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方略与扶持政策研究综述

2015-06-01 05:38郭正模
重庆行政 2015年2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消费

□郭正模 马 杰

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方略与扶持政策研究综述

□郭正模 马 杰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背景下,老龄产业发展及其扶持政策问题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虽然“老龄产业”的文字已经散见于人口学、社会学等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学术文献中,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则从1997年才开始。十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老龄产业”的称谓尚未统一,不少研究成果是以“老年产业”、“养老产业”、“银发产业”及“老龄服务业”等称谓出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待拓展。现将1997~2014年期间有关老龄产业的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梳理,对其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老龄产业兴起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结合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学术探讨,熊必俊(1997)从市场化需求的角度,认为人口老龄化引起社会消费结构变化以及由这种变化带来的市场构成和投资结构的变化,导致老龄人口需求的市场规模扩大,从而使老龄产品与服务的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1]万本根、赵喜顺(2002)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人口老龄化为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基础条件;二是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增加了现代社会对老龄产业发展的需求。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家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社会来承担其照料老人的责任,其中通过市场化、商品化方式的供给导致老龄产业的专业化发展。[2]李成福(2011)强调我国家庭户规模的变化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加,也使得养老社会化、产业化的问题更为迫切,需要通过发展老龄产业来加以解决。[3]向甜(2012)强调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需求总量对老龄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因素。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条件,但老年消费总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和占总消费的比重不断扩大。老年人数量的增多以及需求的多元化,才是养老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4]

从我国老龄人口对养老模式选择的角度,于戈,刘晓梅(2011)认为,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借助家庭以外的力量养老是老年人的普遍需求。但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尽完善,特别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与健全,无法为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和护理服务等,因此加快养老产业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是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5]

陆杰华(2002)的研究则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角度,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以下三个要素紧密相关: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迫切需要用社会化、产业化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推进老龄事业的整体发展,其中老龄产业的启动和发展是满足转型时期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保证;二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完善,微观层面的商家逐步培养了市场营销的意识,部分企业开始关注老年市场;三是居民购买力的增加全面带动了老年市场由潜在的需求转向现实的消费,使得老龄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6]

基于对我国传统的政府民政部门主导的养老事业的经济功能的数量分析结果,顾国爱等(2011)认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传统的养老事业的运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传统老龄事业对我国的农村消费、民间投资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甚微。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来满足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7]

二、老龄产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老龄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等问题的提出,学者们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对老龄产业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刘书鹤,高利平(2001)根据对比老龄实体经济与老龄产业的异同点后,将老龄产业定义为:从第一、二、三产业中派生出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产业,它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的统称,包括生产、经营及服务三方面内容。[8]汪雁(2004)根据对产业的内涵及性质的定义,将老龄产业界定为:是指一个目标服务对象锁定为老年人口的产业体系,它包括所有专门为老人提供产品、服务和就业机会的盈利性经营实体(包括生产、销售和经营实体)。认为完整的老龄产业不仅包括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及服务,也应包括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按照这个观点,老龄产业的概念也应该具有狭义和广义的划分,广义老龄产业是泛指服务对象是针对老年人口的产业体系,包括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劳务和就业的盈利性经济实体以及福利慈善性实体;狭义老龄产业仅指其中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服务和就业的盈利性经济实体。

田香兰(2010)认为养老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以满足高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盈利事业活动的总称,也称老人服务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10]其定义将老年产业限定为高层次需求和非公有制经济范围。而郭正模,魏宇菲(2013)则强调老龄产业与所有制或产权性质无关。其认为“老龄产业”是指专门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和具有盈利性特征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活动的总体构成;是以老年人为供给对象,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配置养老资源,以市场交易方式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由老年人口的需求为导向与拉动的综合性产业。[11]

