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富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情况及学习事实
作为观察对象的课堂教学是一节研讨课,由广州市天河区某校教师执教。该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此次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该教师进入中山市某名师工作室(省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一周。跟岗结束后汇报交流,执教《容积和容积单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者为某校教科室主任,协助者为工作室两位跟岗学员。主要采用三人分工随堂记录的形式,一人记录课堂中活动事件及持续时间;一人记录每项活动中学生参与方式及人数;一人统计整节课参与体验0次—3次以上各段的人数。课后回放课堂录像,进行必要的补充,进一步收集或更正数据,调整观察角度,对重点环节进行统计分析。
二、观察与分析
(一)活动基本情况记录与相关数据统计(见表1-表6)
(二)数据分析与解读
1. 课堂上所进行体验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各项活动时间差距不大,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平铺直叙,浅尝辄止,各体验活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必要的递进关系。无论是层次或纵深梯度都不明显。
2. 所进行的体验活动整体上效果不佳。收到良好效果的体验活动只有1项,占活动总项数的16.7%。活动明显低效的占50%。
3. 在调动感觉器官参与体验方面没有明显突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口、眼、耳”等器官的体验。虽然各项体验活动中都有“手”的参与,但真正能动手操作的人数极少,其他同学仍然是“观众”。
4. 学生在大部分体验活动中都属于间接参与。体验活动1—5中,能够直接参与的人数都不超过6人。直接参与范围非常小,间接参与的学生很难保证体验效果,或者根本没有体验后的经验积累。
5. 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频次的记录,我们发现课堂上依然被“强势”学生抢了大部分“话语权”。3—5名同学整节课都非常活跃,抢占多次活动参与机会。而无“直接体验”人数竟然超过50%。
综上,本节课所设计的6项“体验活动”大部分“单调、枯燥”。对于比较抽象的升与毫升的概念学习来说,仅仅是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建立起一个比较清晰的“参照模型”,学生依然缺乏足够的直接且有效的体验,难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责任编辑 潘孟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