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生理解“静止”和“速度为零”

2015-06-03 14:49张金发
新课程·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参照物受力物体

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它们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司空见惯”,而对于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不是件易事。如果强行将一些抽象物理概念灌输给学生,将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阻碍学生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应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有关物理问题的基础。本文针对如何让初中生理解“静止”和“速度为零”概念含义作一浅析。

初中物理课本中对于运动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对静止却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静止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述时必须指明它相对的参照物。

物体速度为零,且加速度也为零时,才是静止状态,否则就不是静止状态。例如,将一物体竖直上抛,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物体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大多数学生错误地以为,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当然是静止状态。其实,速度为零,不一定就是静止状态。

物体速度为零,还得看它是否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当物体被上抛到最高点时,虽然速度为零,但是它此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属非平衡状态,当然不是静止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g。但初中学生未涉及加速度,所以很难理解,那么,如何让初中生理解呢?

速度为零,不代表速度不变化。如果速度为零并且不变化,那么它会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而对于当时速度为零但正在发生变化的情况,物体就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初中阶段学生对静止的比较好的定义是纯运动学上的,就是说如果存在某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称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或者学生应该这样理解比较容易搞清楚“静止”与“速度为零”的关系: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它不单有方向,还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分。相对于同一参照物,静止物体的速度肯定等于零,但速度等于零的物体并非表示没运动。如某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原来位置(如圆周运动),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为零,但它实运动了,并没静止。一个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可以从零到很大。一个静止物体,就是(相对于参照物)不动的物体。因此,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对于静止的物体,学生可以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参照物的选取两个方面表述: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力合外力为零,并且相对于参照物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内位置也不发生变化,即速度为零。因此,可以说静止是速度为零的特殊情况。所以像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只能说它速度为零,不能说它静止,因为受到重力,合力不为零。

学生所存在的困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学物理教材对有些物理概念的定义及含义的阐述不深入。但这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受中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所以教师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要准确表述,通过实例作适当的“补充说明”,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范增.我国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金发,本科,就职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主要从事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衔接及改革研究。

編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参照物受力物体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