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宣 黄任之
在教养孩子方面,很多父母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即把当年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早年发展不利,保留着要修复心理创伤的强烈愿望,这构成了他们重新回到过往和渴望变化的强烈内部动机。但随着时光流逝,却又发现凭自身能力已经无力实现当初的愿望。而儿童的诞生和成长,给家长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他们当初无法实现的愿望就找到了突破口,并嫁接到子女身上。
实际上,这是一种教育强迫,忽视了被教育者的气质类型和成长需要。比如有的小孩活泼好动,喜欢跳舞,可能就不适宜学诸如弹钢琴之类需耐着性子的项目。可父母却一厢情愿,用自己的模子来雕刻孩子,而孩子的心理力量过于弱小,无力抗衡父母的补偿心理,只能被动承受,真实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压制,等长大以后,或许又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来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心愿。
作为一个教养者,家长应该警惕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结,不要让补偿心理驱使在子女身上,去复演过去的创伤经历。家长如果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可以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通过再现创伤事件和体验,去修复被损害的心灵。对于教养孩子,还是应该结合他们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类型,科学地设置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