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记多少

2015-05-30 10:52:15阿沙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卓玛旧事拉姆

阿沙

萧萧几叶风兼雨,夜寒惊被薄。黎明睡起惺忪强自支,阑风伏雨几时晴。窗帘拉开一些,给自己从未有过的宁静。新的一天,从喝过咖啡的清晨开始。把头俯首在两膝之间,想着临暮的黄昏,忆着过去。一张张可爱的脸孔,一朵朵笑靥……一分一秒年华……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搁浅。任凭记忆风吹雨打,铺上厚厚的灰尘。最终,遗忘。因此,想赶在所有牵挂都变得抽象以前,用文字将生命里从未张扬过的旧事一一细数。穿针头做备注,拿心事以起承。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一段段“良辰佳缘”。

生养我的古老村庄地处青藏高原,那里广袤的草原总让人迷醉。小时候,藏式土房墙上布满了我跟邻居家拉姆的手印,二楼右侧的卧室里是我们做作业和谈天的地方。偶尔,拉姆跟我会逃课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肆意奔跑。十岁那年,我们还认真地给彼此起了独一无二的昵称——只属于更灵动更唯一的友谊天地。伴随亲密而来的不是成人式的哲学思考,而是大量小说一般具体的内容。草原地带的藏民世代以牦牛粪为燃料,故捡拾牦牛粪也为我们无怨无尤的童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拉姆跟我尤爱背着各自妈妈特别编织的“色沃”(藏式背篓),跑去河对岸捡牦牛粪。每日傍晚,两个小姑娘都会顶着冷飕飕的风,兴高采烈地去捡拾“宝贝”。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待各家的牛羊归厩后,我俩这才心满意足地踩着余晖把家还。那时的日子那般清新。清新得如Keren Ann式的轻吟,安妮宝贝式的短句,川内伦子式的过曝,日式建筑的简单纯白,充满轻质与流动感的精神内核。

日子一天天过得像踱步的驴,一年年过得像逃跑的贼。曾经眼睛如鹿的孩子,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自己伴随蓝天的神鹰,飞向那远方,看看城市的灯火和蓝色的海洋。初中毕业以后,拉姆辍学随她离异的母亲去了县城。而我受惠于省内某教育民生政策,远赴异地求学。所幸还有同乡的卓玛同去。

对有些人记忆深刻,并不是你们互相之间有多了解,而是最青葱的岁月里,你们相伴成长。经过了9年义务教育,卓玛跟我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时间纪律观念。但要指望这个迅速适应城市生活,就有些不切实际。起初,进食堂吃早餐,我俩就跟《西游记》里,孙猴子吃面似的,有样学样。见舍友承书点了油条,我们也点油条;见承书要了稀饭,我们也照样要稀饭。不同民族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当然免不了一阵磨合期。譬如说,藏族习俗中,忌讳跨越别人置放的衣帽和家中的炊具、食物。可卓玛暂时放在地上的东西,舍友会轻轻跨过。唉……不知者无罪。黄金周期间本地学生都回家小聚,独留我俩在宿舍。遥想毡幕绕牛羊,衾寒枕冷,泪与灯花落。悲伤时,两个姑娘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那些年,我们常用一句藏族谚语相互勉励——公鹿鹿角都能过的地方,母鹿的耳朵又怎么过不去(意译)?当然,年少时光,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时刻。卓玛唱歌好听极了,但我可没那天赋。记得某次班会课上老师热情邀请卓玛跟我一展歌喉。本想拒绝,结果换来卓玛的一记白眼,只好作罢。当“她有一个花的名字……”由卓玛悠扬的歌声娓娓唱出时,我也只得硬着头皮张嘴对口型。天知道,我当时怎么这么不要脸。三年时间,日子磕磕绊绊。两人的四川话倒是有了很大提升,至少可以流利地跟同学沟通。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每次放假回家,三个旧友都会相约一聚。聊家常话里短。如今,卓玛兢兢业业在乡里做人民公仆,拉姆风风火火在县城开经营一家藏餐馆。而我则插科打诨,目前在上海安心读研。因为我们见过彼此最糟糕最幼稚的一面,所以如今各自有何种成绩,都应该会让对方感到喜悦吧?所幸,我已经实现了儿时的梦——见过了城市的灯火辉煌、大海的波澜壮阔。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写道:生命中某些珍贵的片段,其实都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一首挽歌如何敌过离歌的决绝?昨天还坐在一起聊各自的生活,今天脸孔就迅速地变模糊。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我们都如多数人那般,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别来长记故里事,结遍兰襟。吾爱,旧事记多少?所幸文字能温情温伤。

猜你喜欢
卓玛旧事拉姆
仓央卓玛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琼英卓玛的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42
翩迁起舞弄清影——央今拉姆小说论
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 06:50:56
城郊旧事
炎黄地理(2021年1期)2021-06-08 00:27:03
美丽的卓玛
城南旧事
试述拉姆拉措观湖现象的形成
秦地旧事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37
你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