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玲
摘要:钢琴曲《八月——收获》是俄罗斯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八首,是伟大浪漫乐派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根据阿·科利佐夫的诗作进行创作的音乐色调明快,充满了欢乐与激情,带有明显的民族音乐风格,勾勒除了俄罗斯劳动人民丰收时节收获粮食的场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八月——收获》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钢琴曲 《八月——收获》 音乐风格
1875年-1876之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12首钢琴小品的创作,构成了副标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的钢琴套曲《四季》,在套曲中,十二首乐曲都有自己独立的标题,《八月——收获》是根据阿·科利佐夫的诗作“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稞麦倒地上”创作的,是套曲中的第八首,音乐色调明快,充满了欢乐与激情,带有明显的民族音乐风格。《八月——收获》共198小节,其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主调为b和声小调,第一部分有些戏谑曲的特色,音乐欢快热烈,速度为活泼的快板,勾勒出了俄罗斯劳动人民内心充满了激情与快乐,在丰收时节繁忙、喜悦收获粮食的场面。第二部分音乐和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转为安静、抒情、如歌,速度转为宁静,充分地刻画出了劳动人民丰收劳作的喜悦。第三部分完整地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欢腾明快。
一、第一部分的音乐风格分析
(一)乐段进行。第一部分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的主题形成对比而方整的两个乐句,为1-8小节,为复乐段共16小节。9-16小节与主题乐句不同,是对乐曲主题的重复。在16小节处,乐曲形成一个开放终止,停在b小调的属和弦半终止上。第二乐段共20小节,为引申中段。乐段前八小节是两个呈现模进进行的乐句,乐段第25-36小节处,音乐出现高点,达到第一次高潮,是将主题材料缩小发展的一个长乐句。第三乐段共31小节,是乐部第一乐段的表现再现形式。乐段前八小节完全再现了乐曲开始部分主题乐句,接着在主题的基础上,发展了后面的14小节,于58小节处第一乐部结束,出现了b小调主和弦。之后9小节进行补充,在67小节处,音乐停留在b小调主和弦上,结束了第一乐部。
(二)音高材料。第一乐部的第一乐段没有出现比较大的起伏,音乐线条较为平稳,乐曲的高、低音声部使音乐显得较为紧凑,旋律也一直在钢琴的中音区发展,处在两个八度之内。第二乐段配合节奏的变化,音乐慢慢向高音区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潮,第三乐段重新厚道乐曲开始的主题衫,将音乐再次推向高潮,充分发展了主题材料。
(三)节奏。本曲为八六拍,为了使灵动跳跃的音乐得到调性的支撑,第一乐段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了跳跃的乐句,并且加入了低音声部的主持续音。乐汇之间形成的两边短中间长的结构,让乐曲带有了一种谐谑曲的味道,使音韵听起来有一种切分的感觉。而从第24小节开始,音乐词汇变得紧凑,乐曲节奏出现变化,打破了原有节奏律动,把音乐推行了急促而有动力的高点。到了45小节,乐汇使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分裂发展出快速、新的、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类型。
(四)调式调性及和声进行。第一乐段有b和声小调主和弦开始,经由重属-属-主,在第6-8小节处强调了本曲的调性。第二乐段中音乐从17-20小节转向e和声小调,到24小节处,音乐转向a和声小调,因此,21-24小节是17-20小节高四度的模进。从25小节开始,音乐离调回归b小调,并且为了为第一乐段的再现作出准备,在32小节处出现了四小节的属准备。经过结构内部的一系列的发展扩充,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变化,在58小节处音乐终止与b和声小调主和弦。56-69小节乐部结束,音乐停留在b小调的完整主和弦上,为第一乐部的补充部分。
二、第二乐部的音乐风格
(一)乐段进行。第一乐段由对比而方正的两个各8小节的平行乐构成,共16小节,为复乐段。第二乐段共16小节,是一个插部性的乐段,通过不断模进进行音乐的发展。第三乐段同为16小节,是对第一乐段的再现。116-129小节则是为了为乐曲第一乐部的再现做准备。
(二)音高材料。第一段给人以一种静溢满足的感觉,音乐线条非常平缓。在高低声部交替出现的方式,旋律勾画出劳动人民劳作休息时对话的场面,为了增加音乐的色彩,还在旋律线条中运用了大量的倚音。在84小节-99小节出,音乐的音区高于第一乐段,旋律线条相对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在音乐中出现了仍然大量倚音。第三乐段音高彩料没有强烈的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而在124-129小节出音乐只剩低声部。
(三)节奏。第二乐部的乐曲变为安静地、抒情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了乐汇,配合着缓慢的拍子,音乐主题下行级进,就像劳动人民劳作过后休息时的感叹,仿佛在探析什么。在高低声部处,旋律线条的交替出现,伴随着旋律未知的变化,形象的刻画出对话的场景,柱式和弦般的伴奏织体,与旋律形成配合,通过分裂发展,在乐部的末尾,主题推出了第一乐部的再现。另外,为了突出“对话”的画面感,在高低声部,通过相差一个八度,旋律线条做半音级进。
(四)第一乐段是一个方正的平行乐句,由D大调主和弦开始。在第一乐句中,在D大调中,音乐通过重属,发展停留在D大调七级和祥山。为了对调性起到强调作用,到了第二乐句出现到属功能的离调上,最终停留在D大调属功能和弦上。并且为了使音乐步入高潮,通过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的离调模进,作品在结尾处出现了D大调属功能半终止上。而在115小节出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变化,收拢于D大调主和弦上。另外,连接部b小调的属持续音为再现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看做是第一部再现钱的属准备。并且旋律在高、低声部交替出现的形式,是第二乐部中运用了卡农模仿的复调手法。
由此可见,《八月——收获》乐曲首尾部分欢快、活泼,是一首再现性复三部曲式的钢琴作品,中间部分宁静、抒情,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但使作品具有了严谨和平衡的古典音乐调性,也具有了自我情感和浓厚音乐色彩的浪漫主义表达,将古典与浪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张艺帆.生命四季之礼赞——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赏析[J].大舞台,2014,(04).
[2]高笛.基于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品读柴可斯基钢琴套曲《四季》[J].黄河之声,2014,(06).
[3]陈蕾.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风格[J].黄河之声,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