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伯,赵 芸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蔡文伯,赵 芸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为缓解新疆教师缺乏的现状,自治区于2010年起在疆内6所高校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为研究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对新疆5所大学的1032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性别和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年级、民族以及家庭月收入上差异显著。基于调查结果试图从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跨文化适应性;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管,与基础学校构建“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促进新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发展。
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政策建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为响应《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政策以及急于解决疆内教师匮乏的现状,于2010年起开始实行《自治区对疆内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充分借鉴了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在疆内同样设置了6所高校用于培养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免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但招生对象仅为新疆户口学生并将免费师范生分为定向生(定向生在报考时会签订就业合同,毕业5年后到规定的地方任教,服务期未满不得考研和深造)和非定向生(无需签订合同、就业自由)。
教师资源的匮乏是限制新疆教育的一大阻力,也是新疆教育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据2010年统计调查显示,全疆内少数民族教师为14.9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仅为4.96万人,而疆内接受基础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294.2万人之多,双语教育师资极其薄弱,教师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近期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育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更提出了要大力推行新疆的“双语教育”,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新疆免费师范生作为新疆教育的生力军,双语教师的后备军任重而道远。如今,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新疆已实施近4年了,第一批本科免费师范生也即将走出校园。然免费师范生是怎样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他们是否愿意在毕业后前往教育的第一线,是否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是否会前往教育第一线,是否能长期扎根到艰苦的教学前线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新疆的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做了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促使更多的免费师范生走向教育前线,为提高全疆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调查问卷是在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参考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正式问卷》[1]、胡苗锋的《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问卷》[2]以及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问卷》[3]等问卷结合新疆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编制而成。本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这5个维度构成,共27道题,采用的是Likert 5点计分法。
运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测试,得出Cronbach‵s Alha 为0.879,KMO和Bartlett检验为0.766,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被试
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选取6所新疆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中的5所高校的各年级各专业的非定向免费师范生,其中发放问卷1070份,回收问卷106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32份,有效率为96.45%。被试(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还选取培养高校中30名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非定向免费师范生进行访谈。
表1 被试(问卷调查)基本信息表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
(一)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现状
1.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运用SPSS17.0对回收问卷进行处理,通过对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各个维度及总分的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免费师范生和职业认同总体情况表
问卷题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为3.4428,大于中位数3,表明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高。其中各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职业能力、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其中职业能力的得分最高,表明各个学校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是有成效的,免费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以及实习习得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职业能力上都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教师一职,加上各个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学校在新疆也是首屈一指的好学校,因此免费师范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显得更为自信,得分也偏高。而职业意志的得分最低为3.0723接近中位数,但仍高于中位数,表明免费师范生还是有较强的从教意愿,从得分来看职业意志的得分要远低于其他维度,表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意志相对薄弱,即免费师范生终身从教的意识较为薄弱。从标准差来看,职业意志维度的标准差远高于其他维度的标准差,表明在个体在职业意志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可能与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原因有关,有的学生是基于家庭经济原因报考免费师范生而非自身因喜欢教师职业所报考,故在职业意志上的得分要低于其他维度。
2.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我们运用SPSS 17.0对问卷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分析,基于变量之间的差异我们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专业这些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对民族、年级和家庭月收入这类变量进行了单因素ANOVA分析。
(1)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专业的差异分析
对被试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专业这些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在性别和专业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维度上差异显著。
