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开启园区发展新时代

2015-06-01 15:16马文良
中关村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关村园区科技

马文良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韩柏告诉记者:中关村要从存量挖掘潜能,主要依靠对现有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改造、优化和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社区模式正是解决之道。

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史。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16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随着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到“一区十六园”,中关村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从以企业聚集为重心的1.0版本过渡到现阶段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2.0版本,正在向以创新集群为核心的3.0版本迭代。如何进一步聚集创新要素,突出园区创新能力,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运营者们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中关村发展集团经过5年发展,紧紧抓住中关村示范区扩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机遇,按照“构建新标准与新模式,加大对外拓展,打造产业高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思路,整体提升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水平,并提出“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开启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从硅谷到中关村

创新社区是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根本、以全方位创新要素聚集为目标,以产业聚集、产业服务要素聚集、高端人才聚集“三个聚集”为手段,以整体规划实施区域一二级开发建设为基础,打造“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生活”全产业链,形成工作生活一体化的新型社区。

创新社区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科技园区发展至今的必由之路。从美国硅谷的发展经验看,随着硅谷产业的不断聚集,人口大幅增长,原有的自然环境、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都面临挑战,原有高品质郊区的模式难以延续,硅谷已由原来人们向往的低密度近都市郊区慢慢转变为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因此硅谷的人们在外围开始寻找新的高品质生活环境。美国近都市郊区的外围又诞生一批新的高端郊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凭借更好的人居环境成为逆城市过程中新的地理中心,其中的代表是欧文。欧文是典型的创新社区,特点是距离科技创新核心区较近,以高品质的居住环境、高端教育资源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韩柏告诉记者: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国内科技创新核心区和城市行政核心区高度重叠,区域承载的城市功能过多,导致城市资源稀缺,发展受限。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但受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交通等限制,开发接近饱和,而外围地区受创新基础薄弱,土地开发红线、交通拥堵等限制,难以实现科技创新要素整体转移,无法复制美国的疏散模式,因此中关村要从存量挖掘潜能,主要依靠对现有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改造、优化和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而创新社区模式正是解决之道。首先,创新社区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创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其次,创新社区以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对接机制、孵化器、风险投资、创业网络、产业联盟等产业服务形式多样、交流合作紧密,创新网络发达,创业行为活跃,创新优势明显;再次,创新社区以精品社区生活服务为特色。为社区提供居住、生活、教育、社交、休闲、健康等高品位生活服务,促进交流沟通,激发创新创业。

创造新模式

创新社区是科技园区发展到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必须遵循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一般规律,但同时,创新社区着重在创业元素、产业服务元素、生活元素聚集提升上下功夫,与传统科技园区的一般规划建设思路存在很大不同。创新社区规划建设应以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绿色规划、投融资规划、开发模式规划等五大规划为基础,同时加强创新创业环境、产业服务和社区生活元素的建设,形成特色。

按照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规划,到2020年,建设2个创新社区,投资3个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参与4个以上的产业园区运营和托管服务,实现新建产业载体建设100万平方米,新增管理运营载体100万平方米,管理运营孵化器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园区业务年收入达到6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构建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的新标准、新模式,打造创新社区、产业园区运营、服务输出/托管三大商业模式,形成在项目招商、服务落地、融资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最专业的科技新城开发商和产业园区运营商,在推动示范区对外辐射带动、扩展中关村影响力和辐射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搭建创新社区,需要从诸多方面着手,比如土地要求、产业选择、空间规划、产业服务、社区生活服务。以产业选择为例,产业规划在符合城市整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现有科技资源和条件,以周边产业环境、人才环境、资源禀赋为基础,合理确定产业方向,形成相互融合和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成为创新孤岛。在产业链布局上,要抓住产业链高端、关键环节,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倾斜,通过产业链主导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聚集高端人才。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协同和配套上,可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契机,突破地域局限性,与外埠合作,协同发展。

在产业服务上,要整合中关村产业服务资源,形成产业服务平台体系,包括科技金融、创业服务、公共技术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政策人才服务、市场服务等。

要建设专业孵化器,进行专业化管理。孵化器是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是提高区域创新活力,带动区域创新的重要实现途径。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实验、中试、测试认证服务。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才、科研教育资源、中介服务资源的聚集,为科技创新、产业链互动、政府支持、人才引进、市场推广等提供对接和服务。

创新社区要将创新元素融入社区生活服务,创新社区要通过提供精品生活服务,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按照“15分钟产业圈”建设要求,将创新社区工作、创业、生活活动范围在15分钟活动范围内全部满足。

要建设青年居住公寓,面向创新社区工作的青年进行出租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创业交流平台。要引入专业高端的教育、卫生、公租房、托管代理等公共服务,面向创新社区的高端人才提供便捷服务通道,促进高端人才的聚集。

肩负新使命

当然,作为新兴的创新发展模式,也需要“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有科技创新共同体,一起打造适合区域特色的创新生态,更要搭建适合三地需求的市场化机制、平台,调动市场活力鼓励创新。”许强说,“我们计划进行‘一司一金的探索。”

所谓“一司一金”,就是通过成立咨询投资公司、设立区域合作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与津冀区域共同打造创新社区。

“当前重点是与天津、河北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建设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创新社区。围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吸引聚集、金融服务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的‘生态系统。”于军说。

“不同区域之间,行政区划不同,协同发展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中关村发展集团是企业,市场化运营是没有区域界限的。”于军说,“在创新社区里,我们计划将初步承担起运营和政策导入的职能。”

为实现既定目标,中发展集团也是制订详细规划。首先打造创新社区模式,建设若干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新扩园区。围绕首都重点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推进软件园和生命园等一流专业园区扩建;围绕641产业,与区县合作新建集成电路设计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防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基地;与示范区新进分园合作,建设中关村延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推动园区开发建设与区县经济融合,带动区县产业升级。考虑选择延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探索科技新城模式,打造形成集团发展科技新城的样板。

再就是打造样板工程、开展模式复制。以京津冀为重点,建设和运营若干创新社区和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形成样板工程。在前期探索基础上,推进成熟模式快速复制,建设若干中关村专业园区和孵化器系列品牌。通过园区开发,拓展集团对外服务,形成较强的招商服务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园区子公司从单纯的园区开发商向园区综合运营商转型升级。

加快对外拓展、形成品牌效应。园区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在项目招商、服务落地、融资能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合作和对外拓展;成为国内最专业的科技新城开发商和产业园区运营商,形成全国知名的品牌,在推动示范区对外辐射带动、扩展中关村影响力和辐射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中关村园区科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