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教育视角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

2015-06-02 01:07潘林峰白孝忠
关键词:二次开发

潘林峰 白孝忠

摘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实施国家课程的着力点与生长点,在活力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适合学生需要的校本化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学生评价多样化等。本文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与策略,即整体规划课程是基础、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关键、提高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认识是保障。

关键词:活力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21-2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机械实施课程国家课程的做法使得国家课程的实施不能兼顾各地、各类学生的个性与需求,致使国家课程的课程效能未能发挥尽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的权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途径与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国家课程的着力点与生长点。

近几年来,我校百工教育特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广泛影响。在“十二五”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明确了由百工教育向活力教育转型的特色发展目标,旨在通过转型,让办学特色全面融入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之中,发挥办学特色的全盘性、辐射性、发展性功能,提升我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力教育视角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活力教育视角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在我校活力教育特色文化背景下,以活力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尊重师生个性表达和展现,通过“教师活泼地教,学生活跃地学”开展的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要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它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特色,我们总结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一)整体规划课程是基础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场所,校长对课程实施负有决策、组织、安排以及监督等职责,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校长课程领导的重要内容。因为对具体学校来说,校长和教师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设置和课时数,以及每学年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周课时总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对此,校长负有很大的责任,体现了校长的课程领导权。在学校层面上,为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我校进行了积极探索。

1.明确学校特色,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结合点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我校结合百工传统和活力教育的优势,使课程实施更好地适合我校实际,既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适应和满足我校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百工”校本课程以语文、数学、物理、劳技等国家课程为基础,基于我校传统的百工文化,依托可供学生选择的17个工坊,以“格物致知、创物致能”为基本教育理念,旨在“以工树德,以工启智,以工求真,以工育美”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开设“百工课程超市”,学生每周固定两节课上百工课程。每学期初,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申报,教务处、教科室作选课要求和具体指导,学生选课有三个志愿,填写选课表后,由教务处根据尊重学生志愿和适当调剂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各课程项目的学生名单。

2.激发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形成课程创新的氛围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研读了各学科课程标准,让教师充分理解国家课程的意图和目标,认识到增进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实施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是提高课程适应性所必需的。我校还成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组织,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为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3.有效管理课程实施过程,注意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

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尽管对课程实施的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做到规范化和程序化,但为了落实国家课程的目标,必须对课程实施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控。但在领导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刚性的管理,如经常性地进行检查、通报等,而是要注重课程管理的灵活性和弹性,尽力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关键

众所周知,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直接手段。尽管教师对课程进行删减、加工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但是倡导教师有意识地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的课程开发行为从自发到自觉,教师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在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境中,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之内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改造,这也是教师课程运作的重要内容。国家课程进入学校之后,为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让学生真正达成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灵活处理。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更多的是为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宏观指导和外部支持;同时,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为学校层面的课程决策、课程规划提供了依据。

要做好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教师应做到:第一,要学习教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订的教材,体现了课程专家的集体智慧,是国家教育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都要依赖这类媒体来进行。所以,教师要利用教材,首先要学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基本要求。第二,要吃透教材。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教师把握了教材内容的精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第三,要把握教材。教师如何看待教材,如何利用教材,首先取决于他的教材观。具备鲜明课程意识的教师,仅仅把教材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一个引子,或者一个案例,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在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上,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第四,要利用教材。利用教材可以是调整教材,也可以是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是将教材是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第五,要重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智慧来重组、优化、丰富教材,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对教材中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但需注意的是,重构的起点必须以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依据。

(三)提高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认识是保障

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开发出来的,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新开发出的课程作为“产品”推向教师,教师和学生作为“消费者”去“消费”这些课程。学校和教师处于课程开发的外围,对课程没有发言权,课程开发是远离教师的,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这就导致教师不关注课程,机械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参与越来越重要。人们关心的不仅是设计出的课程是否完美,还有课程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情况。无论专家设计出来的国家课程有多完美,如果在实施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或者课程改革给人们的感觉只是教材变了,实施起来还是老一套,那么就很难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教师要改变课程制定是专家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更好地实现国家的课程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师角色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倡导教师成为学习者、成为研究者等呼声也越来越高。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其中就包含教师研究和反思课程、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含义。增强课程开发意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可以很好地弥补“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变革的不足,为国家课程的扎实实施、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教师逐步揭开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神秘面纱,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实施校本课程不仅没有加重我校学生负担,反而激发了我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堂充满活力,师生在和谐生态的教学环境中自然生长,近几年我校办学成绩也稳步提升,得到社会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三维详图设计软件Tekla Structures二次开发实例
基于C#的AutoCAD建筑构件库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CAD二次开发在铁路车站信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全站仪二次开发的覆冰厚度测量与实现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
基于VB的ANSYS二次开发在变压器抗短路性能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