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思想教育问题研究

2015-05-30 05:10:24张圆杰
东方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御宅族思想教育青少年

张圆杰

【摘要】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学校工作者在思想教育方面,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对青少年和动漫文化的传播进行正向积极地引导。

【关键词】御宅族;青少年;思想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漫进入中小学生的生活里,其中尤以日本动漫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对动漫的热衷在日本本土衍生出了动漫亚文化,出现了御宅族群体,在中国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80、90、00后的一代代人。在我们身边的青少年就有许许多多狂热的动漫爱好者,其中不乏有一些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对于具有御宅族倾向的这部分青少年,学校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应对呢?这就是本文要阐释的地方。

一、概念界定

御宅族(日文假名:オタク,罗马音:otaku)一词最早产生于日本,原本是日语的第二人称,主要是对漫画、动漫和SF(science fiction科学幻想动漫)的痴迷者的总称[1]。日本作家中森明夫(1983年)描述御宅族的形象为“班级那些最不显眼的角色,形象邋遢、营养不良,缺乏朋友,醉心于自己的漫画世界。平时毫无存在感的躲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但在秋叶原(日本动漫圣地)里却表现的反常的兴奋,身着怪异的服装,装出各种奇怪的表情……”[2],并指出御宅族是动画和漫画迷或SF爱好者的自我称呼,不仅限于此,也是对一些拥有特殊兴趣爱好,缺乏社交能力的群体的称谓。

御宅族的产生离不开日本动漫的快速发展,日本动漫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仅仅只是动画和漫画,它是动画和漫画两个词的合称,包括动画片、漫画、游戏及其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生活用品等)。御宅族的最早使用,源于日本动漫《超时空要塞》中女主角对男主角一条辉的称呼。本文中,我引用博日吉汗卓娜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御宅族的定义,御宅族一词指对动画片、漫画、游戏产品及相关文化极度痴迷的特定社会群体,他们拥有共同的心理基础和特定的生活方式,长期极度痴迷动漫,善于使用各种现代通信媒介收集动漫信息,倾入大量时间、金钱消费、收集各种喜好的漫画、动画、动漫角色的模型和电子产品,热衷于参加或组织与其喜好的动漫相关的活动。他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呈现出与普通人,包括一般动漫爱好者不同的特点。[3]

在中国,由于经济刚处于起飞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没有达到像日本一样先进且普及的地步,因此御宅族的数量远没有日本那么普遍,但出现越来越多受日本动漫影响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他们的行为举止,生活方式慢慢向真正的御宅族靠拢,或许不远的将来他们就将成为中国的御宅族。

二、具有御宅族倾向青少年的行为表现

本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围绕青少年中有御宅族倾向的初高中生展开调查研究。对于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基于文献分析后,比对御宅族特征进行筛选的结果。

对御宅族外在行为表现的汇总是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前提。国内学者朱岳(2008)将御宅族视为日本动漫产业造就的亚文化群体,指出御宅族给社会以自闭、内向、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印象,并且这种亚文化呈现日益发展的趋势。赵思(2009)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御宅族现象,将御宅族的特征归纳为为:第一,厌恶外出,但未必足不出户。他们会参加与动漫相关的活动,为了支持对动漫的喜好,满足对动漫作品的拥有而出来工作,一般都具有收藏癖好。第二,不屑且不善交际。一部分人与陌生人交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第三,现实的时间观念淡薄,而虚拟的时间观念却截然相反。第四,一部分御宅族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往往不以为然,仍乐在其中。

韩若冰和韩英则认为,御宅族是先锋文化一族的褒称,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交往原则,有自己的追求和文化涵养,他们往往醉心于动漫作品或者痴迷于某一电子产品并与各种钟爱的动漫角色、模型或玩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学者们对御宅族的特征的描述展现了御宅族所展现的社会形象,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从青少年的成长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而言,将生活融入动漫,动漫融入生活的这部分“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引导的地方。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95后少年向往二次元世界,在微博直播自杀全过程的事件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

本人于2014年暑假期间就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进行了个案访谈,就深入接触的两个案例列举如下:

案例一:琳琳,16岁,新乡市某高中,高一学生

在一般人看来,琳琳是个典型的动漫爱好者。她的穿着是典型的动漫里出来的小萝莉,经常带着红色框的眼镜(实际是不近视),穿着带有动漫图案的T恤和背带裤。她的爸妈都曾表示该女生,整天埋在家里看动漫,吃零食,不喜欢现实的人际交往,只是在网上与众多漫迷交流。

她告诉我,自己很喜欢动漫,并且觉得自己就像是日本动漫《境界的彼方》里的女主角,因此装扮什么的都跟动漫中的人物一样。

当问及跟周围人的交往情况时,她坦言由于自己成绩不好,不爱说话,家长和老师都不怎么关注她,跟他们很少交流,偶尔被要求多跟别人交往时,也只是随便听听。可交流的对象就是跟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漫迷或者动漫网站上的陌生人,网上交流时间较多。

我建议她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与爸妈交流时,她认为现实的东西很难接受,对她来说很困难。

案例二:利利,13岁,新乡市某初中,初一学生

利利是家里的独生女,家庭环境优越,唯一的爱好就是对所有有关动漫的物品感兴趣,据她描述,卧室里摆满了动漫手办、玩偶、限量版漫画等等。当问及跟周围人交往情况时,她坦言,爸妈很忙,只是每个月按时给她零花钱,一个月至少五百,有时候会给更多。跟同学朋友关系很平常,她说他们跟自己有很多方面談不到一起,因为成绩不好,老师也不过多关注。平常课余时间,就在家看动漫,在“哔哩哔哩”(一个动漫网站)刷屏,出门仅仅是去动漫周边店买最新的漫画和新进的物品。

