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2015-06-01 12:25王秀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输液部位风险管理

王秀娟

·临床护理·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王秀娟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7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60例。对照组不实施护理风险管控, 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控。评估护理风险类型、发生率。结果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后, 显著降低了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堵塞、渗漏、皮下血肿、脱出、静脉炎、回血凝集等风险的发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明确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各种风险发生频率及形成原因, 认真做好宣教工作和防控措施, 避免护患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时, 面临静脉血栓、感染等护理风险。这些风险会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威胁, 甚者会危及生命[1]。实施风险管理, 是通过风险评估, 对预防方案进行相关的识别、评价, 从而选择科学化的处理方式[2,3]。在此基础上, 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实现对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住院患者720例, 其中男391例, 女329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6.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6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两组所用的静脉留置针是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 mm/Y-G留置针。

1.3 方法 对照组没有施行护理风险管控, 实验组施行护理风险管控。运用风险管理的试验方法, 对常见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分为6类,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风险产生几率, 评估两组护理风险产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显著降低了风险发生率,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n (%)]

3 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

3.1 留置针脱出 原因:留置针位置容易受外力牵拉而移位;老年患者的皮肤皱纹多且深, 不易固定。护理管理:将留置针的位置进行贴敷覆盖, 再用胶布固定, 可避免留置针受外力牵拉移位;在穿刺前做好宣教指导[4,5], 重点患者增加巡视, 帮助纠正易致静脉留置针脱出的患者行为。

3.2 皮下血肿 原因:护理人员对静脉置管技术不熟练,留置针刺穿患者的血管壁。护理管理:强化护理人员技术训练,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选择适宜的的血管做留置针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3.3 液体渗漏 原因: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小;血管选择不妥。护理管理:选择适宜的的针型号、针刺部位和血管;强化针刺技术训练;增加巡视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3.4 留置针堵塞 原因:导管冲洗不彻底;输液种类、用量和速度不妥;患者凝血机制特殊。护理管理:强化“三基”训练;及时纠正不利于留置针输液通畅的相关操作和患者姿态;增加巡视预防;正确封针。

3.5 静脉炎 原因:输液中有刺激性药物, 且浓度高, 输液时间长;输液过程有细菌污染。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使用对老年患者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穿刺过程保护静脉壁或周围组织不受损伤;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防护, 避免感染[6-8]。

3.6 留置针头内回血凝集 原因: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多患有心血管病, 容易形成针头内回凝血现象, 如果处置不当, 可能会危及生命。护理管理:先用注射器抽取2 ml浓度为50 IU/ml的肝素盐水溶液, 接留置针回抽小血栓。严禁向内推注或挤压输液器, 若针头堵塞应该及时清理。

4 护理质量控制

4.1 认真宣教 执行静脉留置针输液任务的护理人员, 应掌握如上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在置管前应有针对性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和并发症, 嘱患者尽可能减少置管肢体的活动, 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移动, 导致静脉炎或管尖血液凝固。

4.2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 穿刺前应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情况、所用药物等因素综合评估, 合理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和血管。一般选择四肢表浅静脉穿刺, 能用上肢, 不选下肢。因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能用健侧, 不选患侧。患侧血流不畅容易导致静脉炎;长期卧床患者不宜在下肢留置, 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形成血栓;在地面活动的患者也不宜留置下肢, 以免重力作用形成回血,堵塞血管;晚期癌症患者适宜胸腹部留置针, 输化疗药物应避免使用上肢重要静脉, 以防静脉炎;穿刺的血管宜选用粗直、有弹性、血供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应选择从静脉远端开始穿刺,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 以便于血管长期使用。

4.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因留置针长期输液, 且老年患者免疫力低, 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以防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当用碘伏、酒精从内向外以圆圈状消毒, 消毒面积不小于直径8 cm, 并以透明的无菌敷贴覆盖, 再用纸胶布固定。透明辅料每周更换2次, 更换时皮肤消毒。连续输液时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发现穿刺针眼处有渗血、渗液时, 应重新消毒更换敷贴。

4.4 认真检查穿刺部位 每次输液前后都应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或不适, 如有异常应及时拔出置管或更换穿刺肢体。

4.5 规范穿刺和输注操作 穿刺时, 先转动针芯, 以利于后期送管和拔针芯时更加顺畅。进针角度应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 回血后降低角度至15°内, 继续进针2~5 mm, 松止血带, 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 固定针芯后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 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损伤血管, 观察周围无渗漏后再拔出针芯。输液过程密切关注通畅情况和滴速。

4.6 固定并保持干燥 置管肢体应妥善固定, 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穿刺部位上面的衣服不要太紧;保持留置针周围清洁、干燥。

综上所述, 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 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1] 许靓.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学, 2013 (12):38-40.

[2] 刘彩霞.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青岛医药卫生, 2010(25):45-47.

[3] 李碧霞, 林素华, 洪燕.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观察护理.福建医药杂志, 2006, 8(1):160-161.

[4] 刘瑁秀, 刘艳荣, 林彦锋.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时间的因素及护理.吉林医学, 2009, 30(16):326-327.

[5] 梅玲明.自粘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风险管理.护理与康复, 2009, 8(5):235-236.

[6] 涂燕喜, 林少珍, 何芳.影响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及对策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8):476-477.

[7] 张志平, 李继红, 韦弘.风险管理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吉林医学, 2012, 33(4):873-874.

[8] 刘仁莲, 严雪诊, 梁锦娣.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河南医学, 2012, 8(24):386-387.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fusion for senile patients WANG

Xiu-juan.Shandong Zibo Cit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Zibo 255067,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asure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fusion for senil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720 senile 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60 cases in each group.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as applied on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not in the control group.Evaluation was made on types and incidences of nursing risks.Results Implement of effe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reduced incidences of block, leakage, subcutaneous hematoma, prolapse, phlebitis, and blood return agglutination in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fusion for senile patients, and this effect was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should be clarified with frequency and causes of risk in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ransfusion for senile patients.Educ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ught to be taken to avoid dispute and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Senile patient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50

2014-08-18]

255067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输液部位风险管理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