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科 杨美荷 杨昆胜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临床分析
胡登科 杨美荷 杨昆胜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本文旨在利用超声技术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便临床进行早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减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60~86岁,平均(68.8±8.6)岁。本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均为首次发作,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合并高血压86例(71.66%);糖尿病46例(38.33%),冠心病28例(23.33%),高脂血症41例(34.16%)。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或门诊非脑血管病患者80例(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67.9±7.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38例(47.50%),糖尿病26例(32.50%),冠心病15例(18.75%),高脂血症19例(23.75%)。
2组均排除房颤、真性红细胞增多、发病前有外伤史、有明显脑梗死家族史、不能配合超声检查、超声波无法穿透颞窗的患者。2组间年龄、性别及合并症(除外高血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应用美国GE公司LOCIQ Tm400彩色B型超声波诊断仪I739,探头频率5~7 mHz进行检查。病人取平卧头仰位,充分暴露头颈部,头稍偏向对侧,依次显示颈总动脉(CCA)近端、中端和远端直至分叉处,分别探测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在CCA分叉前2 cm处测量CCA内径,在距膨大部分叉1 cm处测量ICA、ECA内径。测量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观察管壁光滑程度和血管走行,记录是否有斑块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回声的部位、强度、大小、数量、形态、管径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记录IMT值和管腔内径,并观察频谱形态,评价狭窄程度。
1.3 颈动脉超声异常判定标准 颈动脉1.0 mm≤IMT<1.5 mm判定为血管内膜毛糙增厚;颈动脉IMT≥1.5 mm判定为颈动脉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同时,根据斑块声学和形态学的特征将斑块分为4类:(1)脂质性斑块:内膜不均匀增厚,斑块回声主要为低至中低水平均质型回声。(2)纤维性斑块:斑块回声主要为中等强度均质型回声,但无声影。(3)钙化性斑块:斑块回声为不规则强回声,伴声影。(4)混合性斑块:回声不均质,同时有强、中、低回声混杂。血管狭窄程度评估标准:(1)轻度狭窄:管腔狭窄<30.0%;(2)中度狭窄:管腔狭窄30.0%~70.0%;(3)重度狭窄:管腔狭窄≥7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 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见表1。
2.2 2组颈动脉IMT值比较情况 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左、右两侧CCA、ICA、ECA的IM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1 2组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脑卒中组管腔狭窄情况 脑卒中组120例中管腔狭窄共93例,占77.5%,其中轻度管腔狭窄56例,中度狭窄31例,严重狭窄6例(ICA 3例,CCA 3例)。管腔内无明显变化者27例,仅占22.5%。见表3。
2.4 管腔狭窄情况与卒中发生率比较 与管腔无狭窄者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管腔狭窄者卒中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卒中发生率显著升高。见表3。
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的中、老年患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颈动脉壁内膜首先受累, 当斑块形成并逐渐突入血管管腔时, 因为富含脂质或者管壁应力增大,斑块发生破裂,所暴露的脂质和胶原激活的血小板,就会启动凝血反应而形成血栓,结果会在不同的脏器引起不同的致命性疾病。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会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在颅内动脉则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特别是粥样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更为密切[2]。所以,颈动脉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粥样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是导致脑缺血发生的最主要机制。
表2 2组颈动脉IMT值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 管腔狭窄情况与卒中发生率比较(n,%)
注:与无狭窄组比较,**P<0.01;与轻度狭窄组比较,△△P<0.01
随着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普遍使用,为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性质、范围、病理类型和血流参数测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IMT 的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IMT是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超声测量IMT 对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意义[3]。
通过对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IMT 和CCA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管腔狭窄者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管腔狭窄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双侧同时发生,并常同时累及CCA和ICA;斑块大多发生于CCA分叉处,可能与血液的切应力相关。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管腔血流较缓慢,血液容易产生湍流,导致脂质沉积,成为斑块好发部位,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确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性质、部位与稳定性,还有助于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具有很大优势,为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因此,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狭窄对预防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5]。所以,建议将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老年患者常规检查项目。
[1] 贾宏宇,栾新平,木依提·阿不力米提,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类型和超声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 82-84.
[2] 靳文勋,尹莉,刘永强,等.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J].河北医药,2010,32(5):578-579.
[3] Lee YH,Yeh SJ. Correlation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J].Acta Neural Taiwan, 2007,16(4):207-213.
[4] 陈颜强,张雪萍,张庆,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8):1145-1147.
[5] 钱铭钦,居乃新,苏畅,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23-2224.
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胡登科);650236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市经开区人民医院超声科(杨美荷);650032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杨昆胜)
R 743.3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5.07.026
201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