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装裱艺术自唐传入日本后,直到江户时代为止,无论是从技术手段和形制上都处于模仿、改进阶段。日本民族是善于不断吸收和改变外来文化的,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日本现代装裱的理念、形制、材质的选择以及新技术的运用都有很大的突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和表具”,值得我们装裱艺术行业分析、借鉴。
关键词:形制;装裱艺术;视觉空间
Abstract: Since the Tang Dynasty,mounting art was introduced into Japan, until the Edo period, its technical means and forms were still associated with the stage of imitation and improvement. Japanese were good at learning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also good at changing foreign cultur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sm, there was a huge breakthrough occurred in the conceptions, forms,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skills in relation to Japanese modern mounting art, it could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real “Yamato mounting art”, and it is really worth researching.
Key Words: Form, Mounting Art, Visual Space
书画装裱艺术,源于我国古代,书画装裱对于保存与衬托书画之美和传播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唐以后,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学习各种文化和技术,我国装裱艺术逐渐传入日本。最初的日本装裱艺术可以说是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无论在技术和形制上,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唐代装裱形式。即使到了日本室町时代(1334—1571),有一个名叫相阿弥的创制出“真、行、草”三体八式的立轴装裱形式,也是根据中国的装裱形式“宣和装”“苏裱”为基础进行繁简变化而已。到了江户时代(1600—1868),才把中国传入的装裱形式,和日本人创制的“三体八式”确认为“文人表具”和“大和表具”。
日本民族文化形成特征具有异质共存性、吸收性、通用性,其对外来文化有着强烈的创新和改良之愿望。书画装裱艺术,如同把中国的文字、建筑等文化传到日本一样,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日本人根据民族的喜好和风俗习惯,在装裱形式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
1993年,我在日本国德岛大学人间环境学科研修,在此期间,我对日本传统装裱和现代装裱艺术进行研究,日本装裱艺术在传统和现代这两方面,做到了继承和再发展,尤其是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日本流行的现代装裱艺术,无论是从观念、形制、材质及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和表具”,这些变化与发展值得我们分析、借鉴。
一、改变观念
日本现代装裱艺术在装裱观念上化腐朽为神奇,突破了传统装裱艺术的衬托和以保护书画作品为主要手段的樊篱。在传统观念基础上,强调在画面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大胆介入现代审美意识,注重表现审美意念和视觉空间,追求新的表现形式与技术的相互和谐。日本文化视装裱为一门艺术形式,装裱制作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衬托、保护和单一的制作过程,更注重的是装裱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意识,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构成原理,在装裱师主观作用下,建立有层次的视觉引导,改变过去单纯衬托作品的作法,认为装裱艺术作品是由作品、装裱材料的材质、图案色彩等视觉元素构成,要充分利用其大小、比例、位置、色彩、质地等表现语言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加以组构,以期达到引导、控制观赏者视觉空间审美的目的。在与主体作品整体和谐的基础上,讲求装裱形式的再表现。
二、形制异化
装裱观念的改变,在装裱形制上也突破了传统模式,出现了异化的形制。日本现代装裱师认为,像过去一样用一种模式去对待风格各异的作品,显然牵强附会,千篇一律,令人感到过时、陈旧,特别对生长在发达国家,以现代主义思潮为主流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更有一种疏远感、陈旧感。因此,日本现代书画装裱师在寻求新的装裱形式的变化,但决不是单纯的装饰作品,不只是表面形式的选择,也不是对形式的一种简单认识,他们认为那是模糊的、毁灭个性的作法。他们崇尚的是在对传统装裱内涵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揉和进现代艺术对线条的控制和对色彩整体构成意识把握,使作品不仅具有一定表达力,同时还能渗透鲜明的个性与风格。使之与整幅作品在视觉空间产生的和谐韵律,作品的表现力随之得到提升。另外在如何控制整体,如何与画面形成合理构成关系,让人看起来协调,产生视觉上的美感,以及对装裱作品整体设计与经营上也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如图1、《铜钟飞天》这件作品。装裱师改变了传统装裱形制的“天地”和“隔水”之分,而是将它们融为一体,通用红色,这样从上到下没有局限,给人一种通达畅快感,形成了无限天际,天女散花的意境。再如图2《五神将》这件作品,装裱者根据《五神将》这一主题,巧妙利用蜡染原有的棱形图案,将作品裁为带变化的棱形状,大胆突破了传统作品的方裁格式,装裱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五神将》的刚勇,再加上蜡染色彩深浅变化的古朴韵味和主题的时代背景融为一体,装裱形式上它体现了“五神将”的刚勇,给作品整体带来了更深的蕴意。