对于老龄产业的基本特征,有关学者表述的角度差异较大。其中汪雁(2004)等认为,老龄产业的特征表现为:1.特殊性。主要指从年龄阶段划分,老龄产业的目标对象锁定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综合性。老龄产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市场体系,其中包括了众多专门为老人服务的子市场。3.微利性。指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较其他产业更低,但由于老年市场容量巨大,单项产品的利润率与企业的高总和利润并不冲突。[9]而刘超,卢泰宏(2005)则从老年人口消费特征与消费心理的角度,提出了老龄产业的发展特征,包括:1.求实性消费特征。主要指商品的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2.习惯性消费特征。指老年人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3.方便性消费特征。由于老年人生理变化促进消费方式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表现为对购买和消费两个方面便捷的要求。4.补偿性消费特征。指由于对过去某些生活方面感到遗憾和不满足,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时对过去遗憾和不满足的补偿往往成为了消费的目的。5.服务性消费特征。指通过服务形式弥补老年人生活能力和心理上的不足。6.情趣性消费特征。指老年人习惯性消费的固化或为适应老年人生理条件变化而参与的休闲消费的升华。7.敏感性消费特征。指老年人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高度敏感性。8.自我性和利他性消费特征。主要指具有现代观念的部分老年人通过情趣性消费、保健性消费等对自身消费价值、自主意识的一种实现;而利他性消费则指部分老年人承担已成年子女或第三代抚养责任所产生的消费行为特征。[12]

郭正模,魏宇菲(2013)基于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与将其纳入国民经济规划体系的客观要求,认为老龄产业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老年产业是以“夕阳”年龄人群为需求对象的“朝阳产业”。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对独立的老龄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可有效满足老年人口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增长点”。2.老年产业的服务人群对象的实际购买力较低、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我国老年人的人均实际购买力低于其他各年龄人口组的平均水平,且消费观念较为保守。3.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相互交叉难以明确区分。两者的经济资源产权界限模糊,难以准确区分。4.老年产业是一个跨部门和行业的综合性的产业体系,涉及行业与领域众多。目前缺乏对老年产业的产值、利润、从业人员数量与收入等的有效统计途径,单独对老年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等统计存在较大困难。[11]

三、老龄产业的体系及其行业构成

朱国宏,卢元(2001)认为,我国老龄产业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体构成可分为十个行业。[13]陈茗(2002)认为老龄产业的构成可分为五个大类:1.老年产品领域,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各种机械、器具、用品及食品等领域。2.老年护理和生活服务领域,分为居家养老及机构养老两大市场。3.老年住宅及养老设施领域,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4.老年金融、保险领域,包括老年人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和各种老年险种等业务。5.老年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包括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14]

刘慧(2011)则将老龄产业按老年人口的需求划分为3个类别:精神产业、物质产业、健康产业;同时提出了8项因素指标的分类:旅游和娱乐业、教育业、家庭服务业、房地产业、日常生活用品、金融保险业、医疗保险业、饮食业。并且根据“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定和评价,认为我国当前老龄产业的发展状况正向较好的水平发展。[15]

向甜(2012)等从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方面的老龄社会建设的要求出发,认为老龄产业可划分为六大行业构成:1.老年居住业。2.老年用品业。3.老年服务业。4.老年教育业。5.老年旅游业。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旅游休闲的行业。6.老年保险业。[4]

四、老龄产业发展的趋势、规模预期及供需分析

穆光宗(2000)认为老年人需求决定了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方向,其中使得老龄市场可能形成产业化的需求推力主要有:养老助老需求、健康医护需求、日常用品需求、精神娱乐需求、资产经营需求、学习深造需求和生活咨询需求等七大类。[16]朱国宏,卢元(2001)对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与总人口各自的平均消费需求量之间的比值进行测算,以及对我国人口发展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我国在2050年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老龄人口与总人口各自平均消费需求量的比值可能在2.01左右,即占总人口市场需求量的41.65%,每年增幅约为0.69%。[13]

应斌(2003)基于对我国老年人口收入来源和水平的估算认为,老年人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其购买力总和是相当大的。以城市老年人为例,一是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二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又重新找到工作,三是一部分老年人从子女那里得到一部分赡养费,四是一部分老年人拥有一定的储蓄。根据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17]李学斌(2008)从老年人口的需求变动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分析的角度,认为老年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饮食供应、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家庭关系调节、文化知识更新、老年心理咨询等方面,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到2050年,老龄产业的规模将达到5801.49万亿元。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离退休金、退职生活费、医疗卫生费、再就业收入等购买能力在4000亿~5000亿之间,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差距巨大。且自1998年以来该部分收入的平均增速稳定在12%左右,简单推算可得到2050年的规模将达到5万亿之多,因此老年用品市场是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市场。[18]

袁培(2007)通过对老龄产业的需求及供给的消费经济学分析,指出老年人的需求在消费偏好、消费理念和消费决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老年人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年养老金支出金额达到几百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还处于就业状态,42.8%的城市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因此老龄产业的发展需求是非常旺盛的。[19]

