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课堂气氛最好,学习效果也最棒。那么,学生对哪些教学内容感兴趣呢?
首先,学生往往对自己擅长的科目和内容感兴趣,这一点主要是从心理角度来讲。因为在擅长的科目上学生容易获得满足感和优越感,而满足感和优越感的获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
体育课表现突出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音乐天赋高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个叫李湘江的,文字科目成绩很差,但唱歌很好听,音乐上很有天赋。课外时间经常看到他在五线谱本上写写画画,周记里时常表露巴不得天天上音乐课的想法。同样的,在文字科目上成绩优秀的同学能越学越好,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上的满足感和优越感。为了保证这种优越和满足,潜意识里他们会让自己在学习中更加认真、努力。成绩比较差的这一类学生,由于学业上找不到满足感,得不到认同,往往无心学习,从而越学越差,甚至最后只能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找到认同和满足。其实也好比我们成年人,在某些事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大多数人最后也是碰都不想碰这一类的事情了吧。我们常说的教学要因材施教,布置作业要分层次等等,不都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吗?
其次,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体会的教学内容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天在办公室改作业,闺蜜气冲冲地跑进来跟我诉苦,因为学生说她的历史课没有以前的老师讲的好,听起来没意思。闺蜜很伤心,她不是专业是历史老师。為了上好历史课,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备课,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学生这样的反应她感到很无力。其实也不怪她,她教授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之前的老师教的中国古代史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古代史就是中国的璀璨史,而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灾难史,一个给人天朝大国的美好,一个受尽屈辱让人敬而远之,不忍直视。像我自己,一看到战争片就换台,电视剧永远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是啊,美的事物人人都爱,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语文课上也一样,学生感受到美了,体会到美了,自然就感兴趣了。我今年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初一,一个初三。每天早读的时候,初三的那个班总是死气沉沉,不愿意开口。那天在初三班级上课前我无意中播放了初一的课文录音,是带音乐背景的。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于是,在上完《一厘米》后,我马上找了一首感念母爱的诗歌,配上《雨的印记》,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大家都很积极,气氛一下子活起来了。早读的时候学生也开始愿意朗读了。现在想想,这是爱美天性使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美,自然就愿意读了。
现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了,多媒体的运用,图文并茂,音乐影像的穿插让课堂更具艺术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只有粉笔黑板的教学时代浓多了。专家们说的很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大多也都是去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的。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办手抄报,组织学生的书写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它们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第三,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主要是从教师的个人魅力来讲。师格即人格,生活中幽默风趣的教师,教学中也有这么一个特点。而教学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哪个教师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对他的科目就感兴趣。
我是个不怎么幽默的人,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的学,我常常在课文的导入上下功夫。不能说收到的效果每次都很好,有那么几次还是成功了的。记得上个月在初一年级上《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入的时候讲了马克吐温机智幽默的小故事。当然我没有一次性讲完,而是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马克吐温,面对贵妇人的奚落,你该如何回答呢?学生很气愤于贵妇人的无礼,回答的很积极,他们的方式也很直接,或大骂,或沉默地走开。最后我告知学生马克吐温的回答(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学生捧腹大笑。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让学生找找课文中表现马克吐温幽默讽刺语言特征的句子,并一一分析,效果还不错。今后我要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更喜欢我所教的科目。
总之,让学生得到了满足感,体会到了美感,感知到了幽默感,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