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性说明文语言训练的三个层面

2015-06-01 19:00梁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说明文果园恐龙

梁爽

科普文题材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的任务。但是,由于科普性说明文本身的独特性,造就了科普文的趣味性相对较差,教学此类课文,我们通常容易犯两类错误:一是单纯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学得被动;二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普及,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科普课,忽略了“语文味”。那么,面对这类课文,我们该怎么教呢?

一、 指向愿意表达的层面

好的课堂导入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往往会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在科普性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文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思维与表达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这篇科普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走进教室跳了一段机器人舞)

师:老师跳的是——

生:机器人舞。

师:你知道机器人吗?在生活中,你了解到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

精彩的导入在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为这三者间的互相了解、互相沟通打开了第一条通道。在这一片段中,教师以一段别样的舞蹈化沉闷为活跃、化紧张为轻松,让课堂情绪瞬间高涨,接下来的话题“在生活中,你了解到的机器人是怎样的?”使沉睡在学生脑海中的关于机器人的记忆全被唤醒,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他们兴奋地叫着“会打扫卫生!”“会洗衣服!”“还有机器人警察呢!”……对于机器人,他们侃侃而谈,显得积极而踊跃。

二、 指向如何表达的层面

1.品读比较,体会语言准确性

科普性说明文不同于其他文章,它的用词比较准确。在上这类课文时,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那么品味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削弱,如何让学生感受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呢?在教学《果园机器人》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比较句子:

a,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b.它们能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装进纸箱,然后运到地方。

师: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师:可以去掉这加点的三个词语吗?为什么?

生1:不能,如果去掉“成熟的”,他们可能会把不成熟的也摘了。

生2:我也认为不能。如果去掉“整齐地”“指定的”,感觉他们可能会乱放。

师:是呀,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上面片段中,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比较鉴赏,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的一个主要特点——准确性。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品评,是体现语文味的有效策略。学生在对语言的比较和品味中,感知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文本中的用语用词不能随意取舍。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科普文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长此以往,就可以增强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2.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对于语言简练、相对比较枯燥的科普说明文,语文教师也可以适度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读出情趣,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小学教材中,科普类课文一般都会通过细致的叙述、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常识形象化。在这类科普文章中,我们依然能带领着学生徜徉在生动的语言中,品读语言的精妙。还是来看教学《机器人果园》片段:

师:快速朗读课文3~5自然段,划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

(1)聚焦“罢工”。

出示句子:

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师:想象一下,机器人集体“罢工”是怎样的情景?

师:用上“罢工”一词,机器人就不是冰冷的机器了,而是像我们一样有点小脾气的大活人啦!这么一写,读起来就非常有趣!

师:你们能读出有趣的味道吗?(教师指名读)

师:你“罢工”时,眉毛都皱起来了,看来情绪不小呢!像这样有趣的句子还有吗?你们还找到哪些?

(2)略学“饿倒”“吃”。

师:真有意思,果园机器人“饿倒”和“吃”果子也写得特别有意思,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说话)

“趣”从何来?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以儿童的视角审视文本,从有限的资源中提取最具价值的“趣处”,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绘声绘色的表演中,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3.梳理文脉,注意语言逻辑性

科普性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对科学知识的解说,是按层次或序列层层展开的。因此,科普性说明文的语言训练,要致力于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培养学生有条理性地说话、写文章都是大有裨益的。以教学《果园机器人》为例:

合作交流:发明家是怎么一步步发明果园机器人的?填写表格。

发明果园机器人的过程

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果园机器人的发明过程介绍清楚的呢?你能试着用上这些句子,把发明的过程说得更连贯些吗?

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

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

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

课文正是用上了三个过渡句把各部分的内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单后,再次回顾课文,找到了这条逻辑线,让学生有条有理地复述了机器人的发明过程。

三、 指向自主表达的层面

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识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任务和指向。科普性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加工整理,然后再消化、理解、吸收,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以教学《果园机器人》为例:

出示句子: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果园机器人能——“帮助果农干农活”[板书]

师:如果你就是果农,你想怎么夸夸你的这个果园机器人呢?课文中也用到了一个词语来夸这个机器人,那就是——“聪明能干”[板书]

师:果园机器人的聪明能干还不止这些呢?果园机器人还能干什么?——“自己充电、不停工作”[板书]

师:谁能用上板书上所有的词语,来说说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

师:如果你能用上“不但……而且……”这样的关联词来说就更棒了。

(果园机器人不但____、____;而且____、_____。)

良好的情镜创设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那些形象生动、带实际操作的内容,最容易引发学生的认识动机。继续以教学《果园机器人》为例:

师:(品读机器人“有趣”之后)作者把果园机器人写得真有趣。老师这也有几个像这样有趣的词语,你们猜猜,这几个词其实是在说果园机器人怎么了?一一呈现,学生竞猜,自由表达:

“睡觉” “体检” “退休”

师:用上这些词,让人感觉机器人就像人一样,下回向别人介绍机器人时,你也可以用上这些词。

教学中,教师将语言训练的内容情境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说话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想象和联想又唤起了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回顾。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

(1)对比朗读: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师:你发现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对比)

师:这么一比较,恐龙家族就庞大起来了。

(2)选择一到两句写一写,说一说。

有些恐龙生活在海洋里,

有些恐龙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恐龙喜欢单独生活,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有些恐龙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恐龙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觉得哪一种恐龙最有可能进化成鸟类?说说你的依据。

教学中,在学生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既适度拓展了课文内容,又以语言训练为落脚点,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学生深切地感悟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奥妙。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说明文果园恐龙
说明文阅读专练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夏日果园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蓬蓬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