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黄淀一 陈晓丽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建设较早的,
以民族文物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一座民族学专业博物馆。
馆藏有各个民族的服装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文献、乐器等文物。
赫哲族鱼皮衣
赫哲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狩猎为谋生手段的民族,赫哲族的鱼皮衣颇具特色。为什么赫哲族使用鱼皮作为制作衣物的原料?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赫哲族居住区域附近的乌苏里江中有肉质鲜美的大马哈鱼,大马哈鱼的鱼皮非常柔滑,当赫哲族人穿着大马哈鱼制成的鱼皮衣捕鱼时候柔软而舒适。
因为鱼皮材质的特殊性,用鱼皮制作服饰比传统服饰加工要复杂繁琐得多,包括剥鱼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一整套加工过程。为了不刮破鱼皮,通常用的工具是竹器,而不是刀子。皮子取下后经风干变硬,用刮刀整理,使之成为熟皮子。缝制的针用鱼骨做成,缝制的线是用鱼皮切成细丝搓成的。由于鱼皮的大小有限,在剪裁上要充分考虑鱼皮自然色彩的搭配以及鱼皮接口的对称性,每件衣服都需要反复多次拼料。整个缝制过程必须全部手工制作。由于鱼皮材料质地厚、硬,每一针都要用力才能扎透。做一身鱼皮衣裤需要几十条鱼的鱼皮。赫哲族视云朵为吉祥的象征,所以,每件鱼皮衣上都会用鱼筋线缝制上美丽的云纹图案。美丽多变的云纹图形和鱼皮材料构成了赫哲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
19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欢穿用鱼皮制成的服装,后来逐渐被其他材质的衣服所取代。
高山族贝珠衣
台湾高山族泰雅人的贝珠衣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厅最值得推崇的展品。贝珠衣是高山族中泰雅人独特的衣饰文化,也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贝珠衣有多种形式,最尊贵的一种是部落领袖或猎首英雄于凯旋归来参加盛会时所穿,也是结婚时重要的聘礼。贝珠衣由两幅专门织制的苎麻布在背部和袖下缝连。衣长1米,布幅阔24厘米。贝珠以串珠形缝缀于苎麻布上,贝珠是用贝壳琢磨成外径约3~4毫米,内孔1毫米左右,厚度为1~2毫米的小圆片,从取料、磨外圆到钻孔全用手工完成。每件服装所用的贝珠达6万余枚,重10余斤。制作一件贝珠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才能完成。
目前在中国大陆,贝珠衣仅民大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民大民族博物馆珍藏的贝珠衣是民族学学者在台湾考察时收集的。
哈尼族箭毒木树皮衣
箭毒木树皮衣服是哈尼族人独有的服饰,被誉为“服装活化石”,频频出现在一些民族服饰展览会上。它是用被称为“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树皮制成,据记载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哈尼语箭毒木为“密滴霞豁阿檗”,称箭毒木树皮为“霞豁”。箭毒木的树汁是有毒的,经过特殊加工,人们穿上箭毒木树皮衣作成的衣服并不会中毒。箭毒木树皮衣的制作方法是:选择粗直的树木,先用木锤将树皮锤松后把树砍倒,从树干上褪下完整的树皮筒,然后把树皮筒放在清水中揉软,再用树枝将其撑压晒晾,之后即可剪裁缝制了。
箭毒木树皮衣发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据说,云南某个文物管理所刚成立时,民族学家去民间搜集民族历史文物途中,听说了关于树皮衣的故事,还听说橄榄坝有一位傣族老艺人会制作最原始的树皮衣。民族学家就找到这位老艺人,花了1000元人民币请其为文物管理所做了一套树皮衣。
箭毒木树皮衣只是人类早期服饰的残余形式之一。过去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穿着比较常见,现在已无人穿着。目前,存世数量尚无从考证。收藏于民大民族博物馆的箭毒木树皮衣曾在2012年时展出过一次。
鄂伦春族狍头皮帽
民族博物馆现存的狍头皮帽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男帽,这款狍头皮帽除了保暖、伪装两个功能之外,还非常美观。鄂伦春族不论是儿童、青壮年乃至老年人,戴上狍头皮帽,都显得英姿勃勃,格外精神。
鄂伦春族现有人口约8700人左右,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现在通用汉文。鄂伦春族起源于室韦,元代时称“林中百姓”,明朝时被称为“北山野人”,清朝时,从黑龙江上游迁徙到黑龙江南岸的嫩江一带,逐渐和后来的鄂温克、达斡尔族杂居在一起。鄂伦春族曾经是典型的森林狩猎民族,现在以农牧业为主。他们最具特色的服饰是用狍子皮做成的,在众多的兽皮衣中袍皮衣以保暖功能最佳而著称于世。
鄂伦春人猎取的野兽中,绝大多数是狍子,狍头皮原料非常丰富。于是鄂伦春族妇女就把猎取到的整狍子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故称其为“狍头皮帽”。东北地区有个说法是“傻狍子”,狍子非常傻,看到自己的同伴就会靠近过来。所以鄂伦春族同胞正是利用了狍子的这种习性,用栩栩如生的狍头皮为帽诱惑狍子,提高了捕猎成功的几率。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内蒙古的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何胜宝,头戴狍头皮帽赶赴会场,引人注目。
赫哲族桦树皮帽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主要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聚居区,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技艺有四个步骤:一是剥取树皮;二是将皮子浸软或煮软;三是剪裁缝合;四是装饰图案。装饰手法有用砸压的,也有用剪贴的,各民族都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桦树皮具有很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以此制成的器皿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是狩猎民族喜欢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用品上面还刻压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刘青,毕业于民大英语系,现在是民大民族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聊起母校博物馆这浩如烟海的藏品,刘青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特殊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