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冰
摘要: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音乐家,曾先后创作出了近六百首奏鸣曲,既为当时的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鉴于此,本文从斯卡拉蒂及其奏鸣曲的创作谈起,就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斯卡拉蒂 奏鸣曲 艺术特征 研究分析
一、斯卡拉蒂其人其作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喜欢音乐,并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16岁时进入那不勒斯皇家音乐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歌剧。1705年,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斯卡拉蒂来到了威尼斯,师从著名作曲家加斯帕里尼,并结识了维瓦尔第,两人对他的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719年,斯卡拉蒂又来到了葡萄牙的里斯本,担任国王女儿的专职音乐教师,后来国王女儿嫁给了西班牙王子,斯卡拉蒂也随这位公主定居西班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宫廷时期,正是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期。在前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以大胆的创新和丰富的想象力,先后创作出了近六百首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技法、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都对当时和后世的钢琴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钢琴艺术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直到今天仍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二、斯卡拉蒂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多样的体裁
虽然斯卡拉蒂的作品被统称为“奏鸣曲”,但是具体的体裁却是十分多样化的,包含赋格、田园曲、小步舞曲、加沃特舞曲等多种类型。如赋格。这是复调音乐固定的创作形式。通常先是由一个声部奏出一个短小的旋律,然后第二声部从高五度或低四度的地方进入,两者形成一种呼应的关系,通过一问一答并行向前发展。如K82、K287、K373、K58、K3O和K93等,都属于赋格曲。在这些作品中,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都比较明确,具有了古典主义奏鸣曲的雏形。又如田园曲。这是一种诞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多表现乡村生活和场景。常用八六拍,曲调婉转而流畅。斯卡拉蒂有三首明确标示为田园曲的作品,分别是K415、K446和K13。这三部作品的旋律都十分动听,描绘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再如小步舞曲。所谓小步舞曲,是指用细小的步伐来跳舞,多采用三拍子的形式和单三部曲式,旋律流畅并富含激情。斯卡拉蒂作品中的K397就是一部典型的小步舞曲。八三拍节奏,古二部曲式,旋律部分响亮而厚实,低音部的三连音则是对优雅舞步的模仿,特别是对转调的巧妙运用,更是描绘出了一幅欢快、的热闹的场景。此外还有加沃特舞曲、随想曲、吉格舞曲等,都充分表现出了斯卡拉蒂创作视野的开阔和创作技法的精湛。
(二)创新的曲式
曲式是对整个乐曲的整体架构,对作品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之所以说斯卡拉蒂奏鸣曲曲式是创新的,主要在于其通过对古二部曲式的变革,并使之具有了古典奏鸣曲式的雏形,为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是呈示部的创新。在当时各类音乐创作中,主题形象一旦在呈示部确立之后,就基本上不再发生新的变化,但是斯卡拉蒂为了获得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效果,大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呈示部出现两个主题形象,如K29、K159中,就采用了该种手法,一个是宫廷式辉煌明亮的主题,一个是民间舞蹈中欢快热闹的主题。其意义在于,既使音乐表现得到了丰富,也初步奠定了古典奏鸣曲呈示部中主副部的结构雏形。其次是展开部的创新。古二部曲式中,展开部是较为保守和平淡无奇的。而斯卡拉蒂却对其进行了创新,使展开部具有了明显的终止感和收束感,为和再现部的对比打下了基础。如K96中,第二段的开头仅延续了首段的节奏韵律,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形象,随后出现了一个无限延长记号,让段落的收束感十分明显。最后是再现部的创新。斯卡拉蒂并不满足于原本的再现,而是试图让再现更加丰富和深刻,对此他突破了传统的二部性结构,除了基本的再现之外,特意引入了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同样具有了古典主义调性布局的萌芽。