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摘 要: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计划不合理、学生所学知识陈旧和实践课程比重偏少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突出办学特色、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前沿平台课程和提高实训课程比例的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财务管理 人才培养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237-02
一、引言
自1998年高校开始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的专业库信息显示,截止2014年全国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已达616所。但是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困境,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应用型财务管理毕业生的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如何培养被就业市场所认可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地方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办学特色。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那么其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就本科院校而言,研究型本科院校更偏向于培养学术性的毕业生,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着重培养实践性的毕业生。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只是机械地参考教育部设定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并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市场定位不准确,所培养的毕业生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为用人单位所认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往往成了任课教师的个人独白,而学生以摘抄记忆的手段进行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但是教材上的所选案例较为陈旧,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3.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地方院校在设立财务管理专业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投资决策、存货章节在《管理会计》课程中亦有所涉及;再比如,《成本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章节在《管理会计》中也有相应的内容。这些重复的内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学生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容易掉以轻心,上课不认真听讲;二是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往往只关注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对专业的整体体系缺乏关心,导致教学计划安排的不合理。
4.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授课内容陈旧。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涉及许多与会计相关的课程,课程所选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比如说于2011年颁布,2013年开始生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目前市面上没有完善的教材,教学上相应出现了空白,但是对于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在小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他们对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可能不甚了解,因此也很难为用人单位所接受。再比如说,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3月发布了对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9号职工薪酬、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4项准则的修订,发布了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40号合营安排和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3项新准则,上述准则要求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施行。这些准则的修订和发布对会计处理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相关教材还未随之变更,教师若仍然按照教材中陈旧的内容进行授课,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被时代所淘汰的知识。
5.实践性课程比重偏少,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但是地方性院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往往只借鉴培养偏学术性人才的重点大学培养模式,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第一条是围绕财务管理开展的一些课程,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另一条是围绕会计的一些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实训等课程,开设的少数实践课程更多的是与会计相关的实践课程, 与财务管理相关实践性课程非常少。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至关重要,学生去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往往做的是一些边缘性工作,比如数据梳理、凭证整理、打字、复印等,很难真正接触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学生在实习中觉得实习的收获不大,对实习有抵触情绪。
三、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探讨
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坚持将高校所具备的学历教育与社会上要求的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起来,将职业资格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任务当中。例如,中级会计师考试考核科目有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门内容,其中财务管理所考查的知识并不仅仅来源于《财务管理》课程中所学的内容,还包括一部分《管理会计》中所学的内容,这些课程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考虑选取适当难度的中级会计师考试真题,从而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使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2.丰富典型案例、改进教学手段。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案例的来源,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以国内的典型案例为主,国外知名企业案例为辅。第二,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典型的案例能让学生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此外,还可以从上市公司的网站和国内知名财经网站上获取更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第三,注意案例教学中不同阶段教师角色的把握,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当发挥主体作用,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切记过多地进行干预,作一名合格的聆听者和引导者;在案例评析环节,教师应当对案例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改革课程设置,权衡整体教学计划。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切勿只注重单一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针对许多课程的内容重复之处,教学计划应当予以调整。任课老师应当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对所教授课程与其他衔接课程有所了解,对于内容重复的章节,在展开教学时,应先测试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应当简单处理,对于学生虽然学习过,但是知识掌握深度不够的知识应当重点讲解;对于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中表述不同的情况,教师应当予以提示,让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4.加强专业前沿平台课程,提供教师进修机会。提供教师去知名大学培训的机会,获取财务管理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找出相应的最新法规,比较新旧法规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变化的原因。例如,2014年新修订的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的主要变化之一是新增了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来的会计准则中仅规范了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企业主体不承担投资风险和精算风险,员工的福利来源于提存金及其所产生的回报。最新修订的准则中设定受益计划企业主体承担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往往需要预测未来的工资上涨水平,为员工提供约定的福利,因此有利于保障企业员工在离职以后的待遇水平。
5.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对实训课程的比例进行改革,在传统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将单一的会计手工实训课程调整为会计综合实训,并将实训时间延长,内容不仅包括手工实训,还可以包括ERP沙盘模拟和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财务实训平台的应用,以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平台中提供了提供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让学生完整地完成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学生在平台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真实的财务资料和签章。除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之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财务管理实践相关的竞赛,比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的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全面学习和掌握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内容和实务技能;同时在团队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卢新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08(3):80-82
[2] 颉茂华,吴倩.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调查与研究[J].财会通讯,2013(3):121-125
[3] 祝映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4(8中):63-64
[4] 柴静.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2(10):82-83
[5] 殷俊明,杨政.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1(1下):130-132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 山西运城 044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