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曦
摘要:2014年以来,部分外资企业将投资重点向东南亚转移,说明我国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向技术密集型生产全面转型。因此,相对于过去培养理论性人才和技工型人才的教育方式而言,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致力于孵化应用型本科人才,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做好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首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建立健全立体化的考核形式两个角度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法,以期能够给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考核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50-02
Abstract:Since 2014, some foreign enterprises have put the focus of investment shift to Southeast Asia, which shows China has gone from labour intensive production to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ion. Therefore, compared to the past education mode of training theory talents and technical talents, how to further change ideas, be committed to training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sta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will play a vital role. According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Then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establish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orm of examination.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evaluation form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相对于传统的研究型本科教育、学术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类型,而我国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本文仅从软件工程专业的角度,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定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一些初步的研究。
1 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1.1以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
我们都知道,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满足市场的需要必然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解决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是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因此,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市场、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软件行业的应用型本科人需求越来越大,预计未来十几年里,我国软件教育和软件培训市场会持续发展,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市场对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主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这一类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管理骨干,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发展。第二类:软件工程师。这一类人员为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是介于金字塔顶部和底层的人员,能够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实施,并能对编程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测试和验收。第三类:熟练的程序员。这一类人员要求操作能力强,能够熟练使用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编程工具。其中第二类人才培养正是应用本科人才的重点。
1.2 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
当前新的生产力形态已经完成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廉价劳动力已经不再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只有在生产的过程中勇于突破创新,在原有的经验和技能基础上自我提高,才能产生新的生产力增长点。生产力的进步都离不开劳动主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也就推动了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体现在:学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即具备较好的产能水平,还能够有不断发展的创新能力、不断提炼自我提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1明确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定位
传统的精英化的本科教育注重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实验实训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培养的学生大多理论知识全面扎实而相对实际操作能力的经验很少。事实上企业对这一类学生的需求有限,近年来持续的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精英化的本科人才已经过于饱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学制和学校职能,只注重学生的实践水平,理论知识仅仅服务于实践。这一类学生只能从事某些特定的重复性的劳动,一旦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很难适应,理论知识的匮乏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旧的高等教育观念和资源分配等政策的影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定位。现有的应用型本科要么是有原有学术研究性本科院校转型过来,要么是有高职高专院校升级本科而来,由于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没有跟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容易受到旧有的理论教学模式影响,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
2.2启发式教育贯穿理论教学
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由于软件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注重个体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这个大基石。如何把握理论教学环节的广度和深度,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所要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理论教学安排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细无巨细,而更应该着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环节。教师教学的重心不是“怎么做”,而应该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适应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2.3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化设计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设计实验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合理的实验实训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对该专业实验实训环节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的多样化设计。
1)验证型实训。该类实训主要是服务于理论,学生可以借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模拟型实训。该类实训多数是教材教参上的实例,有完整详细的步骤和过程供学生参考,可以安排在课外自主完成。
3)开放型实训。该类实训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学习,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4)设计型实训。该类实训大多在一门课程学完后,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课程设计报告。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量覆盖该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点。
5)综合型实训。该类实训是对几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接轨企业实际需求具有实战效果,而实训的形式也可以更加的灵活。
6)创新型实训。该类实训处于最高阶段,一般与真实的项目课题相关,如省(市)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相关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企业委托课题等等。这一类型的实训并不属于课程设置内的环节,也不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通常由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团队主动申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
整个实训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各教学内容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与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3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考核体制
传统的本科教育,对于学生的考核模式通常是在课程结束后考核,以具有标准答案的试卷形式为主,这不能全面的体现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有的学生由于过分关注分数,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际应用能力的下降。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这里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立体化考核模式。考核的形式可以不断创新,根据课程特点多角度多维度考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项目设计、自评与互评、团队活动、实验操作、成果汇报答辩等。而在评价标准上,以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如分析能力、应用能力、适应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毕竟无论对于学生还是社会,真正有价值的能力而非成绩。
4 结语
综上,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到立足于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好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起以能力为中心的新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该类人才在社会生产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有利于规模化的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完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对人才的各类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48.
[2] 韩立强.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定位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 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7-50.
[5] 夏建国,冯雯雯.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基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