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随着我国造林面积的增大、林木产品流通量日益增加诸多因素的影响,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大,不断增加,扩散、成灾的可能性尤为突出。在林业管理和规划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因为,一旦病虫害爆发,会严重影响当地的植被类型,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必须时刻注意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林业 病虫害防治
每逢干旱、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产生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往往容易导致林业病虫害的产生。我们传统的林业并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方法,但是鉴于近些年来,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度的焦点,化学防治越来越不符合现在的大形势;物理防治,是一项很耗时、耗力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在尽量少用这种方法;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林业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开发下,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进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给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1、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并且总体显现出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林业病虫害大面积暴发,之前很难做出观测,一旦爆发,很难控制,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都会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由于人们的重视不够,很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在最近几年,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抗性
合理选用好的品种。结合森林资源清查和平时调查,我们要对高生长势差、抗病虫能力弱的不适品种进行适当的采伐,然后更新一些抗病虫能力强的速生杨树种;并且做到合理间伐。杨树林的病虫害防治采取针对密度过大、生长势弱的杨树林,进行合理间伐,改善其通风透光条件,增强生长势和抗病虫能力;营造两个树种或者多个树种混交林。对于一些采伐更新的林地,可采取带状、块状、点状等混合形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因地制宜的栽植经济林树种,改善杨树单一状况,降低大面积暴发病虫害的机率。
2.2开展林农复合经营,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制定高效林农复合经营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强化技术培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传统,选择作物类型,根据林分郁闭度确定间种模式,示范引导和大力推广杨粮、杨菜、杨渔、杨牧、杨菌、杨药等复合经营,通过以耕代抚,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改善林分状况,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2.3 采用新技术防治病虫害
炮弹灭虫是森防检疫站新引进的一项技术。“炮弹”真名叫“爆炸型林用灭虫药包”,重达1.5公斤,里面装满BT生物药粉,通过移动式布药器发射,射程可达400米。BT生物药粉是一种广普杀虫药,能有效防治木?尺蠼、栎木尺蠼、栎粉周蛾等多种害虫,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炮弹”在林区树冠上空爆炸后,菌粉便四处发散,并附着在害虫身上,致其感染而死,每颗“炮弹”可防治森林10亩。该器具的使用为人员无法到达的山林防虫、治虫提供了捷径,极大的提高防治效率。
2.4生物防治病虫害
由于生物防治方法无污染、效果好、比较实用和操作科学,近年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虫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得到应用,可以说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根据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等进行系统研究。稳定这些有利因素,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
昆虫是病虫害的天敌,我们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必须重视昆虫的问题,多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表现出的取食和产卵的选择陛, 在关键时期把害虫引诱到诱集植物上, 并且集中进行杀死。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现在我们防治病虫害最应该大力倡导的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构成协调发展,形成稳定的食物链,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和天敌数量的相对稳定性。这样就做好了生物防治的最大效用,也是生态系统的稳定的重要方法。
总之,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从单一的化学防治过渡到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我们在未来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时的监控,并且做好时时的检查工作。然后结合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预防,减小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危害和损失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永亮,狄志林.《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化农业,2011.
[2]马义,杨艳娟,李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科学与财富.
[3]王连海.《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论坛,2011.
(作者单位:161322 黑龙江省讷河市讷南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