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在尝试中失败,不在保守中成功

2015-06-02 13:42陈彧
公务员文萃 2015年3期
关键词:平衡木杨澜探险

陈彧

杨澜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探险,乐此不疲地在多重角色间切换,却又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她说,“在多重角色之间没有人是游刃有余的,常常是紧紧巴巴,摇摇晃晃的,像走平衡木一般,而且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是一劳永逸的。”

杨澜的梦想一直没有变,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创造力来改变生活,也让这个世界有所改变。30年前,她还是个中学生,自那时起她就深谙快乐就是要去创造的道理,觉得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造力。

走平衡木的艺术

杨澜在这些年间完成了一系列的蜕变,从主持人到传媒人再到商界精英,1990年至199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之后她赴美深造,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事务。留美归来之后,她开创了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后改为《杨澜访谈录》,迄今已访问过全球将近800位知名人物,其中更不乏各国政要及商界精英。2000年,她与丈夫吴征开办阳光卫视,任阳光媒体集团和阳光文化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及主席。

杨澜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探险,乐此不疲地在多重角色间切换,却又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她说,“我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天生做事的人,在做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挫折,有跌跌撞撞,甚至有跌倒的时候,但是去做,去创造,总是给我一种非常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感。我觉得其实在多重角色之间没有人是游刃有余的,常常是紧紧巴巴,摇摇晃晃的,像走平衡木一般,而且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是一劳永逸的。”

于她而言,成功并非一帆风顺,杨澜坦言自己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遭遇过很多困难。当时的她虽然非常迷茫,但还是发现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实力,是唯一可以依靠的方法。“去找关系啊,托领导啊,这些哪怕是短时有效,也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我觉得职业的早期生涯让我学会自立,不断去学习,还是得有点真本事吧。”

“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仅仅是有一种艺术和文化的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商业的清醒认识,对于公司治理和管理经验的积累,我当时在这些方面的认知实际上是相当初级的,也算交了一笔很昂贵的学费,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挫折往往是我们认知自我,认知世界的最好机会,所以那时我既看到了自己在商业意识方面的匮乏,也看到了对于逆境的承受能力,以及不断去继续做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一种使命感。”

这次挫折不但没把她打败,反而使她获得更加强大的内心,同时对商业环境,公司治理,人员选拔,团队精神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过去我总是觉得一个人,就是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但是到开始做公司了,我开始发现其实真正有生命力的是一个团队的创造力”。

采访是—次对人心的探险

一贯的“探险”精神赋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而在这股能量的召唤下她从没有放下作为媒体人的老本行,就是探索人心的深度访谈。正如她所说,“采访其实像是一次探险,是一种对人心的探险。做专访常常是交浅言深,短短的时间里,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人家凭什么要告诉你?如果一直能有一份好奇心,访谈就变成一次有趣的旅行。”起初她也是想通过采访所得而探讨所谓成功的必然性,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成功如果是狭义的,所谓功成名就,也可能是相当庸俗的,因为很多人在精神领域取得的成功远远胜于在世俗领域的成功,不只是挣到更多的钱或者拥有所谓更大的政治权力而已。能影响别人,她觉得这样的一种成功是广义上的成功,不是单纯人生意义上的成功。“这也是我在十几年的采访当中不断去提升的一种想法,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性的话,那就是要做自己相信的事,做自己热爱的事,做自己哪怕没有回报,也心甘情愿的事。只有在这种时候,人的激情才会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克服很多的困难。”

杨澜总是身体力行,永远向前看,传递着正能量。她说,“回头看一些事情,哪怕不是做出相同的判断,哪怕是会比当初更加聪明一些,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处。人生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基于你那个阶段所能达到的能力做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说我并不因为在阳光卫视上遭受的挫败,就会认为自己当时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一番,哪怕失败了,我也觉得比那种固守成规,依赖他人或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终老一生强,我仍然觉得比那样的人生模式有意义,所以我当时说宁愿在尝试中失败,不在保守中成功,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期许。”

幸福这个命题

她也因此在不同时期收获了精彩纷呈的采访体验,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她曾多次独家采访国家元首,“特别是和一些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像李光耀、基辛格啊,和这样的一些人去对谈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在个人意义上很有价值的访问,比如说比尔·盖茨,他谈到为什么做慈善,他说一个人不仅要给予,而且要聪明地给予,要抱着一种谦卑的心态去给予,而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施舍和慈悲,我觉得这使得我对慈善的态度,还有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杨澜的采访名单中也不乏很多优秀的女性人物,她们的经历使她产生许多共鸣,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她继续前行。“比如著名的动物学家,环保主义者珍·古道尔,她20多岁的时候就在非洲研究丛林里的黑猩猩,对于它们的这种研究也使得她后来很自然地成为一位环保主义者,建立了根与芽这样的公益组织,来教育人们更好地爱护环境。我觉得一个20多岁的英国女性,生活在条件非常原始的丛林当中,经常是要独自一人到野外探索和研究,这样的一种毅力、勇气和智慧,让我非常钦佩。”

虽然她自称无法成为都市女性的精神导师,但是对于推动女性对于“幸福力”的认识,她总是不遗余力。她说,“幸福不是达到了各种物质条件以后,你才开始幸福的,也不是有一天天上掉了个馅饼,你便从此高枕无忧,其实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无数的例证发现,这种短暂的外界给予你的幸福都是可以随时被拿走的,而且它给你的幸福感会逐渐递减,只有那种从自己的内心生长出来的,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给予的力量的时候,这种幸福才会比较持久。”因此,她坚信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同时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最为重要。“如果能将你想做的,你能做的,和社会需要你做的三者合一的话,那么你不仅可以是成功的,而且可以是快乐的。”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平衡木杨澜探险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身体平衡木
去探险
汉字诗:旦
跟踪导练(四)6
养一条鱼需要多少水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第一次探险
真实也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