刘燕等人(2006)通过统计调查分析,认为老龄需求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原有职业三方面,主要需求集中于老年公寓、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领域。[20]

与对老龄产业发展的乐观态度相反的,基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研究,于戈、刘晓梅(2011)认为以养老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是我国最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5]我国目前城镇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保障水平不高,受传统养老方式的影响以及经济收入的限制,入住养老院可能只是高收入老年人和政府为“三无”老年人提供养老福利的一种模式,不可能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养老则以“社区照顾”为重要补充方式,是一种最为经济的公共消费和一种有效利用社会有限资源的方法。谭克俭(2001)注意到了老龄产业在城乡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特征,他对我国老龄产业的农村市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开拓老龄产业的农村市场存在以下障碍:1.经济障碍。农村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很低,经济困难,是老龄产业农村市场开拓的最大障碍。2.消费水平障碍。调查显示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1.5%,属于绝对贫困之列,使得老年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非常低。3.消费观念障碍。农村老年人大多数生活节俭,消费倾向稳定,习惯于攒钱而不轻易使用,这种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对老龄产业在农村打开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阻力。4.消费环境障碍。消费从众的心态制约了老年人的个性发展,使得部分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也阻碍了农村老龄市场的开拓。[21]

五、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应斌(2004)总结现阶段我们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认为包括以下几点:1.养老服务设施以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2.民办养老机构运作优于国营。3.非公有制养老机构呈逐渐增多趋势。4.投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老龄产业具体发展现状呈现以下趋势:1.老年社区与老年住宅产业有所发展。2.老年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但在老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1.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2.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资金严重不足。3.地域分布不合理,城乡发展比例失衡。4.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功能简单。5.养老设施政策不配套,管理、服务落后。6.从业人员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亟待培训。7.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现有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8.政策不完善,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法律纠纷不断。9.市场开发研究不足,老龄产业规模小,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22]

袁培(2007)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产业供给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老龄产业缺乏认识,将其作为经济部门中一项普通产业对待,忽视其特殊性;2.产业开发方向有偏差,忽视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3.没有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及支付能力等差异,存在供需不平衡等问题。[19]

祁恒珺(2008)对我国城市人口老龄产业进行SWOT分析,指出老龄产业发展中具有的优、劣势。其中优势包括: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产品及服务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2.人口老龄化将带动老龄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老年消费品的需求将迅速增大,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事老年产业的发展和研究,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劣势包括:1.老龄产业发展中的资源短缺。2.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设施不到位。3.在社会经济不足够发达的状态下提前进入了社会老龄化阶段,即“未富先老”。[23]

刘云(2004)从老龄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供给角度,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市场管理滞后,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和标准。2.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定价不合理。3.老年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宣传不到位。4.老龄产业营销网络缺失。5.老龄产业经营企业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与行为。[24]

胡晓微,夏敬哲(2010)等从目前老龄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角度,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龄产业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供应相对过剩,供需脱节。企业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向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非老年人实际需要的,阻碍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向实际购买力的转变。2.老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虽然我国老年人整体的购买力在全社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消费观念也有较大改变,但老龄企业并没有及时捕捉到这一变化,导致很多老年人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及服务。3.老龄产业缺乏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无权威行业标准、无专业行业分类与知名品牌、无规模化生产基地、无成型商业渠道、无专业交易市场是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这种情况直接或间接制约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25]向甜(2012)认为,我国老龄产品市场还存在老年产品的个性不突出、老龄产业的行业分布过于狭窄的问题。[4]

佟晓光,黄毅(2012)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老龄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体制的矛盾突出。2.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养老保障负担能力的矛盾突出。3.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4.卫生保障体制与老年群体医疗需求不适应。5.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和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不适应。[26]

侯卉,徐丁(2012)通过模型测算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养老服务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并与其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有限,仍处于初期阶段。从相对量而言其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要求较多的劳动力投入;从绝对量而言,养老服务业消耗量最大的依次为房地产、金融业、餐饮业及卫生保健业。二是当前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其经济效益并不高,但间接贡献作用明显,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效果明显。三是养老服务业在就业上就到其发展现状的限制,但发展潜力巨大。养老服务业市场年需求约6000亿,而实际供应不足1000亿元,严重限制了其拉动就业的作用。[27]