在以上两个案例来看,笔者发现他们在生活中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笔者作为一般的动漫爱好者,用了两个月时间接近并与之交流),有些抑郁,对动漫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没有判断力,盲目模仿其中的人物,不考虑现实的情况(利利不曾考虑过金钱的来源,花钱完全以动漫为导向),忽略周围人的感受(琳琳对爸妈,以及爷爷奶奶非常冷漠),活在自己的“二次元(动漫)”世界了。

另外,笔者在“哔哩哔哩”动漫网站(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动漫网站)注册会员,与众多漫迷交流发现,一,逃避现实生活,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整天活跃在网站里,乐于跟志趣相投的陌生人交流,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生活太无趣了”一漫友如是说道;二,动漫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不论是少年热血动漫,还是后宫言情,或者BL(男同性恋)、百合(女同性恋)等题材的动漫,众多漫迷表示,在他们的角色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一种感同身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还有对现实生活关系的解读和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三,价值观超脱中国传统,日本动漫所传达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的是日本“菊与刀”的民族精神,与中国的传统中庸之道并不完全吻合,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我国现实的经济现状不符,这就给众多中学生漫迷们一种错觉,随着对动漫里价值观的认同,他们显得有些偏激,并且对中国感到陌生,甚至有漫友表示自己理应生活在日本,而不是中国。

如果我们把琳琳,利利这样的青少年仅仅是作为痴迷的动漫爱好者来看待,我们乐观的以为他们的行为举止会随着心智的成熟而有所改变,那么“泸州19岁自杀少年的二次元世界”的事件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了。

自杀的小曾作为具有御宅族倾向的动漫迷,杀的人是自己。严重的话或许就会伤及其他人了。1988至1989年在日本东京都连续杀害幼女事件中,凶手宫崎勤就是一个具有严重御宅族特征的人,警察在他家中搜出了6000多部動漫和色情录像[5]。

动漫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众所周知,日本是自杀案件高发国,2009年日本自杀人数为32845人,每10万人中有25.8人自杀,自杀率排名全世界第四位。根据日本警视厅发表的数据,在2008年自杀者中,有27.6%是抑郁症患者,其中有

相当一部分自杀者都具有闭门不出、长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表现[6]。这与动漫亚文化以及御宅族的存在不无关系。

三、学校思想教育对具有御宅族倾向青少年的对策建议

1、深入了解动漫文化,理性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动漫文化的传播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着清醒理性的认识,不仅仅认识到动漫文化的负面影响,更应该认识到动漫的积极影响。对动漫所宣扬的价值观,生活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青少年迷恋动漫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并对其采取有益的引导。只有深入了解了动漫的魅力所在,才有对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出评判的权利,很多教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了解就作出评价,这样就降低了教师本身的威望,失去了跟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

2、设置心理咨询工作坊。基于涵化理论的观点,动漫文化所展示的“象征性现实”与真实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学校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这样一来,对于现实中所面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就有了可以疏导解决的实体存在,而不单单是逃避到动漫的世界里,在那里寻求安慰和治愈。治愈系动漫的存在,一方面对于青少年情感的抒发有着积极影响,但就其影响程度而言,并未有确切的论证。这就需要现实中心理工作者帮助青少年的成长了。

3、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鲜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和辨别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面引导。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应宽容的对待青少年痴迷于动漫的行为,不能总是以学习为由苛责其放弃,另一方面对其在动漫中了解到的价值观等,家长和老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防止其过于极端。当然,这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够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处在美好环境下的青少年,情感的抒发将更加直接,而不是将其埋在心里成为一种病态。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一大表现就是人际交往的和谐,与父母交流和谐,与朋友关系融洽,情绪就会相对平和,不会大起大落。动漫的一大魅力就在于情感抒发的隐蔽性,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情感能够有效的抒发,那么对于动漫的痴迷在某种程度上将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具有御宅族倾向的青少年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学校工作者在思想教育方面,对此应有清晰的认识,对青少年和动漫文化的传播进行正向积极地引导。

参考文献:

[1][3][5]博日吉汗卓娜.我迷故我在——日本动漫御宅族生活方式的人类学研究[D],2014,05

[2]中森明夫.おたくの研究,东京,漫画ブリッコ,1983年版

[3]冈田斗司夫.オタク学入门,东京,日本:太田出版社,1996年版

[4]耿楠楠.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8,4

[6]韩若冰.浅谈日本动漫文化的草根性特点[J],民俗研究,2007,1

[7]韩若冰、韩英.日本“御宅族”的行为方式及其消费特征[J],山东社会科学,2012,6

[8]孔金连.长沙市漫迷群体的消费行为研究[D],2007.

[9]赵敏.关于日本漫画研究,文化艺术研究[J],2008,35.

[10]郭薇薇.动漫对青少年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南方论丛,2013,06

[11]陈慧.动漫丈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2013,11

猜你喜欢
御宅族思想教育青少年
日本动漫宅人达685万
环球时报(2022-11-25)2022-11-25 14:39:05
青少年发明家
千禧一代 无所谓现实与虚幻
优雅(2020年4期)2020-06-19 08:16:42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4:49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35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2:33
日本“宅文化”消费市场商机凸现“御宅族”助推经济引人关注
上海商业(2016年11期)2016-06-29 07:36:15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