表3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专业上的差异分析表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性别维度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近几十年来男女两性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4]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权”社会有关。在对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男女学生比例不平均,女生占多数。故在校日常事务中,“男权”主义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两性角色的界限日趋模糊。但女性的职业认同感仍然要高于男性,可能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残留的刻板印象有关,教师职业稳定的上班时间、寒暑假以及职业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顾家”的愿望,而教师行业工资水平的低下则与男性希望有所成就的期望相背离。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是否独生子女维度的差异显著,这可能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职业理想上的差异有关,据以往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收入较高且较为自由的工作,而非独生子女选择职业时更倾向于工作的稳定性。[5]故独生子女在选择职业时会较多的基于个人的发展,而非独生子女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无疑成为他们所看重的。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生源地维度的差异显著,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大多农村免费师范生,在农村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更能适应教师工作的艰辛,而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城镇免费师范生大多都不抵农村学生能“吃苦”;二是在城乡二元教育结构的影响下,城镇的教育资源相对农村要发达,城镇学生相较于农村学生在学习上更具高等教育前的优势,城市学生在职业能力上要优于农村学生;三是城镇免费师范生由于生活的经济、物质、文化等条件都要优于农村,他们对生活品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追求也更为强烈,而教师行业的“清贫”则无法满足他们对职业的需求。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专业维度的差异不显著,归其原因可能与文理科的学科性质相关,文科专业就业面相对狭窄加上师范专业的限制更加缩小了文科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面,在就业压力之下教师行业成为了文科免费师范生的一个理想选择。而理科专业就业面相对多样,师范专业的限制对其今后就业影响较小,就业前景仍然较为广阔,教师行业对其的吸引力不及文科免费师范生大。
(2)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民族、年级和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分析
根据民族、年级和家庭月收入这类变量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了单因素ANOVA的差异性检验,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民族、年级和家庭月收入这三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
表4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民族、年级和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分析表
免费师范生在民族维度上差异显著,维吾尔族学生的职业认同最高,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次之,汉族学生职业认同最低。这可能与新疆近年来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有关。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其经济和教育水平一直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而少数民族地区则更为落后。“双语”教师的匮乏和质量不高已然成为制约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素质“双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故少数民族地区对教师职业也变得越来越认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认同。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家庭月收入上差异显著,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职业认同最高,2000以上家庭月收入的学生职业认同最低。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有64.1%的免费师范生家庭月收入在2000以下,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家庭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经济贫困是这些学生选择免费师范生的主要原因。免费师范生政策为这些贫困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免学费、住宿费和每年提供的补助,使得免费师范生成为这些贫寒学子的最佳选择。相较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庭贫寒的学生更能体会到免费师范生这个身份的来之不易,更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职业的认同也要更为强烈。在低收入家庭成长下的孩子会比生活在优厚家庭下的学生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疾苦和艰辛,也比家庭条件好的家庭成长下的学生更能吃苦耐劳和意志坚强。故家庭月收入越低家庭的免费师范生其职业认同越高。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最高,大二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要高于大四师范生,大三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度最低。归结原因,可能与随着年纪的增长,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越来越实际有关。大一、大二免费师范生刚刚进入校园,开始接触社会,对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带着理想主义来看待教师职业,并不了解当今教师的生存现状。而大三免费师范生通过实习支教,了解到现下新疆教师的生存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如教学条件艰苦,待遇不好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三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了迷茫和困惑。大四免费师范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习已习得了教师应具备的各项技能,通过找工作、考研、工作实习等实践过程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职业理想也逐渐明确起来了,职业认同也重新建立起来了。[6]
(二)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处理,我们发现新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不认同”
问卷调查显示50%学生认为教师职业的待遇和地位一般,仅有8%的学生认为教师待遇非常好,剩下的42%对教师待遇均表示为消极态度,总的来说新疆免费师范生对教师待遇和地位的看法是不理想的。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低下是他们选择“另谋出路”的重要原因。
2.免费师范生报考目的偏功利
据问卷统计显示有将近82%的学生选择免费师范生是出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其次是出于为了上好大学的因素,这类学生有将近48%,满足他人期望占37.6%,对于教育事业热爱而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只占39.3%。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的从教意愿是不强烈的,大多数学生的理想并非教师但出于其他因素的考量才报考免费师范生,对于这些无意成为教师而家庭困难不得不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学生,没有就业限制的他们或许仅仅将“免费师范生政策”作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跳板”,这类免费师范生他们的职业情感、意志要比有从教意愿的免费师范生低得多。
3.从教意愿低下,不愿前往农村或贫困地区任教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中职业意志维度的得分是最低,这表明不少免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不强。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表明不愿意前往与非本民族聚居区工作,担心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习俗、语言等因素的不同无法融入其中,害怕被孤立。特别是汉族学生不愿意前往民族地区任教。跨文化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免费师范生的从业意向。
4.教育实习的不规范
教育实习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方面对要求配置高素质的老师的需求较为强烈,有84.4%的学生希望配备高素质的指导老师,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机会也有过半的学生有需求,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而对于实习时间上只有23.93%的学生希望有较长的实习时间。对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素质不高、布置的教学任务繁重、学校不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1.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学环境
新疆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其教育水平、教师待遇、教学环境等方面皆要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生存现状令人担忧,教师的待遇、教学环境尤为艰苦。在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学环境等方面不具备优势或得不到应有保障的情况下教师持续从教、终生从教的理想与信念就无从谈起,[7]在这样的外在条件下是难以吸引和留住没有就业限制的非定向免费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的,这对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自治区政府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自治区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在提高教师待遇福利和改善教师教学环境上的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给予教师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减轻教师在“养家糊口”上的压力。并努力完善自治区内中小学学校的基础施舍,保障教师能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教学环境才能够减少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就“生存”因素上的顾虑,以此才提高他们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使他们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我们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大众传媒应当向群众积极报道优秀教师的卓越事例引导群众了解和理解教师职业,使他们从心底里尊重教师和重视教师,以此来提升教师声誉。也可通过公益广告、教育片等多种方式,向群众传播和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教师职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羡慕的职业。以此提高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知、情感以及职业价值观,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二)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
