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存 陈连贵
(常熟理工学院 东南校区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浅析语言类社团在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周贵存 陈连贵
(常熟理工学院 东南校区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发展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如学分调整、实践知识应用效率等。语言类社团可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对夯实专业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语言类社团实际承担着第二课堂的责任,是语言专业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加以应用和提高的场所。本文通过调查高校集中实践教学课程的现状,发现和分析高校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多样化的改进意见,意在提高第二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建设。
英语专业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语言类社团
集中实践环节是高校各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对于集人文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英语专业尤为突出。英语专业的集中教学环节是对专业学科知识系统归纳的过程,是对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力的检验,是对专业知识更深入、更具反思性的探索。因此,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是这一教学环节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高校语言类社团作为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丰富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英语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了第二课堂的功能。本课题致力于推动高校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语言类社团组织发展的结合,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和分析高校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建设性地提出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案,为高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乃至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环节几部分构成。这些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表1 有语言品牌特色的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
哈佛大学的《1992年核心课程简介》提出: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外国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社会”六个方面。有语言品牌特色的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数据显示 (表1),99%的高校都设有通识教育课程,名称各有不同,或通识教育课程,或公共课,名称不同,但作用相似。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于一体,也是当今教育应对“高分低能”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识教育课程为英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奠定了英语专业集中教学实践环节开展的基础。通识教育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英语学科基础课程重在对最基本专业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储备,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专业基本功的扎实程度;英语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是英语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实际运用。如果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会直接影响集中实践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此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是不同专业的分水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而言,英语专业会应人才培养需求设置不同方向,如师范、翻译、商务等;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大多也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与专业课程呼应,检验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说,英语专业课程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然而,这点实际上未得到充分重视,后文会对此详细论述。
表2 有语言品牌特色的高校和综合性高校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
对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和专业方向课程所占比例的调研结果显示(表2),英语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在整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如扬州大学的集中实践环节的比例是18%,而其专业方向的课程所占比例只有10.5%;武汉大学的集中实践课程也超过了其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比例。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集中实践环节在整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一点也不逊于专业方向的课程。
若将整个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比作一座大厦,通识基础课就是大厦的整体框架,专业基础课就是整个大厦的根基,专业课程就是这座大厦的建筑特色,而集中实践环节就是最后的实际呈现效果。前三者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直接会影响整座大厦最终的实际呈现效果,大厦自然不会完美。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其在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课程设置,学分配比等。本课题因此从课程设置、学分设置和资源设置三方面进行实际调查,客观地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1 集中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常较为“被动”
一些高校为实现课程总量达标,将一些课程强加在集中实践环节,比如某理工院校将英语演讲、读书报告这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放在集中实践环节,且只给英语演讲课程和读书报告这类课程安排半学期的学时。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都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掌握。如此设置显然未能意识到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切实地练就此类课程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此类课程设置的效果也会因此大大削弱。课程设置随意而发,就会失去其应有之意。
2.2 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的学分安排逻辑性差
从课程目标讲,一些课程注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有的课程则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两种不同倾向的课程,学校在安排这类学分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依据,这样才能科学性地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合理分配好。而从一些高校的集中实践课程学分设置看,不同课程的学分悬殊还是很大的,这种差异会左右学生的选课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分安排需科学化。
2.3 资源配置不完善
集中实践环节是整个英语教学培养方案中非常注重实践的一项内容,因此在安排此类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财力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的短缺,如实验基地、实验室、实验器材等硬性设备的缺乏,没有专门的教材等;人力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团队的欠缺,一个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师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强大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的实践知识储备,这些都是一个专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却是实践经验和知识缺乏,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任兴武,胡燕红,2006)。
语言类社团是学习语言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更轻松地学习第二语言。语言类社团为外语专业学生搭建应用平台,是学生们进入职场前的演习所。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将专业所得寓学于用的基本能力为目的,注重英语专业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亦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语言类社团发展的有机结合,将极大提高语言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也是许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期待的结果。
3.1 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的实践性
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监控理论”中提出,二语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分别是“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Stephen D. Krashen,1981)。顾名思义,习得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巧合中接触到某种语言,然后经过反复地实际运用,能够基本掌握该种语言;学得过程就是学得者后天经过刻意的强加学习,以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方式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最后能够基本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虽然两者最后的结果都是掌握了一种语言,但是从时间和精力方面考量,习得是更为高效的。
