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涛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罂粟碱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临床观察
赵海涛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罂粟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共80例,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均给予抗凝、活血化瘀、脑保护剂应用等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罂粟碱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2周后,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罂粟碱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安全有效,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尿激酶;罂粟碱;心源性脑栓塞
心源性脑栓塞是指来源心内膜和心脏瓣膜的栓子随体循环进入颅内动脉导致血管腔急性堵塞, 从而引起该颅内动脉或其分支相应供应区脑组织缺血、缺氧, 甚至细胞坏死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 占脑栓塞患者的60%以上, 临床上发病快,预后差,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早期治疗过程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罂粟碱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积极作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07年1月~2014年11月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共80例 , 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 均为首次发病, 病程<6 h, 均无意识障碍, 均有风湿性心脏病或心房纤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分。 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 女22例, 男18例,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57±13)岁;治疗组, 男23例, 女17例,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57±12)岁。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全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一般治疗, 包括抗凝、活血化瘀、脑保护剂应用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第1天尿激酶50万U, 罂粟碱90 mg/d, 连用1周, 2周复查头颅CT, 并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 疗效判定标准[1]按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将治疗效果分为6类: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脑栓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患者大约占20%,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脑栓塞。心源性脑栓塞的栓子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 脱落入脑后发病, 常见于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心房颤动时左房收缩性降低, 血流缓慢瘀滞, 易导致附壁血栓, 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引起的心瓣膜病变, 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 累及心房或心室内膜可导致附壁血栓形成, 栓子常停止于颅内血管的分叉处或其他管腔的自然狭窄部位[2]。
来源于心脏的栓子阻塞血管速度快, 并能引起阻塞血管附近动脉痉挛, 如果持续时间过长, 即使栓子溶解或流向远端, 均不能使该供血区脑组织功能恢复正常[3], 罂粟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血管扩张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二酯酶, 从而增加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的代谢更新, 同时, 罂粟碱通过抑制腺苷的摄取, 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 从而对颅内动脉起到扩张作用。
心源性栓子多为富含血小板和内皮成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而此类栓子对溶栓药物比较敏感[4], 尿激酶是一种强力的蛋白水解酶, 能够通过直接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而起到血栓内纤溶作用, 同时能够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而起到表面纤溶作用, 双重作用溶解血栓, 使梗阻血管得以再通,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 恢复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此外, 尿激酶通过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使裂解纤溶酶原催化为纤溶酶而使纤维蛋白凝块和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得到降解, 发挥溶栓作用[5]。
综上所述, 尿激酶联合罂粟碱从溶解血栓和扩张脑血管两个方面对心源性栓子发挥作用, 从而使心源性栓子溶解掉或进入远端分支血管, 使患者的临床缺损症状得以改善, 并且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 因此, 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1-383.
[2]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83-184.
[3] 周刚鑫.罂粟碱治疗早期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6):86.
[4] 刘萍.心源性脑栓塞30例静脉溶栓治疗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1):1332-1333.
[5] 黄美婷.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3, 32(13):10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08
2015-02-09]
453600 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