虑,增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传统导引养生练习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易于学习,便于推广。因此将其作为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在接受此练习方法、体验实践效果的同时,增加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认同,为减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下降期”的产生提供了保障。
2.3 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解释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将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3个变量对应数值作为自变量,将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达到显著性水平,=0.32,这表明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3个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因变量32%的变异水平。此外,从各标准化回归系数上看,国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于其他两个变量,说明本研究预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3个指标中,国籍的预测效果最好。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虽然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因变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变异水平较大一部分没有得到较好的解释。此外,国籍是一个明显的包裹变量,需要进一步解释其深层次原因。因此,在解释、预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变量进行进一步挖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从影响文化认同形成的一个重要变量——文化环境入手进行分析:良好的文化环境时刻影响着个体思想与行为,对于文化认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比中日两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日本在此方面的先进性、有效性值得我国借鉴:营造积极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鼓励全民参与是日本政府在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政府部门通过宣传、倡导、制定制度等方式使人们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修建体育设施、开放体育场馆、提供高质量教练员、社区辅导员等方式为人们参与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以上措施,唤醒了人们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识,提升了全民参与热情,为人们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由于这些社会保障与措施的建立与实施,使得人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得到提升。
3.1 结论
1)不同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水平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及其相关维度有着积极联系,表明以上3个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有着积极影响,应深入分析。
2)日本高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更强,相应的心理表现更为积极。
3)在高中阶段,运动参与年为11~12年,在量表总分及相关维度得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同时当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随运动参与年限增长达到最高点后会出现下降趋势,且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4)个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在高中阶段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一成不变,而是在某一阶段出现停滞甚至下降。
3.2 建议
1)个体的国籍、运动参与年限、年级水平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有着重要影响,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影响因素过程中应重视以上3个因素的意义与作用。
2)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个体通过长期运动实践、体验与思考,应重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其中的作用与意义。
3)在高中至大学阶段,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变化具有不规律性,教育者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增长的“敏感期”、停滞的“平台期”以及可能出现衰退的“下降期”,根据个体所在时期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方法,有效提升、促进个体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进而促进其相应行为的产生,以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保障。
[1]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7.
[2]白晋湘,张小林,李玉文.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54-1157.
[3]宋丽.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42-46.
[4]田恩庆.试论体育全球化浪潮下的体育文化认同[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7.
[5]卢伟芬,邢志杰.文化认同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体育与科学,2012(5):71-75.
[6]陈亮.论文化认同与蒙古族搏克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13(5):97-99.
[7]董莉,李庆安,林崇德.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化认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8-75.
[8]徐旭.日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国民性解读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2):28-31.
[9]孙庆彬,朱波涌.日本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2,19(2):45-48.
[10]翁信辉.日本柔道现代化改革指导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改革的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03(2):73-77.
[11]Solgado de snyder Lopez.C.M.Padilla,A.M.Ethnic identit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among the offspring of Mexican interethnic marriage[J].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982:19.
[12]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4.
[13]高旭,柴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联系及融合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5):45-48.
[14]常德胜,魏胜敏.传统导引养生术对中老年人心理效应的实验研究[J].学术交流,2013(6):63-64.
责任编辑:刘红霞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 from Chinese and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CHAIJiao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Fujian,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
In this study,starting from a psychologicalmeasure angles,the authors use the Chinese version of“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 Questionnaire”and the Japanese version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 basis for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in order to analyses the causes,improve strategies and means of the culture identity gap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in the aspect of enhanc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It shows that:1)nationality,sports participation age and grade leve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identity;2)Japa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stronger culture identity on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and they have more positive corresponding mental performance;3)w ith the movement of life grow th,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identity risesw ith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the 11 to 12 years in total score and the highestscore correlation dimension,but there w ill be a downward trend after reaching the highest point and the difference reaches significance level;4)individual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ntity in the high school stage show s an upward trend,but this trend is not constant but stagnated at some stage,or even decline.
cultural identification;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cultural identific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G80-054
A
1004-0560(2015)06-0060-06
2015-06-12;
2015-07-09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13YJA890001)。
柴 娇(1975—),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