克拉申在“监控理论”中还指出,“习得”语言的学习者会很牢地记住该语言并且能够在实际场合对其轻松驾驭,而“学得”语言的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该语言时并不能做到像习得者那样灵活,只能机械地根据从书本上掌握的有限知识用该语言进行基本表达。比如虽然英语专业的学生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书本学好英语,最终基本实现用英语表达,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机械地通过书本来学习英语这种语言,那么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另外,无论是从精力还是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方面来看,习得过程都比学得过程略逊一筹。
实践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各高校蓬勃发展的语言类社团为英语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社团的发展注重自主性和趣味性,与现下英语语言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语言类社团发展和集中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可以实现英语学习应有的“实践”效果。
3.2 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语言类社团发展的科学结合
语言类社团的发展方向及目的在某些方面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谋而合。我们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语言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社团自身建设机制不完善、指导老师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苏婧彦,陈连贵,2014),这些问题恰好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很相似,因此可以尝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展,互相取舍。针对集中实践课程及社团存在的共同问题,应从学校、社团及集中实践课程本身入手,实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语言类社团科学结合的有效发展。
3.2.1 从学校本身考虑
高校校园是语言类社团生存的基本环境,学校学院对社团发展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会对社团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高校至少需在以下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1)资源配置
学校应该根据社团的发展需要,从校内与校外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两方面入手改善社团的条件。学校在校内应根据社团规模设立相应专门活动场所,并配备相应硬件设施,尽可能减少学生因设施不到位而无法开展活动;协助社团在校外建立一定数量活动基地,拓展活动空间。软件建设表现为制定严格的社团实践大纲,大纲须明确规定社团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形式和内容等。另外,学校还应根据每个社团不一样的发展需求给予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这些资金的分配及培训资源的调配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根据记录适时地规划和调整。
(2)品牌塑造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定义品牌时指出,品牌的目的就在于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 (菲利普·科特勒,2003)。要想区别于同类,品牌就应该要有科学有效的品牌战略,在企业的竞争中,品牌战略的优劣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朱震宇,2009)。社团的运作好比一个企业,学校打造品牌社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品牌战略意识,如打造有特色的英语辩论社,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口才,并应对活动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激发社团活力,学生们也会因此更有兴趣地去参与其中。这不仅是对已加入该社团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的保护,还是对未加入的学生的一种吸引,于学生和社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教师指导
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对社团发展意义重大,指导老师不仅可以给社团出谋划策,而且可以提高社团的专业形象。本课题前期调查报告(苏婧彦,陈连贵,2014)显示,虽然很多社团都分配了指导老师,但大多数社团指导老师的人数只有一名;指导老师一学期内参与社团活动的次数只有1-2次,这是明显不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选对指导老师。语言类社团应该根据社团的规模,配备至少2-3名专业的专业老师,这样在指导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社团活动时可尽力消除专业技术问题。另外,还应考虑到指导老师的个人能力和学术专攻领域。其次学校需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系统管理,组织定期的检查和培训;社团需要根据老师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给出反馈意见;指导老师自身也需要会不断提高和改进,以适应和满足社团发展需要。
3.2.2 从社团方面考虑
语言类社团是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是语言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社团的健康发展对学生语言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1)综合考虑
社团要积极和学校配合,综合考虑社团和英语专业集中实践课程两者改革后的发展需要。学校在将集中实践环节中的课程放到社团中时,社团首先要清楚学校这样做的用意,充分了解课程目标、要求、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设计出不同于课堂模式的学习方案,再结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设计出初步的试营方案,在后期的实践中还需对初步的试营方案不断完善。
(2)自我特色
社团自身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案,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在吸纳集中实践环节课程时,社团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取舍,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社团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规章制度,既可以规范社团管理,又可以使在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并轨时有所标准。只有形成了科学的标准体系,才会促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社团结合的健康发展。
3.2.3 要从集中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本身出发
英语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集中实践环节的改革应重点考虑以下两方面:
(1)教师素质
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师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才能。集中实践教学不同于专业课教学,集中实践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实践课程的老师应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在集中实践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需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践课程教师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包含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实践知识。高素质的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应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能将实践活动统筹安排好。
(2)规范管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需具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大纲中需明确规定实践课程的上课时间、学分设置等,学生和任课教师需严格按照大纲上的要求执行。大纲制定时要将学生和老师双方因素考虑在内,因为英语专业学生应修的总学分是应有所控制的。学生方面,要充分考虑学分限制;上课时间、地点等要素也可能影响实践效果,不能出现集中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学习冲突的情况。教师方面,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老师一周的课程,要了解每一位老师的学术专攻,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应优先安排至集中实践课程。大纲还应对每一个集中实践课程合理规定其形式、目的、内容和要求。只有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规范的管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校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存在课程、学分设置不科学及资源缺乏的问题。结合前期关于语言类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本课题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从学校、社团及集中实践课程三个方面,提出社团发展和集中实践课程相结合尝试性方案。学校资源的合理分配,品牌的战略塑造,教师的专业指导,都会促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社团也应和学校积极配合,综合考量且不失自我特色。集中实践环节作为改革的对象,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指导教师及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系统、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为高校外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及第二课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案应更具前瞻性和长效性,语言类社团应大有作为。
[1]余凯.通识教育与哈佛大学的发展[J].科技导报,2009.10.
[2]任兴武,胡燕红.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6).
[3]Stephen D.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America:Pergamon Press Inc,1981.
[4]菲利普·科特勒.资本市场营销,全球化品牌[M].2003.
[5]朱震宇.浅析品牌的重要性及其价值体现[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6]苏婧彦,陈连贵.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03).
陈连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