六、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与对策措施

基于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思考,张文范(2001)认为推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需遵循以下指导思想:1.老龄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国家宏观产业调整战略相适应。2.发展老龄产业必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3.推进老龄产业要走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4.引导老年人消费、培育老年市场与开拓老龄产业相互结合。5.发展老龄产业需要以生产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两大类分类、分层指导为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28]

刘云(2004)认为在老龄产业发展中政府对行业内企业发展的扶持应该从项目审批、用地审批、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公用事业收费以及风险扶持基金等方面入手。[24]郭正模,魏宇菲(2014)基于对老龄产业的弱质特征认识,认为老龄产业的扶持政策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合理增加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水平及扩大老人社会福利范围,增加老龄人口对老龄产品服务市场的有效需求。2.以政府的养老事业为基础,内生性地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品和服务项目。3.通过政府对老龄产业的用地、贷款、税收等多种形式的政府支持,减轻老龄企业的投资负担和加快资金回收。4.重点抓好“社区养老”模式的综合性建设,有机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社区养老”的有偿服务项目。5.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一线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等,以增加老龄产业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11]

杨宏、吴长春(2009)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1.加强对老龄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各级政府应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逐年加大对老龄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增加政府对老龄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2.建立和完善老龄产业的法律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文件,为地方制定和实施老龄产业政策提供参照依据、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监督。3.制定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老龄产业提供发展规范;4.加强对老龄产业发展中的企业、老年人消费权益的保护。[29]周环,王玲(2005)认为老龄产业应区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行业,政府针对竞争性老龄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开征社会保障税、实行老年税收照顾以及缩小老年人贫富悬殊等方面,以改善老龄市场的供需格局,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30]而在老龄金融保险产业的发展方面,针对老龄产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吴婵君(2011)研究了老龄服务产业的融资机制创新问题。提出引入ABS、BOT、TOT等项目融资模式以及联贷联保等债权融资模式的措施建议。[31]

在对于老龄产业发展中的重点行业选择方面,谢宏杰(2001)认为住宅产业是我国可重点扶持的老龄产业。主要手段包括:1.政府出资修建“非营利性老年住宅”。2.更新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3.将现有住宅改造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4.将老年公寓的建设和管理纳入社会化管理渠道。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老年人住宅获得机制不合理、居住区规划结构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等问题。[32]黄润龙(2010)则认为应当重点发展老年医疗保障行业、保持老龄人口的身心健康和增强老年人消费信心是开拓老龄产业市场的重要环节。[33]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老龄产业的弱质特征、发展方略与扶持政策研究”(13BJL080)的阶段性成果。

[1]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3期.

[2]万本根,赵喜顺.重视老龄问题,发展老龄产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3]李成福.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养老形势[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第7期.

[4]向甜.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第6期.

[5]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6]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7]顾国爱,江贻送,田大洲.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0期.

[8]刘书鹤,高利平.论老年经济实体与老龄产业异同[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6期.

[9]汪雁.对老龄产业内涵及性质的再思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第3期.

[10]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郭正模,魏宇菲.我国老年产业的特点分析与统计途径探讨[J].决策咨询.2013年第3期.

[12]刘超,卢泰宏.21世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解读[J].商业经济.2005年第11期.

[13]朱国宏,卢元.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14]陈茗.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J].人口学刊.2002年第6期.

[15]刘慧.老龄产业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6]穆光宗.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和战略取向[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第4期.

[17]应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障碍与出路[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3年第2期.

[18]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

[19]袁培.老龄产业的供求分析与现实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年第8期.

[20]刘燕,刘静林,李乐.养老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1]谭克俭.老龄产业农村市场的潜力与开拓[J].市场及人口分析.2001年第4期.

[22]应斌.企业开发老年市场的对策思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3]祁恒珺.我国城市人口老龄产业SWOT分析[J].学术纵横.2008年第7期.

[24]刘云.论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与老年产业的发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5]胡晓微,夏敬哲.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4期.

[26]佟晓光,黄毅.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第9期.

[27]侯卉,徐丁.养老服务业产业价值链与经济贡献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6期.

[28]张文范.21世纪初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政策构想[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2期.

[29]杨宏,吴长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5期.

[30]周环,王玲.政府在老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3期.

[31]吴婵君.浙江老龄服务产业市场化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

[32]谢宏杰.人口老龄化趋势:住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33]黄润龙.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8期.

作者:郭正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消费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国内消费
养生不是养老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新消费ABC
养老之要在于“安”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