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把理解等同于记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机械学习。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实践,借助组织化策略、精致化策略、活动策略等学习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将知识有机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转化为“我的知识”。
关键词:策略;精致化;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历史。机械学习只能使学生获得暂时的、不成形的知识,对于学生获取真正的知识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得到的知识没有
“活性”,既不能学会迁移,更不能拿来运用。针对机械学习这种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这个概念。它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把
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成为“我的知识”。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因此,建议借助以下教学策略,赋予学习以意义性。
一、组织化策略
所谓组织化策略,就是按照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一定的组织、归类,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策略。组织化策略的实质是利用新信息本身的联系和顺序,发现要记忆项目的共同特征、特质,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1.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
如,《一代雄狮拿破仑》一课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知识,如果不是教师的系统引导,学生根本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组织化策略作出一些调整,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首先,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划分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与对内统治,再将对外战争以1810年为界划分为前期战争和后期战争,前期战争同反法联盟而战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
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属于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后期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争霸战争;再将拿破仑的对内统治从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积极作用和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的消极一面。
2.借助图示、图表等模式将相关内容组成有意义的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
如,我们在讲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时,提到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由于时间跨度大、出现的经济问题繁杂、应对措施多以及经济问题的晦涩难懂,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中蕴含怎样的本质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其列表以帮助学生理解,探得其中的奥妙。
表格一目了然,看出不断调整是因为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了,美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精致化策略
所谓精致化策略就是对刚学过的新知识或原先已有的知识形成额外的联系,从而赋予繁杂、无序知识以意义的过程。既与原来的旧知识建立联系并进行扩展,形成更宽大的、更细致的知识网络。
1.借助新信息进行向外的发散,帮助学生进行推理,建立整体的知识网络
如,《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课,关于牛顿生活的时代背景教材没有任何的知识铺垫,以致于学生在探讨牛顿成功的客观环境时一无所知,那样的牛顿就显得单薄、无力。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提到的许多个时间信号,如教材第一句“1642年牛顿出生于英国北部……”这个信息,进行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回想,把牛顿的科学成就放入到17世纪欧洲的社会大背景中去理解,既使牛顿成为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物,又使学生建立有关17世纪西方的知识结构。
2.建立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建立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历史选修教材的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与必修教材重复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此大做文章。比如,《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课涉及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选择》;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等。这时,我们可以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两个时间段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立体知识结构。
三、活动策略
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强调教学要有目的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来联系并进行深度加工,这种教师组织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加工的过程称之为活动策略。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
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活动策略。
1.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掌握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知。
这里既可以用问题形式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也可以用问题形式解决某个知识点。
?誗用问题形式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的运用。如《巴黎公社革命》一课,围绕着“巴黎公社革命是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这个标题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解决:(1)为什么而尝试?(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2)为什么叫尝试?(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3)尝试了什么?(原则、经验、精神、教训)。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之下,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始积极主动地研究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
?誗用问题形式决某个知识点运用。如在《巴黎公社革命》一课中,为了解疑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是“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时,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当时如果没有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这场革命会爆发吗?”并向学生提供以下
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社会革命的成功至少要有两个条件:高度发达生产力和条件成熟的无产阶级。但是在1871年的法国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材料二:1872年,法国每个企业平均雇佣工人只有2.9个人,经济发达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水准。
材料三:1870年到1871年的法国。
1870年7月19日~ 9月2日,普法战争,法军失败。
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推翻法兰西 第二帝国,建立共和国,第二帝国灭亡,第三共和国建立。
1870年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政府消极抵抗,积极准备投降卖国,巴黎群众自发组成国民自卫军。
学生在解读了以上材料后可以得出: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由此理解了教材中“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这个观点的科学性。
2.主题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历史课堂上出现的引领课堂教学思想内涵的中心思想,称之为“历史教学主题”。主题式教学就是指教师确定教学主题,学生围绕“引领课堂教学思想内涵的中心思想”结合主题而进行教学的形式。
如,《辛亥革命》一课,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原文:“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这一观点作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1)根据你所学回答现代化的含义?(2)结合现代化的特征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或结合现代化特征从政治、法律、经济、思想、生活习俗等角度谈谈辛亥革命时近代化的表现。(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现代化做出了哪些方面不懈的努力?利用了现代化这个基本史观,得到了书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形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就是一种新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意识,二是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有意义学习才真正发生。只要能够真正理解有意义教学的内涵,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意义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才能真正地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
参考文献:
[1]D.P.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J].国外社会科学,1982(03).
[2]吴庆霖.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2011.
[4]龚红梅.基于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作者简介:黄咏娜,女,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