三、材质多样
日本现代装裱师们认为: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结构与审美意识的更新,各种材料的推陈出新,才能设计出个性化的装裱形式,才能有效地表现装裱形式的艺术魅力;才能产生形态的各种转译形式,促成装裱形式上的突破。综合材料是组成装裱的基本要素,材料不仅是装裱造型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装裱艺术中重要的形态构成要素,而装裱材料的美感是体现装裱美的重要因素,而材料美的内涵就是质感美和肌理美。
随着装裱观念的改变,日本现代装裱师在装裱材料的运用上,他们拓宽了对综合材料的选用范围,将综合材料作为媒介运用于装裱中,通过对材料质地、纹理等特性所具有的独特视觉感染予以重视,各种新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既活跃了创作思维,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用新的视觉去发现,探寻各种材料的特性和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装裱作品中装裱材料只是起到衬托、装饰、保护的作用,打破了历来平整性视觉审美经验,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装裱材料的内涵美。
日本现代装裱艺术的质感美,主要是运用质地各异的装裱材料,深入挖掘各种装裱材料的自然美,再加之拼接、挖补等工艺表现,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美感的设计效果。肌理美的表现,主要运用材料不同粗质对比的触觉肌理和不同图案和纹理的视觉肌理。触觉肌理的运用,使其装裱形式表面产生新的组织纹理效果,丰富了材料的层次感,如图3《东大寺大佛莲弁菩萨》这幅装裱作品,选择两种质地、色彩互为对比的材料,尤其是衬托画心的这块有着深浅、大小不同的方块图案、质地粗糙的选择,在辅之拼接、挖补工艺表现,将装裱材料自身与画心构成的形象雏形彰显出来,可以说已经提供了表现形式的某种空间,让观赏者联想翩翩。
视觉肌理通过装裱材料的不同图案和纹理,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视觉美感,材质中视觉肌理的运用直接扩展材质的视觉形象和艺术效果。如图4《方広寺铜钟铭文》这幅作品,装裱师使用水墨渲染效果的材质,衬托了“铜钟铭文”使我们从其斑驳的视觉肌理带给我们视觉美感之外,仿佛在我们的脑海中再造出一幅用言语难以描述的历史图卷;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在烟波翰海中回荡。视觉肌理材质的运用,延展了作品的视觉空间,同时也打开了观赏者的心理空间。
四、工艺创新
日本装裱工艺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水平的提高,工艺水准也有了重大突破,这给日本现代装裱提供了技术支撑。日本的装裱行业是最早普遍使用装裱机器,并且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浆糊作为粘接手段,使用高分子热熔胶技术,这样不但解决了书画装裱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和时间长等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其制作水平。高分子热熔胶通过机器对浆糊能粘接的材料进行装裱,也能对浆糊不能粘接的材料进行装裱,这和浆糊相比更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因此不失为一个很大的进步。
日本装裱艺术,从最初的引进模仿、融合改进、到后来大胆创新,可以说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值得可喜可贺的是,他们在发展创新与保护传统上做到互不相悖。江户时期确立的“文人表具”和“大和表具”两大类型基本上还是“原汁原味”与“现代表具”共存共荣,在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今天,展现着各自的风采。
美国哲学家穆尔说: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这一特点就表现在日本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方面。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有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有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这一特点体现在日本文化众多方面,装裱艺也是如此。
日本现代装裱总体上可归纳为形态雅致、风格多样、工艺精堪,展示了其设计制作者良好的审美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日本现代装裱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我们装裱艺术行业学习,使我国装裱艺术这一古老工艺得到新生,并赋予时代的内涵。
(赵莉 甘肃省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春名好重,杉村邦彦.创作表装[M].日本:
中教 出版社,1992 .
2笹森三雄.现代表装[M].日本:创元社,1991.
3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技法[M].北京:北京
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