学校应帮助免费师范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思想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学生的思想会随着时间、自身经历、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无论这些免费师范生是出于何种理由选择免费师范生的,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端正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校在宣传免费师范生政策时,应当尽量弱化“免费”二字,让“教育”以及“教育的意义”成为免费师范生的追求。[8]学校可以采用名师讲座、主题班会、观看电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免费师范生们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崇高,让他们打从心底里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心甘情愿的为教育奉献一生。
坚定学生的职业意志,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意志和职业理想是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新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很可能会前往到新疆地区的各个教学一线,面对疆内艰苦的教学环境,没有坚定的职业意志和职业理想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因此,学校应帮助免费师范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正确的对待挫折和困境,促使他们积极的参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形成一颗坚忍不拔的心和坚定自己的教学理想。
(三)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跨文化适应性
1.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提高免费师范生跨文化适应力
6所培养高校应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免费师范生树立多元文化思想,培养跨文化适应力。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加深免费师范生对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其他视角来观察和审视本民族文化,最终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理解和发展。减少他们对非本民族文化的排斥和不理解,增强对非本民族文化的接纳能力,减少他们对前往非本民族地区任教心理上的阻碍。
2.开设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课程
新疆是双语教育的重要阵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了缓解新疆双语教师的匮乏。针对这一特色培养高校应对汉族免费师范生开设主要少数民族语言,如维语、哈语等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课程,使得免费师范生在双语地区能够流畅的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施行教学工作。为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开设汉语课程,提升他们的汉语水平,为今后的“双语”教育做好准备。避免汉族教师因语言障碍、少数民族教师因汉语水平有限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管,与实习学校构建“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1.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巡查力度
驻守教师对实习生的监管不到位(如巡查力度、解决问题)致使一些免费师范生对教育实习并不“上心”存在偷懒、不认真或者抵触的心态。基于这些情况培养,高校应尽可能加派驻守教师人数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巡查力度,加强与实习学校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实习学生解决在实习中产生的各种学习和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扫除实习过程中的障碍。
2.构建“双导师”的教学模式
反馈的不及时和不反馈以及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的不交流是免费师范生们在教育实习中未能成长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可联系合作中小学教师构建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免费师范生三位一体的“双导师”[9]制度,加强校外与校内合作。师范院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合作中小学教师根据免费师范生实习情况对其教学技能进行评估和指导。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该师范生在校期间以及实习期间的表现找到其学习的症结所在,并给予免费师范生及时的反馈和正确的指导意见,帮助其教学实践能力的习得,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全面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各项能力。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16.
[2] 胡苗锋.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91-93.
[3] 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2-44.
[4] 田澜.师范大学生性别角色期望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1).
[5] 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7,(5).
[6] 武旭召.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7] 张晓辉.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8] 封子奇.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9] 茹荣芳,刑秀茶.全学程双导师合作学习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责任编辑 王鉴/校对 王明娣)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Identity of Xinjiang Tuition-fre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CAI Wen-bo,ZHAO Yun
(Education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23003,PRC)
In order to ease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shortage,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decided to carry out its own tuition-free normal education policy in 6 universities since 2010.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n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 in five of the six universities that taken by the author,it points out that compared to the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and major,a great difference occurred between whether they are the only child in their family,where are they from,the grade in school,nationality and family income.So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a favorable atmosphere of esteeming teachers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of teacher as a career.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put more effort o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level of free normal students;Cultivate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build an education method called ‘co-teaching’ in the foundation school.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free norm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normal policy in Xinjiang.
Xinjiang;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Suggestion
2015-01-10
蔡文伯(1962—),男,新疆巴里坤人,石河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政策等研究
G 659.21
A
1674-5779(2015)02-0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