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015-06-01 04:36吴发志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礼仪校园情感

吴发志

一、提升“礼仪修养”的教育

(1)增加学生“礼仪修养”的厚度

首先是礼仪知识认知。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礼仪知识、礼仪文化、礼仪修养,同时老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礼仪知识学习任务要求也必须十分清楚明了。并要求教师要在各科教育教学中、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把各有关内容的实施操作细化指导、有机渗透。

其次是对国外及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礼仪历史的认知。在提升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效性对策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利用电视、报纸、书本、网络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收集各民族节日的风俗习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事,出版学校礼仪报刊、礼仪演讲、礼仪故事会等让学生深入认知中国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礼仪文化及世界礼仪文化,更从中认知现代礼仪文化的演变及应用,以提高对礼仪文化价值的认识及趋同。

再次,在增加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中,还应“固本清源”中,回归其深层次的“源”,那就是礼仪价值观。如“勤奋”“节俭”“平等”“宽容”“仁爱”“责任”“尊重”等内容。

(2)拓展学生“礼仪修养”的广度

首先是“四大校园”打造,拓展“礼仪修养”广度。一是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师生读书长效机制,营造“教与书相伴,行与文相随”的浓郁读书氛围,促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二是打造“雅韵校园”。建立多种学生艺术社团,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多形式开展题材广泛新颖、形式丰富多样,富有学生情趣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着力打造“雅韵校园”。 三是做好“动”字文章,打造“活力校园”。四是打造“科技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校内科技节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次是走出书本、课堂,强化实践,拓展“礼仪修养”广度。进行实践场景的参观、体验、感悟或模拟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感知力。如参观工厂、参观会展、模拟家庭场景、模拟某商场场景、模拟法庭场景等。

再次是利用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拓展“礼仪修养”广度。学校依据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充分挖掘民族精神,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主题明确的、观点鲜明的礼仪文化教育活动。

二、促进“礼仪情感”培养

首先,新型师生观的建立。俗话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农村小学教师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总还在影响着老师课堂教学观、学生思想工作育人观。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点是平等、民主、尊重、共同发展。

其次,健康心理情感养成。一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咨询室基地作用,引进专业心理学教师,加强老师B证、C证培训力度,提升老师心理辅导能力与水平,通过辅导,转变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冷漠、孤独心理、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等,培养健康向上、和谐、包容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二是要利用多渠道进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情感熏陶。如亲子活动、有创意的学生参与的主题班会、学生喜爱的外出参观活动等鲜活的实践情感体验。三是进行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亲人等系列“爱的教育实践研究”。“爱”是情感教育、情感养成的核心词,没有爱就就有教育。

再次,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产生价值情感体验。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课题组从“礼仪规范行为”“感恩”“责任”等价值观入手,创立了“礼仪教育规范篇”“感恩教育篇”“责任教育篇”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年,在教育活动年中又细分为主题教育活动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成效。

三、创新“礼仪评价”模式

“评价”是对礼仪教育实效性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对学生个体来讲,是学生对自己礼仪行为对与否的判断,也可以说是价值的判断过程。

首先,评价要求多方参与。社区、学校、老师、学生等都是评价的主体,形成“网络化”的评价,产生多维评价效果。

其次,把握礼仪教育评价的内容。教育部在2010年12月30日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纲要》中对小学学生礼仪教育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可以是我们评价的主要参照系。

再次,礼仪教育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内部评价:对学生、老师、家庭都可以由评价个体对照相关评价体系进行内部的评价,内部自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制定整措施,自己整改。

外部评价:定时评价,不定时的评价相结合。如对学生评价,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日常礼仪规范表现入手,由学生礼仪岗、由校值日老师、学校老师、由学校关工委成员、由家长义工队成员、由家庭成员进行定时与不定时评价,做到全过程的评价、全员评价。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礼仪校园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