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总目录
中国思想肖像
1.4 法治中国与中国法制(本刊编辑部)
1.5 韩德培:用世纪生命丈量中国法制进程(吴志菲)
1.16 许崇德:宪法泰斗见证中国宪政发展进程(余玮)
1.27 高铭暄:“法”门子弟成为刑法泰斗的“法门”(伉伉)
1.40 夏家骏:“夏青天”是顶沉重的桂冠(岳果)
2.4 李零:中国当代学界的“真人”(本刊编辑部)
2.5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李零)
2.16 也谈李零先生之为人为学(孟繁之)
2.24 20世纪历史与我们时代的文化——读李零先生的《鸟儿歌唱》(李松睿)
2.29 在李零先生身边读书的日子(苏晓威)
3.4 国家柱石:探寻中国好干部的内心世界(本刊编辑部)
3.5 焦裕禄的最后岁月(吴志菲)
3.17 “当代焦裕禄”牛玉儒的真情世界(伉伉)
3.25 杨纪朝:梦里最忆是援藏(余玮)
3.34 丹增:最引以自豪的“财富”(岳果)
4.4 寻找地层深处的光(本刊编辑部)
4.5 田在艺:一生寻觅为石油(胡晓菁)
4.12 徐光宪:曾上书惊动总理的“稀土之父”(新伟)
4.25 闵恩泽:智慧催生艳丽的“科技之花”(瀛瀛)
4.35 顾心怿:他有一个别名叫“奉献”(余岳)
5.4 延安讲话精神在当代升华(本刊编辑部)
5.5 人民文艺:新形势与新任务——比较视野中的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鲁太光)
5.11 从一个高原到另一个高原——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文艺家们的生活与创作(朱鸿召)
5.2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边疆学研究:在非洲的故事(蒋晖)
5.28 穿过20世纪的声音与回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岁月钩沉(卢燕娟)
6.4 讲好接地气的中国故事(本刊编辑部)
6.5 我心中的刘绍棠(郑恩波)
6.20 刘绍棠与《北京晚报》(凤翔)
6.23 最美的珍藏(曾彩美)
6.28 永驻人间的刘绍棠(章正博)
6.33 刘绍棠“运河小说”的地缘文化特征(崔志远)
7.4 《新青年》:百年之后再回首(本刊编辑部)
7.5 思想、精神与文章——百年回眸《新青年》(李浴洋)
7.19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诞生(胡明)
7.26 胡适:文学革命的“幕后”总策划(牟利锋)
7.31 蔡元培与《新青年》(张家康)
7.40 晦暗时代下的真勇士——钱玄同(甘徐梅)
7.49 飘荡乱世求心安——汪孟邹(唐依澜)
7.57 青年瞿秋白的归国:共产主义人间化与《新青年》改组(胡仰曦)
10.4 真正使中国音乐走出去(本刊编辑部)
10.5 向着心的圣殿——记中国歌剧的国际使者郭文景(林琳 抠抠)
10.14 从《思凡》谈开去(如歌 勿胥)
10.18 创作谈三则(郭文景)
11.4 电影艺术民族化道路的践行者(本刊编辑部)
11.5 朱今明:艺术的精致追求者(赵春晓)
11.14 忆《孔雀公主》:与朱今明导演合作的日子(田联韬)
11.18 朱今明和他早年的话剧舞台实践(赵元)
11.25 摄影师朱今明的20世纪40年代(蒋俊)
12.27 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张仲实(杨金海)
12.39 张仲实在文化抗战中(秦榛)
12.49 战友情深——记胡愈之与张仲实的交往(胡序威 张 复)
12.53 张仲实与出版(张积玉 张 晨)
12.57 理论翻译好导师 上善若水张仲老(李忠尚)
特 稿
10.23 海的另一边——我所了解的日本战后七十年(徐静波)
11.30 一生愿做一株青蒿——屠呦呦(甘徐梅)
11.37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获诺奖并不意外(余玮)
12.4 书生做吏——夏衍在文化部(1955-1966)(陈奇佳)
专 题
8.4 鲜活的历史 不尽的沧桑
8.5 谭元寿:被时代辜负的大师(傅谨 和宝堂)
8.12 班世超:武旦翘楚技艺惊人(稚子)
8.20 孙国良:回首繁华如梦渺(慕薰)
8.27 记京剧名净吴钰璋先生(包玥)
8.34 梨园名丑朱锦华(涉川)
9.4 中国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刊编辑部)
9.5 一百个人的战争(节选)(黑明)
9.21 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阮家新)
9.28 抗战中的朱德(魏代强 董小林 王喆 袁周)
9.37 打回老家去——记誓死抗日的民族英雄、国民党中将师长常恩多(王霞 孟佳)
