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苏航
摘 要: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应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由于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等的不同必然会进行各自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效果。从经历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多角度认识同课异构的新鲜火花:异样的风采,同样的精彩。精彩的课堂又源于细节。对于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着重关注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操练和小练笔设计三个细节,从而演绎出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精彩课堂;细节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当代教育家竇桂梅又曾说:“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在专心聆听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两节同课异构课后,我有感触于“各有千秋”这个词。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下,不同的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教学细节中演绎了精彩的课堂。
一、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前的导入细节
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课前精心设计的巧妙导入必然会给一节课的精彩埋下伏笔。
笔者以L老师和J老师同课异构的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第一板块同为激发兴趣,两位老师都联系了五年级时学过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但处理得又有所不同:L老师是通过出示可爱的松鼠图片,并让学生回忆布封笔下描写松鼠的句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说:“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的学习,学生也被画面中可爱的松鼠形象深深吸引住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正所谓“课伊始,趣亦生”。
而J老师则是从聊作家笔下的动物引入,在一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中开展学习,聊着聊着,便自然而然地得出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性。但有一点,动物与人之间的那种尊重、那种和谐是一样的,并引用布封写的《松鼠》里一个句子:“松鼠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可为什么今天它却离开了大森林,跑进了人的家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同样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应该说两位老师在导课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特级教师崔峦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虽说两位老师的方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但都起到了热身、激趣和铺垫“一石三鸟”的良好效果。
二、精彩的课堂源于课中的操练细节
课堂操练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巩固和加强,有效的课堂操练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精心设计的多样化课堂操练更能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仍以L老师和J老师同课异构的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在初读板块,两位老师的设计就迥然不同了,L老师让学生默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后带着问题初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者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凸显了略读课的特点。而J老师则是马上让学生读文本,边读边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圈圈重点词语,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的内容。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正所谓“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在品读文本板块,两位老师都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品味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适时写下感受,也就是批注。这也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作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真正让学生从会读到会品。J老师在这个板块中又分两个环节展开教学,先是从学生提炼出三件事后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6小节,找出学生认为最能表现松鼠机灵可爱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圈圈重点词,说说自己的感受。从松鼠的可爱入手,并联系了老舍笔下的《猫》,因为这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蹭”这个传神的动作, J老师适时出示了两个带“蹭”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一个“蹭”字便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松鼠的可爱和松鼠把我当作亲密的伙伴的感情。接下来的环节便是让学生快速阅读7~11小节,体会哪些句子写出了“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做做批注。在交流时重点抓住了爸爸的笑,在这个环节中, J老师还适时出示了文中的插图,引读“晾晒蘑菇”这件事,“垫窝过冬”这件事J老师便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从中进行学法迁移,从扶到放,使其方法得以巩固。
而L老师也同样抓住了那个“蹭”来理解“蹭”,来品味“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平时你会去“蹭”谁的脸?谁又会来“蹭”你的脸?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小松鼠的可爱和小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同样是爸爸的笑这一环节,L老师设计得很细致,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明白了爸爸的笑是对松鼠的宽容、对松鼠的夸赞这样两个层面,先让学生理解这是怎样的笑,然后对比得出爸爸对松鼠的宽容,接着通过品味“天性”一词,得出爸爸对松鼠的夸赞,层次非常清晰明了。
从课堂的分享来看,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趣,让听者的心也不经意地被它“蹭”了一下,这都源于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细节。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作的一个词语,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教师注重精心的预设、细心的启发、创新的设计,那么课堂肯定是精彩的。
三、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堂练笔的设计
课堂小练笔,为学生的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
在笔者仔细研读了两位老师设计的《松鼠》的教学预案后,发现两位老师在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略有不同。L老师的教学重点是:(1)感受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2)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更多的是指向情感层面的。而J老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J老师的教学重点指向了写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不仅激发情感,更指引学生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
目标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设计的不同,这点在小练笔的设计上尤为突出。L老师的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当小松鼠失踪了之后,我们一家人又会有哪些反应呢?请你用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此刻家人不同的表现。”目的是通过家人的着急等反应来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与动物和谐相处得美好情感。而J老师的小练笔却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和布封写的《松鼠》相比,这篇文章似乎更有趣,它通过描写小松鼠多样的动作、家人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可爱以及大家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其实呀,小松鼠的天性还有许多许多,在我家生活的它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布封的《松鼠》里有这样一段话:“松鼠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然后出示要求:跑进家来的小松鼠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請展开想象,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把松鼠“竖着身子吃东西”的天性改写成一个小片段,如果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就更好啦!可以说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无穷的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再有意识地迁移运用到习作中, J老师的这个小练笔的设计正是达到了此目的。
细细品来这是两堂“同样精彩”的课,但“风采异样”,这就是“同课异构”!“同”的是内容和最终效果,即起点和终点的同,“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同上一堂课,对于上课的教师来说是一场挑战;对于听课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宪一.同文异教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的有效途径[J].浙江教育科学,2006(01).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5.
[3]成尚荣.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J].江苏教育研究,2005(08).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