可以看出,斯卡拉蒂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不但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音乐效果,更为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的过渡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复合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同样对音乐表现有着决定性影响。得益于长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异域生活,使斯卡拉蒂接触到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所以在其奏鸣曲的节奏运用上,呈现出了一种复合化特征。具体来说,首先是不同节拍的交替。这是西班牙吉普塞舞曲中常用的节奏形式,其特点是两种不同节拍先后出现和运用。比如K502中,就出现了这种节奏上的交替,先是四二拍,后是八三拍,使整个乐曲的情绪空前活跃起来,这种复合模式直到二百多年后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才又重新出现,可见斯卡拉蒂的大胆和前卫。其次是不同节拍的叠置。为了获得一种乐队化的交响效果,斯卡拉蒂还创造性的运用了不同节拍的叠置。如K521和K532两部作品中,二者都是建立在八三拍的节奏上,一个声部在保证节奏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另一个声部却由连续的持续音形成了切分效果,使音乐变为二拍子的非常规律动。通过这种纵向的渗透和组合,使音乐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自然也获得了乐队化的交响效果。最后是不同节奏型的多层交错。即便是在一些需要统一节奏的舞曲中,斯卡拉蒂也尽量赋予每一个声部以不同的节奏性特点,由此产生的对比性、层次性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K421中,从31小节开始,四个声部就出现了节拍规律上的偏差,从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交错感。可以看出,斯卡拉蒂从民间音乐中汲取了精华,然后予以了创造性的与运用,形成了独具的节奏特色。
(四)丰富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旋律是十分丰富的,各种风格的旋律无所不包,使人们的审美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优美抒情的旋律。这些旋律简练而清澈,富含歌唱性,既有田园牧歌,也有民间小调,给人以唯美的感受。如K503,就选用了意大利圣诞民歌的素材,婉转的旋律背后表现出了一种凄凉,乃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K9中,则是对春天大自然的赞颂,乐句匀称而悠长,像是柳丝一般随风摇弋。又如活泼激动的旋律。因为斯卡拉蒂创作了很多舞曲,所以很多作品的旋律是十分活泼和动感的。如K22中,主部旋律采用了分解和弦琶音的形式,低音部和高音部的大跳相连接,精准再现了舞蹈者轻快的舞步。K429中,主题旋律以双手三度双音的齐奏交替出现,通过环环相扣和层层递进,让情绪逐渐发展到了高潮。再如装饰性旋律。巴洛克音乐追求华丽的音乐风格,所以经常运用一些装饰音来丰富旋律。如K206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倚音,既扩展了原有的音域,也增加了旋律的流畅性,像是歌剧中的花腔一样动听。
(五)模拟的音响
为了扩展古钢琴的音乐表现力,斯卡拉蒂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精湛的创作技法,巧妙实现了对多种音响的模仿。如对乐器音响的模仿。在 K20、K96、K358、K477中,斯卡拉蒂经常采用双音的形式来模仿明亮的号角声;而在 K380、K20中,则用左手的八度重复音来模仿隆隆的鼓声。在 K53、K61、K461、K533中,则用分解音型来模仿小提琴,以此来表现出他对维瓦尔第的敬意。又如对乐队的模仿。因为年轻时就在乐队中担任管风琴手,所以斯卡拉蒂对乐队十分熟悉,其能够通过不同节奏、音色的组合,模仿出多层次的乐队化效果。如K119中,先是出现了吉他和曼陀林的声响,随后乐器越来越多,织体也随之不断加厚,直至呈现出一种宏大的音响效果。K96中,先是由明亮的小号开场,随后弦乐组进入,颤音代表的是小提琴,低音则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从第13小节开始,铜管组又加入进来,多种乐器的合奏呈现出了一种庞大的气势。反映出了斯卡拉蒂大胆而创新的音乐追求和对各种乐器形制、表现特色的深入了解。
综上所述,时至今日,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依然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今天的钢琴演奏、欣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些作品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作品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体验巴洛克时期特有的音乐风格,感悟斯卡拉蒂真挚的情感表现。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得到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表现。
参考文献:
[1]侯康为.斯卡拉蒂古钢琴田园曲中的人和自然[J].中国音乐学,1994,(04).
[2]周振亚.典雅与创新——D·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创作浅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