9.49 1943年:76号魔头李士群暴毙之后——潜伏英雄陈彬金蝉脱壳再立新功(施建伟)
9.55 抗战“活化石”胡成周:从淞沪抗战到占领日本天皇皇宫(杜青)
9.69 梅汝璈: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日本战犯的中国首席法官(徐忠友)
9.74 “韩国独立之父”金九在中国抗日前后的往事(余人)
9.79 细菌战魔头石井四郎逃脱了审判(郭晓晔)
法治中国
2.35 周叶中:走出中南海“说法”(余玮)
3.40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助产士”(余玮)
4.45 杨大文:中国式婚姻变革的幕后(吴志菲)
5.38 李龙:寒窗·铁窗·冷板凳(余玮)
6.54 江文:我曾在特别法庭上交锋的岁月(吴志菲)
7.67 单声:以法理遏止“台独”第一人(余玮)
8.57 蔡定剑: “民主与法制”的播火者(吴志菲)
大家风范
1.49 王昆:人间正道是沧桑(郭梅)
5.48 水利泰斗张光斗的求学生涯(郭梅 周樟钰)
5.59 朱尊权:情系“中华”(罗兴波)
非常人生
1.61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一)(蒋豫生)
2.45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二)(蒋豫生)
2.54 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学教授蒋永康(庞兆麟)
3.75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三)(蒋豫生)
4.55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四)(蒋豫生)
4.62 黎鲁:平凡人生亦传奇(韦泱)
5.65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五)(蒋豫生)
6.76 中国导弹之叔——塘栖姚上达人生小记(六)(蒋豫生)
10.43 施一公:热爱科学与依恋祖国的赤子(冯蒙蒙)
11.78 林家有翘楚——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林家翘(郭梅)
学人风范
2.57 一代学人徐旭生(唐新)
4.69 王仁湘:叩访往古时代的使者(林琳)
6.66 记乔东君先生(刘东升)
8.49 杨辛的无悔人生(林琳)
11.64 从编辑到文物专家——记朱启新(林琳)
11.71 杨人楩与吕叔湘( 丁乙)
12.81 将研究进行到底——秦俑之父袁仲一(郭梅 傅益萍)
流年述往
2.64 黄公略与彭德怀的生死之交(金振林)
4.74 燕京大学学生深刻怀念的美籍教授夏仁德(刘肃勇)
5.88 老唱片里的时光隧道——访汪醒华女士(孔培培)
6.69 清明时节忆谢晋(徐忠友)
7.75 “北外”1967(一)(田润民)
8.67 “北外”1967(二)(田润民)
9.93 “北外”1967(三)(田润民)
10.64 “北外”1967(四)(田润民)
11.42 “北外”1967(五)(田润民)
12.64 “北外”1967(六)(田润民)
12.69 光未然、冼星海的友谊与合作——《黄河大合唱》诞生记(王英民)
如是我闻
2.73 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徐淡庐(王彪)
2.80 国学大师投袂而起(张家康)
4.78 辗转一生的爱国诗人穆旦(邱雨馨)
5.82 追求和践行民主的张澜(倪良端)
6.87 梁启超、康有为:从师友到敌国(张家康)
8.74 顾维钧的四次婚姻(刘肃勇)
10.75 鸭绿江畔风云录(宋占方)
10.82 1925-1935:张大千在北平(郦千明)
11.53 1874:日本入侵台湾纪事(杨肇林)
11.60 族魂——林连玉的华教事业(林阿绵)
12.87 张国焘南下碰壁记(张家康)
怀人忆旧
3.55 蒋经国赣南旧友谭炳训传略(谭天健)
8.40 周扬与我国民间文学事业(上)(刘锡诚)
9.86 周扬与我国民间文学事业(下)(刘锡诚)
10.50 凌叔华和亲人(凌念胜)
11.48 沈寂眼中的张爱玲——张爱玲辞世20周年祭 (韦泱)
12.59 怀念陈涌(郑伯农)
12.61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追忆与陈涌老师见面的三次经历(陈越)
个人记忆
5.92 九旬蒙古族女战士的革命人生(康军 口述/于平安 整理)
10.71 难忘我在刘邓大军的日子(芦凯 孟凡坤)
史迹钩沉
6.83 一张秘藏的老借契(宋占方)
问道高僧
1.72 星云法师:以心印禅(于仲达)
2.85 圣玄法师:从“空”中看到“妙有”(于仲达)
3.86 妙华法师:禅以化性(于仲达)
4.83 净慧法师:禅在当下(于仲达)
