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6-01 06:53:30曹怀恩
新课程·小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会情境思维

曹怀恩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體做法如下:

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运用学生的感知材料来创设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结果就是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就的责任,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时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能充实提高自己,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是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单靠老师的口头说教是绝对不行的,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否则很难收到实效。

二、在精心设疑中,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疑,同时还要考虑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他们的忧虑,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质疑,这是学生学会质疑的前提;其次,学会质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开始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从不会问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再次,教师不要过分强调书本结论的权威性,要启迪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当学生质疑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学生就真正学会了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由“不愿学”变为“我要学”。

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兴趣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不能偏废,自主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真正地独立学习,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引领的作用,认真组织教学,把握课堂情势,积极与学生合作探究,恰如其分地点拨指导,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真正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只要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树立学生努力刻苦学习的信心。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学会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学会分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