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守卫“最干净”的海

2015-06-04 23:52李在磊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湛江市湛江小船

李在磊

从湛江海洋钻井平台上看到的海域景况

这里可能是中国大陆架最后一片干净的海域。

“中国三大半岛,湛江的海是最干净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最好的。”从事多年海洋生态研究工作的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孙省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孙省利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十年前,他落脚在这座粤西小城。年复一年的实地勘探,让他对湛江1556公里的海岸线了如指掌。

透明的海渐行渐远

湛江市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覆盖湛江市近岸海域的12个功能监测点位水质总体良好,其中一类海水占25.0%,二类海水占66.7%,三类海水只占到8.3%。没有检测到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水质功能区。

在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科员林学建看来,湛江的海洋生态环境之所以能一枝独秀,一方面得益于根深蒂固的“人与大海和谐相处”的传统;另一方面,湛江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也是客观因素。

但是,在土生土长的湛江人林卓云眼中,湛江的海水比他小时候还是脏了很多。“小时候在海里游泳,水都是透明的,”海洋渔业局调研员林卓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那时候,甚至有人说湛江的海水太清了,不够‘肥,鱼养不大。”

短短几十年过去,林卓云没想到,自己熟悉的这片透明的海渐行渐远。恢复清澈的海域,已刻不容缓。

他介绍,海洋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环境保护。在这两方面,人们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认为大海浩瀚无垠,不仅资源可以任意开采,排放一定的污水也可以自行稀释。

“这种认识非常危险,很容易出问题。”林卓云说,海洋的确有着较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但并非没有上限。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环境一旦被污染,就难以挽回。

“海洋不比陆地,一有问题马上就能看得出来,海水里的问题比较隐蔽,一旦到了肉眼能看出来的地步,那就非常严重了。”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主任科员梁晓军告诉本刊记者,像湛江这样的海湾城市,对此应高度警惕。

木船换铁船,小船换大船

海水尚能保持湛蓝一色,近海生态系统可就糟透了,现已命若悬丝。

“主要是渔业资源的破坏,近海的鱼已经很少了。”林卓云说,湛江有12000余艘捕鱼船,其中8000多艘为小木船,绝大部分吨位小于200吨。这些“小渔船”航程短,只能沿着靠近海岸线的狭窄海域作业捕捞,这严重破坏了近海渔业资源。

干了十年捕鱼营生的湛江渔民龙海对此深有体会。“在近海很难捕到大鱼了,而且越来越少。”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孙省利认为,湛江的海水污染程度并不算严重,所以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祸首是过度捕捞。

为此,一系列拯救措施陆陆续续出台,其中规定了两个半月的休渔期。

这些措施,一度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休渔期一结束,成千上万条渔船蜂拥而至,再次将近海的大小活鱼一网打尽。

“人工鱼礁是非常好的办法,但是成本非常昂贵。”林学建补充说,包括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海洋保护区建设等等办法,象征、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孙省利表示,想要让海洋生态发生质的提升,政府应该想办法让渔民上岸,或者鼓励渔民改造升级,“木船换铁船,小船换大船”,出远海作业。

加快渔船更新改造,也正是湛江海洋工作的一个重点。按照新的规定,湛江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受理新建木质渔船申请,不再受理建造小渔船(拖网作业88.2千瓦以下,其他作业8.8千瓦以下)申请,禁止“三无”(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有效船舶证件)船舶从事渔业活动。

湛江市财政自2014年起,计划连续4年(2014~2017)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更新改造渔船,建设渔船公共服务平台等。对新建从事远海作业的大型钢质渔船(总吨位200吨以上),最高可获得40万元的奖励。

渔民自发智慧

即便算上政府补贴,对于散兵游勇的小渔民而言,换大船的门槛还是太高了。湛江市能想到的办法是,将这些“独门小户”的渔民联合起来,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力量,购置大船。

“初衷很好,但是很难推动。”湛江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杨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分散的渔民习惯于独来独往,对合作社并不热情,渔业合作社只有寥寥几家。

除了资金问题,当地政府在引导渔民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还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政策桎梏。

早在1997年,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九五”期间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指标的实施意见》,决定逐年核减捕捞渔船船数、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及至“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全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原则上不突破2010年控制指标。

国家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角度出发,规定渔船数量、功率只减不增,但在实施过程中,反而使得小渔船的存量挤占新建大渔船的增量指标,起到保护落后生产力的反向效果。

这一难题最终被渔民们克服了,即买指标。

“实际上就是买船,买够相同功率的老旧小船,拆掉,再申请造大船。”龙海于2014年刚刚耗资90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46米的大船,其中单单购买功率指标一项的开销就超过300万元。

龙海说,新船总功率为575千瓦,一共占用了4艘小船的指标,每千瓦售价为5000~7000元不等,“一定要拼贴好,买少了不够,买多了浪费,不划算。”

杨伟说,政府鼓励造大船,但“指标”交易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作过多干涉。

龙海介绍,他的新船一共雇佣了12名船员,人员配置能占到原来4艘小船的一半还多。其中,船长的月薪可以达到1万元,肯定超过独自用小船捕鱼的收入,而普通船员月薪也可以达到5000~6000元。

污染源来自陆地

龙海告诉本刊记者,4艘小船均从年岁较长的老渔民手中购得。由于下海捕鱼是比较辛苦的行当,老渔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这一职业,卖完船之后,打算退休养老。

“小船换大船肯定是趋势,小船只会越来越少。”林卓云说,小船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可以减少到近海资源负担得起的数量,这个过程仍需要一至两代人的演变。

海洋生态的复苏,要依仗近岸渔民的努力,海洋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样在陆地。

“真正的海洋产业是没有污染的,污染源都来自于陆地。”孙省利说。

海洋最大的几个污染源,分别来自流域污染、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沿海城市工业污染。其中,降低流域污染的危害不能只依靠区域治理,而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共识。

湛江并没有较大的天然河道,污染源只能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

湛江市环保局副调研员陈爱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般人并没有意识到,在所有排放到海洋的污水中,城市生活污水所占的比重要高于工业污水,达到50%以上。

截至2014年底,湛江已有1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行,日处理能力达到56.3万吨。目前仍有3座污水处理厂在紧锣密鼓筹建当中,届时可以集中处理90%的城镇生活污水。

在工业污染源头中,比例最高的是湛江境内的21家蔗糖加工厂。

陈爱权介绍,蔗糖加工排放出来的污染物,富含有机营养物,如果直接排放,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使海水降低自净能力,严重时会引发海水变腐变臭。

由于历史原因,这21家糖厂皆为国有企业,且规模较大。为此,环保部门专门要求,蔗糖加工厂排污必须经过深化处理。

即便如此,湛江的海洋环保压力仍与日俱增。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发展愿望强烈。近年来,一批大型工业项目陆陆续续被引进来。

“市里的口号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青山绿水。”陈爱权说,湛江市环境在线监控中心,为18家国控、7家省控、7家市控重点污染源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

“应该承认,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有矛盾的,只能想办法缓和。”孙省利说。

猜你喜欢
湛江市湛江小船
漆盒欣赏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小船摇啊摇
小船小船快快开
湛江市滨海旅游对策研究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医学图书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及服务延伸的对策与思考
湛江市售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调查及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