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旭明
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闫旭明
目的 观察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给予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 对照组40例给予消心痛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 无明显副作用。
冠心病心绞痛;生脉血府逐瘀汤;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为常见多发病, 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作者用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本院有心绞痛发作, 常规心电图ST-T改变, 肌钙蛋白检测为阴性的住院及门诊病历8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要求;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51~65岁, 平均年龄60岁:病程1~15年。而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 年龄49~65岁, 平均年龄58岁。病程5个月~16年。
中医辨证采用《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痛·辨证标准进行辨证论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西医诊断标准, 每周发作心绞痛2次以上的轻, 中及较重度心绞痛患者。②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③常规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 和(或)运动心电图检查阳性者, 和(或)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者。④年龄18~70岁, 性别不限。
1.2.2 排除标准 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或有重度劳力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其他心脏疾病, 重度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群, 颈椎病, 胃食道反流等所致胸痛者。
②合并Ⅲ级高血压, 重度心肺功能不全, 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 房扑等)患者。③合并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⑥有出血倾向者。
1.3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包括:a.劳累型心绞痛, 包括初发型劳累型心绞痛, 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 恶化型劳累型心绞痛。b.自发性心绞痛;②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7版冠心病诊断标准要求[2];中医诊断标准:胸痹心痛:参照《中医内科学》[3]辨证标准。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药用人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柴胡15 g、枳壳15 g、当归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熟地黄24 g、桔梗15 g、怀牛膝30 g、丹参20 g、地龙15 g、香附子15 g、元胡15 g 、郁金15 g、炙甘草10 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 g, 痰湿明显者加瓜蒌壳15 g、法半夏15 g、薤白10 g水煎, 每次100 ml 3次/d口服, 2 d/剂, 4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消心痛5 mg, t.i.d.3次/1 d阿斯匹林肠溶片0.1 g g.d., 辛代他汀片20 mg每晚口服1次。
两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结合降血压 降糖对症治疗。
1.4.2 观察指标和方法 观察每天心绞痛发作情况, 每周做1次静息心电图观察变化, 用药前后检查肝肾功能, 血脂,心肌酶, 肌钙蛋白及血尿常规;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中医症侯积分的测定参照文献[1]标准。根据主要症状轻重程度进行积分:轻(+)、中(++)、重(+++)。此外有些难以区分轻重的症状, 体征则按有无计分, 有为(+), 无为(0)。计分按一个(+)计1分;症状消失计0分, 各个症状体征分相加为总分。见表1。
表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症候积分表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①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4])。②有效:心前区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心电图检查较用药前有较明显改善。③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心电图检查无改变。④加重:疼痛发作次数, 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较用药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 中医症候判定标准 ①显效:胸痛症状消失或明显消失, 症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胸痛症状有减轻, 症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胸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甚, 症侯积分<30%;④加重:胸痛症状有加重, 症侯积分<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产、肾功能、三大常规、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比[n (%)]
表3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n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 肝、肾功能、三大常规、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位在于心, 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其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 寒凝气滞, 病程较长, 易反复发作。病机关键为心脉挛或闭塞。多在情绪激动, 饱餐之后, 劳累过度, 寒冷刺激等因素作用下而诱发。心痛治疗当急者治标;缓者治本, 在治疗之时当应益气活血, 温阳散寒, 涤痰通络为主。资料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以血瘀证(73.53%)为最常见, 其次为气虚(64.71%), 痰湿(55.88%), 阴虚(50.98%), 阳虚(44.12%)等证[5]。因此冠心病心绞痛以活血化瘀为治疗核心, 兼以补虚、理气、温里化痰等。本治疗应采用生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其中生脉饮具有益气助阳的功效为心主血治本之剂, 而血府逐瘀主在理气活血化瘀, 开空胸气, 使血府畅通, 两方合用, 使心主血脉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方能缓解血脉瘀阻所形成的诸多症状。
[1]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3.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7-284.
[3] 王永炎, 鲁兆麟.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08-117.
[4] 刘晖.胸痹心痛的中医护理体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19-20.
[5] 毕颖雯, 毛静远, 陆一竹, 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型证素分布特征的初步调查.环球中医药, 2011, 4(6):434-43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34
2014-10-30]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