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2004年12月,天地融申请第一个关于USBKey的专利;2005年12月,天地融在世界上第一个推出HIP功能的二代USBKey产品;2009年12月,天地融成为中国工商银行二代U盾项目的正式供货商,次年1月,天地融正式开始为工商银行供应二代U盾产品,自此一鸣惊人;同年10月,天地融开始为中石油控股的昆仑银行独家供货昆仑e盾(显示按键型USBKEY)。天地融先后荣获“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第二名和“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500强”第三名。
从2012年加入天地融至今,短短两年间,作为知识产权部经理的于海涛已经带领团队实现了申请专利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三到四倍的增长。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天地融,走近于海涛。
China IP:请您简单介绍下天地融知识产权部门的组织构成是怎样的?
于海涛:天地融公司知识产权部于2009年成立,一直以来均由公司董事长直管,由于董事长本人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非常了解,因此,知识产权部在天地融一直深受领导的重视。目前,知识产权部有专利工程师11名,其中主要分为国内知识产权、国外知识产权两部分,同时,还设立了检索预警项目组以及无效诉讼项目组。
China IP:天地融知识产权团队从无到有,过去的一年,公司在您的带领下,知识产权工作都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果?公司或您个人取得了哪些荣誉?
于海涛:作为一个专注研发的公司,天地融公司的创新从未停止。在我来到天地融公司后,将这些创新更大程度地落到了实处,即充分的体现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中。在2013年-2014年,知识产权部在专利布局方面有重大进展,完成了几个大项目的专利布局,不同的项目根据每个项目具体情况,申请专利十几项至几十项,形成完整的专利保护圈。2013年-2014年也是公司知识产权的丰收年,公司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专利授权数量都大大提升,可以说每月的授权通知书纷至沓来。在过去的一年里,天地融公司的专利申请质量获得很大提升,主要体现在申请发明专利比例的上升、专利布局的开展以及授权专利比例的上升。
China IP: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这样的政府机构,到同方威视、天地融等企业的转型,知识产权工作一直贯穿您的职业规划,知识产权对您有何吸引力?为什么选择从政府到企业呢?
于海涛: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顺利签入专利审查协助中心,很多同学都不理解我的选择,为何放弃研习了多年的专业,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专利审查员。在他们看来,审查员的工作无非是对着一堆文字瞎琢磨,玩的无非是文字游戏而已。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专利审查员虽然面对的是文字,但实质上要理解的是文字背后包含的技术创新,需要的正是多年扎实的基础功。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知识产权完全是一个新鲜的、具有奇特意味的行业,而利用自身所学去服务于知识产权这个新兴的行业,这也是前期吸引我进入知识产权界的魅力之一。
自从审查员入职第一天,就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专利法以及审查指南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在其他任何单位都难以获得的,而我从中获得的收获对于我现在的工作以及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来说,毋庸置疑是极其重要的。
在做审查员时,尤其是对审查员这份工作日臻熟悉之后,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客观准确地评判一份专利申请?我慢慢地发现,在审查过程中,如果对申请人的撰写思路了解得越透彻,越有助于理解专利,则更有助于对专利申请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因此,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对如何撰写专利以及专利的布局进行思考和练习,在获得很大成长的同时,也让我越来越不满足于作为审查员的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更深入地接触专利工作、获得更快更宽广更深入地自我发展,非得到企业去不行。
因此,在这种驱动下,我来到了同方威视这个公司。由于同方威视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大,而且占据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使得我能够深入地了解了国外各个国家的专利制度、申请思路、答复思路、布局方法等,并且处理了一起国外的诉讼工作,使得我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充。在同方威视这个大家庭中,再次让我对知识产权有了新的认识,知道的越多,就发现要学习的内容越多,这使得知识产权这个行业对我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China IP:您个人认为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特质?您如何看待优厚薪酬、经验积累、交流培训、企业平台和政府政策这几个因素在知识产权职业生涯中的地位?
于海涛:要成为一名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认为更应该有足够的企业运营知识,更应当有对全行业的深刻了解。了解了企业的运营,才能在专利申请的布局和PCT布局上统筹产品、技术、专利、商标、转化等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对知识产权进行运营;对行业了解,掌握市场的最新变化,掌握竞争对手的研究方向,才能在专利布局上有的放矢。当然,在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经理人,同样需要韧性,具备良好的沟通才能,能够沟通各级关系。
China IP:多年审查员和企业高级知识产权经理人的经历中,您先后处理了多起专利诉讼、无效工作,并且均胜诉,有何成功的“秘籍”可以分享给刚入行的同僚?
于海涛:其实本身没有秘籍可言,在处理无效和诉讼中,专业技能是基础,在专利诉讼过程中,应注重法律知识的应用和积累,并学习国内外诉讼的经验,吸取已有教训,充分利用各种诉讼的应当抗辩;另外,对于技术方案的深刻理解也有助于在诉讼中获得主动地位。同时,将无效和诉讼对应起来,联动考虑,在提起无效攻击时,除了应尽力无效其专利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该无效的结果对诉讼的影响。例如,可以实现部分无效专利权以达到不侵权目的,或者在无效过程中抓住技术上不同点,使得对方缩小其保护范围,从而达到不侵权目的。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心得,期待与更多同行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同时,借此次“2015中国知识产权新年论坛”,我也希望能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增进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