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白族民间传统医药文化调查研究”(12XMZ033)
大理三月街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民族民间传统集市,位置在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城门外的一块地方,集市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开始,至月底结束,持续达半月左右,有的药商甚至在此逗留一个月才离开。三月街传统集市上主要经营民间医药产品及牲畜,当然也有规模较大的饮食、服饰等市场相配合,由于农业工具及化肥的普及,近年来,集市上的马、牛等牲畜渐渐退了出去,而民间医药产品依然火爆。2015年5月,笔者对这一集市上的经营传统药材的群体进行了统计、观察和访谈,做此调查和统计归纳之目的,主要是揭示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基本面貌,以供后人研究时做参考,或以此提供给研究者们一些观察药市的角度。以下主要从几个维度归纳分析药市的结构。
一、卖药人规模
三月街集市上卖传统药材的人难以做精确的统计,他们主要分散在观音路南侧的双鹤路、文笔街、玉局街,但最集中的区域是观音路西南侧以石门村为中心的地带。笔者统计,这些路段上的摊位共有517个。其中,观音路上12个,双鹤路6个、文笔街10个、玉局街17个,全在临街铺面当中;观音路以北各小巷共15个,也全在临街铺面当中。其余457个均在石门村空地或附近小巷内,这部分摊位除个别是在固定的铺面之中外,其余全为自打账棚或露天摆摊。所有这些摊位中,有2人以上守摊的共有187个,其余的400个全是一人在守摊。这样,2015年三月街中经营传统药材的人至少有774人。
二、卖药人中的民族构成及其来源情况
在被统计的774人中,白族391人,汉族254人,藏族68人,彝族27人,苗族14人,纳西族5人,傈僳族5人,缅甸人5人,哈尼族2人,回族2人,壮族1人。民族服饰是标识,但各族在药市上着民族服饰的程度不一样,其中藏族约有45人,白族有13人,苗族有2人,彝族2人,缅甸人因皮肤黑及其药的包装特殊也较容易分辨,其它民族身份均是访问而知。
白族除个别来自怒江州兰坪和泸水县、楚雄州南华县外,其余均来自大理州;汉族也主要来自三月街周边各地,但也有云南省保山市、楚雄、临沧、文山、曲靖各地以及贵州省、广西、四川等地的;藏族主要来自西藏和四川,但也有云南省迪庆州各县的;彝族主要来自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南涧县以及巍山县,另外也有来自楚雄州及红河州的;苗族有来自贵州丹寨县的,也有来自云南保山施甸、昆明禄劝等县的。纳西族均来自云南省丽江玉龙县;傈僳族有来自云南迪庆州维西县的,也有来自大理州云龙县的;哈尼族来自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壮族来自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缅甸人主要来自靠近马来半岛一线,访问中得知,他们大部分为缅甸穆斯林。
三、集市上的传统药材结构
集市上的传统药材结构主要从药材的干鲜比例、名贵与普通、人用与畜用、动物药与植物药、民族之间等角度进行对比。干鲜结构方面,干药占绝对主体,而且药物种类较多,但由于药市上药物基数较大,所以鲜药也有很大的量,较常见的鲜药有山乌龟、肺心草、白芨、鹿衔草、大血滕、石斛、益母草、何首乌、葛根等。名贵与普通药方面比例相当,名贵药主要有三七、重楼、天麻、虫草、藏红花以及近年来新出来的玛卡等,普通药种类相当多,但产自当地的透骨草、青叶胆、益母草较多,有一种名叫白花舌蛇草的介于名贵(据说可治癌症而备受欢迎,但价位时高时低)与普通药之间,也较多。人用与畜用药结构方面,以人用的药占主体,畜用的相对较少,从外观形态上看,大多数畜用药已加工成粉状,所以较容易分辨。动物药与植物药结构方面,以植物药方面的药材为主体,动物药只占很少比例,主要有牛角牛骨、“龙骨”、蛇、鹰爪、鹿踢、蝉壳、九香虫、天牛、蚯蚓、蟾蜍、蛤蚧、穿山甲鳞片、锦鸡尾、猴头骨、虎骨、豪猪毛等。民族药方面,有藏药一条街,由藏族卖商专卖;苗族主要经营风湿类药,其中卖用蛇泡酒的来自贵州丹寨县,卖鹰爪的来自云南保山;其它各族卖药的种类方面大同小异。这里必须交待的是,似虎骨、鹰爪、穿山甲鳞片类药,卖者并未摆在外面,只有你问并要看时才会拿出来,当然,其真假程度我们也难以分辨。
四、摊位状态与结构
三月街集市中的摊位状态样貌是很有特点的,总体样貌呈现出由东北至西南的由临街铺面、较规范大棚到简易窝棚的态势。
临街铺面是最规范的铺面,由统一规划修建的街区建筑构成,其中的卖药人主要是缅甸人、部分藏族人以及汉族商人,缅甸人卖成药,藏族人有成药也有药材,汉族商人中主要卖三七、天麻以及玛卡。这些铺面晚上都上了锁。
较规范大棚用钢管等做支架,上面覆盖帆布等,空间较大较高,所有药均置于其内,内部大多数都卖本地药材,如大黄、血藤等半成品,也有卖三七、天麻等贵重药材的。从民族成份看,有汉族、白族,也有缅甸人、苗族和藏族。这些铺面药均在棚中,晚上也有人守药。
简易窝棚占五分之四以上,反映传统样貌的就是这些简易窝棚,这些窝棚多用竹蔑做支架,上有覆塑料布的,也有帆布或树叶的,有的直接没有覆盖物,总的特点是简易狭窄低矮,多数只能容一个人住,除贵重一些的药材放在棚中,其余多在露天地上放着,做饭也在棚外。卫生方面,最好的是铺面,其次为规范大棚区,较差的是窝棚区,由于人穿行多,地上垃圾和尘土混杂。民族成份方面,主要是当地的白族、彝族、傈僳族、部分苗族、少量汉族。这一区域中药多放在帐外,或裸露或放在袋中,白天有晾晒行为,也有在此加工药材的情况,晚上有人守在帐中。
“藏药一条街”介于简易窝棚和较规范大棚之间,所以藏族主要药商也集中于此。
五、交易结构
资金结算方面,除少量大铺外,大多数药商均为现金结算。推销结构方面,临街铺面和规范大棚多数以大幅印刷广告宣介推销,个别配以播放录音推销,销售玛卡的还有雇人叫卖的情况;地摊帐棚上除个别有印刷广告外,其余均无推销媒介。治疗与交易结合程度方面,临街铺面和规范大棚有3例边治疗边销售的情况,主要是卖药酒;地摊帐棚区这类情况较多,共有55例,主要配合治牙痛、治风湿、治皮肤病、治鼻炎、针灸、拔罐、按摸、泡脚、膏帖等的药商从事这些活动。
六、生活结构
三月街上药商们的生活结构也较有特点。其中临街铺面的药商们基本没有在铺面中搭灶做饭的,也没看到铺面中有床摆放,访问中得知,他们生活与经营地是分开的。规范大棚区,有一部分在棚内有床和灶、煤气罐,说明这部分人生活经营均在棚中。地摊帐棚区几乎都是生活经营一体化,棚中仅能容一人的地铺(个别也有简易床),灶和炊具、燃料、蔬菜、腊肉以及放饮用水的塑料桶等都在帐外。
以上就是大理三月街药市中卖药一方药商群体的基本结构状况。这样的结构显示出,药商的身份、经营的药材、摊位状态、营销模式、药商来源地、生活等都是多元的。
作者简介:李炳芳(1988-),女,汉族,广西防城人,贵州民族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