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彤(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之解读
闫晓彤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艾米莉·迪金森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多探讨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等主题,其中《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是探讨死亡和永生关系的经典之作。这首诗很能代表她的独特个性,展示了她坦然接受死亡的豁然态度和对死亡迥异的看法。作品运用委婉的手法将死亡塑造成一个个可爱可敬的形象。她笔下的死亡不同凡响,与当时流行的感伤主线大异其趣。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迪金森;解读
艾米莉·迪金森,像惠特曼一样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他们都有反传统倾向,对诗歌的传统规范做出了桀骜不驯的叛逆姿态。有人说:“惠特曼和迪金森写诗,都好像从不曾有人写过诗似的。”但是他们风格迥异。惠特曼的艺术境界是宏观的、外向的;而迪金森则趋向于微观、内省,其气质近乎于“婉约”。迪金森倡导,诗如其人;诗即其人。她的诗正充分反映了她的独特个性。她触及的主题丰富,有爱情,有自然,有战争,但是她笔下的死亡不同凡响,与当时流行的感伤主线大异其趣。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是迪金森死亡诗的经典之作,诗歌展示了她坦然接受死亡的豁然态度和对死亡迥异的看法。同时也运用委婉的手法将死亡塑造成一个个可爱可敬的形象。
首先,作者在全诗中探讨的是死亡的主题和她面临死亡的态度。在第一、二诗节中,出现了第一个隐喻,即“Death is departure”。在诗中,她将死神比作绅士,他是如此温柔、善良和彬彬有礼,让女主人公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休闲来与他共度旅程,将马车比作将她带向坟墓的灵柩,这二者构成了源域“离开”的概念,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感受死亡降临时作者的心理状态。前两个诗节中的第二个概念隐喻,即“Life is a journey”。正因为人生是旅途,才会有目的地,有终结,有死亡。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三节诗中,死神绅士带她遨游了人的一生。
其次,第三节诗中,出现的两个概念隐喻是:“People are plants”、“Life is a day”。首先,在人类的认知世界中,人和植物有着类似的生命周期,植物经历了发芽、开花、结果至凋零,人同样经历着童年、成熟期、暮年至死亡。同样,人的一生如同日起日落,人类通常将“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比作少年,“正午十二点钟的太阳”比作壮年,而将“黄昏”比作垂暮之年的老人。因此,作者通过以上两个隐喻象征了人生旅程中的三个必经阶段: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表明她珍惜世间美好的东西,为世间事物的衰败而感伤,但她深知这是自然规律的必然,从而强调死亡也是人生必经阶段,死亡能把人带向永恒。
接下来,第四节诗中意象的描写可以概括为一个隐喻:“Death is dark”,在死神绅士带着女主人公一路前行,经历了早上、中午和傍晚之后,在暮色中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由于暮色沉沉,阵阵寒意侵袭着女主人公,露珠清冷使人颤抖冰冷,喻指死亡的开始,所以这个隐喻非常恰当。女主人公身着的长衫和披肩抵挡不住黑夜的寒冷,其实她所穿的即是人死后穿的寿衣。
然后,在最后两个诗节中,描写了女主人公来到墓前时的所见,这里隐现着一个隐喻,“Death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其中“House”喻指坟墓;“Roof”喻指墓碑,作者通过利用房子的特征来刻画坟墓,喻指死亡就如同回家一般,是人类最后的归宿。这些都刻画出她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态度,并且对死亡场景的刻画没有传统文学所赋予的阴森恐怖,而是一场与两位绅士一起的悠闲旅行。
最后,全诗涵盖了一个概念隐喻,人生是一场旅行,作为旅客,会经历种种,我们见证了少年、中年、老年和死亡,最后死亡把人引向永恒,在永恒的国度里,“我”对时间不再敏感。
图形——背景理论是由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于1915年的著作中提出,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它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Rubin著名的“人脸/花瓶幻想”证明了人类知觉由图形和背景两部分组成。图形是指清晰的、突出的实体,是人类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指模糊的、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该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提出当人类在观看某一客体时,通常把这一客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而把未分化的环境作为背景。而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有选择性地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对其他部分就会忽略,这就是知觉选择性,即注意原则。
在这首诗中,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图形——背景关系非常突出明显。首先,整个诗中英文字母大写比较多,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非常规的偏离就使得突出部分与诗中剩余部分构成了图形——背景关系。这种反常的手法其一是为了突出诗中包含的主要意象,其二是为了强调作者认为重要的词汇。其次,这首诗中出现了22处破折号,引起读者在破折号处思考其用意,起到突出的作用。这些破折号一般用来表示停顿,借以加强语气,使诗行富于音乐美。最后,独特的韵律是构成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美感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其韵律模式是非常规的,其押韵模式对诗歌意义的表达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整体上采用了民谣式的四音步和三音步交替的四行诗节形式,但是迪金森推陈出新地运用不完全韵来营造轻松、舒缓的心境。这首诗由四行诗组成,除了第13行和14行,其他诗行基本上遵循四音步和三音步交替的韵律模式;除了第一诗节外,诗歌几乎使用了不和谐的韵脚。尽管整首诗讲述着作者对死亡的深刻见解,但是其非常规的韵律模式也反映了她并不是如常人一般恐惧死亡,从而使读者在读诗后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从整体来看,艾米莉·迪金森是独特的,她的诗歌用数字做标题,句子高度断裂,破折号不循规则,节奏顿挫突然,思绪跳跃,文字简约,如同来自异域的电报,横跨时空,感觉神秘,韵律陡峭而诡异,激情如火,但会在瞬间凝固成冰。她的诗兼具早期意象派诗歌、赞美诗和民谣的风格,既深奥莫测,又普通平凡,如同邻人对语。通过对《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的解读,我们这个社会中独特的个体感知了作者创作时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不舍,也突出了诗人对待人生与死亡与众不同的态度。
[1]Gavins,J. & G.Steen.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03.
[2]Lakoff,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Stockwell,P.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4]韩大伟.中英传统诗歌认知诗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蒋勇军.试论认知诗学研究的演进、现状与前景[J].外国语文,2009,25(2):23-27.
[6]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4-31.
[7]蓝纯.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J].外国语文,2011,27(1):39-43.
[8]王宏印.迪金森诗歌精译200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9]王誉公.埃米莉·迪金森诗歌的分类和声韵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10]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4):299-305.
闫晓彤,女,黑龙江大庆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I052
A
1007-0125(2015)04-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