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5-06-02 08:21李素玲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转变互动小学数学

李素玲

【摘 要】要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做到两个“转变”,学生要实现三个“互动”。两个“转变”是指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三个“互动”是指在动手实践中“互动”、在自主探索中“互动”、在合作交流中“互动”。

【关键词】教师 转变 学生 互动 小学数学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今,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式已经被淘汰,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备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以为,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做到两个“转变”,学生要实现三个“互动”。

一、教师应该做到两个“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创新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思考和实践的任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各种新观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数学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以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通过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有关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逐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自己的学习,更好地实现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

4.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发展数学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古到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现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变以往存在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被动学习局面,实现了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宽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你还想说点什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同时,我们可以说:“愿意让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语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应该做到三个“互动”

(一)在动手实践中“互动”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想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在与图形有关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操作性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只有大胆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二)在自主探索中“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思维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的探索过程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的、任务去进行探索,不走形式,要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只有通过教师合理地引、得当地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在合作交流中“互动”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交流”是针对传统集体教学的弊端而产生并逐步推广开来的。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地参与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两大主题。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成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变互动小学数学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