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5-06-02 04:43王晗
关键词:高等院校培养途径影响因素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在人际交往方面上的困扰,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试图寻求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办法与途径,以期帮助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培养途径

未来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成为大学生们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

1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

1.1 心理因素。据调查显示,有相当多数量的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成熟了,但在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在升入大学之前,由于升学的压力,往往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业负担没有中学时期繁重,很多学生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人际交往上来。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大学生通常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也不懂得以怎样的方式与身边的人沟通。这样,大学生对于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加之不能很恰当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成为了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直接因素。

1.2 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在家庭内部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另外,很多家庭的长辈对于子女过度的溺爱,孩子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全部包办。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们养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影响了他们在自我认知和人际认知上的心理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受到家长的过分管制,缺乏了自己在交往上的原则和个人心理发展空间。

1.3 学校教育因素。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了对于其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到了大学阶段,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缺少相关的系统课程培训。这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很多数量的学生在情商发展上较为缓慢,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另外,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即“教室——食堂——寝室”的作息方式,很少有与教师、同学进行交往的有效途径。可见,学校的教育方式及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影响。

1.4 网络信息化因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提供了进行交流的虚拟环境。很多大学生把这种在网上宣泄情绪、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代替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大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交往上,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些长年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大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逐步降低,不愿意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不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取而代之的是在网上进行倾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封闭的心理特征。

2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组织学习讲座,丰富人际交往知识。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心理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得大学生了解人际认知,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其次,还应加强大学生在交往礼仪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说,礼仪是我国传承下来多年的文化产物,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所遵循的基本规范。大学生通过学习礼仪知识,对于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切实的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2.2 进行指导咨询,消除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在当前,有很多大学生有着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他们往往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排解。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在此方面的指导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消除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开展指导咨询的工作,可以通过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两种方式。团体咨询,指的是在团体环境中组织有益于人际交往的拓展训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相互间的信任感。个别咨询则是一对一的咨询方式,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并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排解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扰。

2.3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在很多高校内部,有着种类繁多的社团组织,这些组织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也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场所。大学中的社团往往由学生自发组成,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只有在较强的人际交往环境下才能顺利完成。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在社团内部努力营造出和谐、团结的氛围,帮助社团设立明确的目标,协调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4 加强班级建设,增强大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班级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可以说加强班级建设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班集体的建设活动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发挥主要作用。首先,要在班级内部营造出良好的集体氛围。这种氛围实质上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的集体心理,其能够保证社团内部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还要在班级内部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有助于大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点滴中增进同学内部沟通,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结语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大学生在自身上的提升,而且还需要高校工作者的合理引导与帮助。只有切实加强对于人际交往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社团活动及加强班级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方兴武.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及应对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7).

[2]王星星.浅谈大学生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4(02).

作者简介:王晗(1987-),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培养途径影响因素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