5.72 圣严法师:风雪中的禅僧(于仲达)
6.97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于仲达)
7.96 林谷芳:禅者禅也(于仲达)
8.95 叶曼:时时可死 步步求生(于仲达)
9.101 索达吉堪布:末法时代的布道者(于仲达)
批评前锋
1.84 一纸风行数十年——记“诗人型”文学评论家阎纲(上) (李满星)
2.95 “评论诗”成一时之盛——记“诗人型”文学评论家阎纲(下)(李满星)
3.95 雷达:经得住批评的评论家(上)(李清霞)
4.95 雷达:经得住批评的评论家(下)(李清霞)
7.82 “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何西来的学术生涯(上)(徐刚)
8.79 “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何西来的学术生涯(下)(徐刚)
10.90 无所依傍而尽显才子风流——文学批评家宋遂良(上)(张丽军 丁美华)
11.86 挺拔的白杨——文学批评家宋遂良(下)(张丽军 丁美华)
谈艺录
5.98 正见(陈玉圃)
6.94 气韵(陈玉圃)
7.91 笔墨(陈玉圃)
8.90 构图 (陈玉圃)
9.98 炼形(陈玉圃)
10.101 写生与创作(陈玉圃)
11.98 修养(陈玉圃)
艺苑百家
1.104 “偏离正常的轨道”——唐槐秋、陈绵与20世纪《茶花女》(下)(张殷)
12.96 酸甜同共燕衔泥——记陈玉圃、杨桂珍伉俪(一)(董安霞)
长篇连载
1.94 鲁迅在1933 序章:北平探母与五次演讲(郝庆军)
2.104 鲁迅在1933 第一章:进入大众传媒与批评政府(郝庆军)
3.104 鲁迅在1933 第二章:文坛再起风波与突破围剿(郝庆军)
4.104 鲁迅在1933 第三章:为什么要批评胡适?(郝庆军)
5.102 鲁迅在1933 第四章:迁居大陆新村九号(郝庆军)
6.104 鲁迅在1933 第五章:《两地书》出版与爱情生活(郝庆军)
7.106 鲁迅在1933 第六章:与中共高层的几次秘密交往(郝庆军)
8.106 鲁迅在1933 第七章:左翼立场与批评富家女婿(郝庆军)
9.107 鲁迅在1933 第八章:揭秘上海结构与洋场法西斯统治(郝庆军)
10.103 鲁迅在1933 第九章:打“堑壕战”与掌握文化领导权(郝庆军)
11.100 鲁迅在1933 第十章:“玩木刻”与倡导现代版画运动(郝庆军)
12.101 鲁迅在1933 第十一章:与施蛰存论争及其原因(郝庆军)
书 评
1.115 斯轻如鸿毛,何大卖天下?(廖安亚 刘晋飞)
2.115 神书时代(高焱 刘晋飞)
3.115 再努力的乞丐也发不了财(高焱)
4.115 破茧成书(刘晋飞)
5.113 散文研究领域又一次突破性收获——评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古大勇)
6.115 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启示录——读阎真新作《活着之上》(李雷)
8.114 “一个人的私密旅行”——漫谈余秀华的诗(王巨川)
10.114 久违的上海味道——《繁花》读后(李雷)
11.114 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巴金——读陈丹晨《巴金全传》(蒲宏凌)
12.111 中国语境的对话 ——评张全之《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 (徐仲佳)
臧否天下
1.117 劫杀平民教蒙羞 堕胎分手怎青春(童遥)
2.117 讽刺砥砺民情沸 书记受询冷汗出(扬森)
3.117 降瑞雪克里犯法 迎晚春春晚见肘(扬森)
4.117 俄国总统躺中枪 救人少年未表彰(童遥)
5.117 希拉里焕然参选 毕福剑灰暗离场(童遥)
6.117 俏总裁访问二小 女司机喋血三环(童遥)
7.117 足联上演宫斗戏 高考连映潜伏剧(童遥)
8.117 上证震美国操心 妻子亡贫民弃诉(童遥)
9.117 前首相跪谢深罪 勇消防喋血火场(寒暄)
10.117 小难民避祸溺亡 大学生保研缠斗(寒暄)
11.117 一囧天下应 安心方立命(刘晋飞)
12.114 遍地物欲狼烟 利己枭雄四起(刘晋飞)
遁迹红尘外
136cm x 33cm 2015年
遁迹红尘外,石房隐古松。无弦琴最好,人世几曾听。
仙居之图
直径 40cm 2012年
家在白云里,堪称神仙居。倦来便一卧,许梦到华胥。壬辰之秋樗斋玉圃。
柳风之图
直径 40cm 2012年
此写早春景象也。壬辰之秋历下玉圃书三亚。
墨梅图
124.7cm x 48.5cm 2015年
寂寞云山上,花开一树梅。无人识鸟道,有客怜芳菲。惊梦叹黄犬,寻诗喜绿醅。横斜临水照,疑是玉山颓。此旧稿也。乙未年初夏复写之。玉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