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个人发电入网分析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

2015-05-30 03:01闫冰华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电力

闫冰华

摘 要:近年来,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与监管重构已成为世界性潮流。随着我国工业化浪潮和现代化生活的变革,逐步放松发电管制和售电、输电、配电环节的政府监管,已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个人发电入网作为对发电环节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中国电力行业整体价值链的市场化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个人发电入网背景;然后回顾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史道路;最后分析个人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对于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国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力;个人发电; 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3-0129-02

在北京顺义的一个联排别墅小区内,一位业主在其三层别墅的屋顶处安装了薄膜太阳能电池,自建了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并在2013年初正式并网,向国家电网出售。这是中国第一例家庭光伏电站。继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后,2013年2月27日,国家电网再次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示范扩大到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形式。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今后不但能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市场化又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1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过程

电力产业作为结构复杂的基础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巨大。电力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电力生产部门、配电部门和广大的电力需求者构成了电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截止2010年,全国各类用电用户超过3亿户。而工业企业作为用电的主体,超大电量使用带来的消耗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因此,如何有效的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效率,降低发电成本,进而降低用电主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电力产业多年来一直实行垄断型垂直运营模式,在保障资金投入、维护电网安全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此也导致了发电企业之间缺少竞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可以证明,存在垄断的行业,其运营成本往往高于实行自由竞争情况下的成本。历史上,英国率先对电力工业进行生产化的变革,之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掀起了电力产业结构重组的浪潮。电力生产化改革旨在打破垄断型运营模式,通过解除政府对电力产业供应的管制及放开输电网的使用等措施,建立了自由交易的电力市场。

当前我国的用电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以普通居民为例,日常用电的电价收费加上用电报装时的收费,平均来算高于许多发达工业国的电价水平。尽管政府已在上个世纪末出台多项政策,取缔价外加价项目以抑制电价,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中国的电价水平还是较高。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国外商品的进入使得中国的国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双重冲击,而优势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使得其自身压缩成本提高整体商品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因此,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呼吁,要求打破国内电力产业的垄断性管理,进行市场化改革。因此,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电力行业进行发电和电网的结构型拆分;对电力监管的体制进行重新设计;组建电力产业批发交易的市场机制,其他配套改革措施与此一同实施。在电厂建设过程中引入投标和拍卖机制是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最初形式。我国将一贯实行的项目审批制改为审核制和备案制,从而降低了发电市场的准入门槛。

2 个人发电入网——电力产业准入规制由严到松的

转变

电力产业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结构极为复杂的基础产业。原有的电力供应运行模式是将电力行业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发电系统、输电系统、配电系统、用户等进行集中一体式管理。现行的商业化运营则化整体为分散,根据电力产业作业链分别将发电、输电、配电、用户等环节进行拆分并使其独立运作,由此,从电力产业准入规制一环放松管制是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切入点。

由于电力产业需要大规模发电机组的运行,其技术具有特殊性,此外,其前期投入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以改为其他用途,沉没成本很大。加之电力产品的公共性及规模经济性,为了避免社会资源因达不到预期成果而导致的浪费,政府对发电市场实行准入规制无疑是电力行业的最佳选择。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世界各国出于保证社会效率和稳定供应的目的,为避免发电产业的低水平和破坏性竞争,严格的准入规制可以对地区企业数量进行控制,使得在一个地区内的生产供应商仅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但在对市场进入进行严格控制的同时,这也直接导致了发电产业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引起了对电力产品需求的急剧扩张,垄断性质下的发电产业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步伐,发电产业准入规制制度因此破除了政府严格管制把控的牢笼限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使得发电行业的进入要求降低,造就了一批分散型电业异军突起,使得电厂突破了原有的规模经济的性质;其次,民间资本实力的日益雄厚。尽管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我国的民间资本已具备投资电力行业的实力,可以保证投资后续资金的供应。民间资本在电力产业中开始成为愈来愈重要的力量;再次,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有效的改善了电力机组对技术的依赖,一些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尝试涉足其中。

2006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 000 MW,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地方发电企业占据总装机容量的45%;中央直属5大发电企业约占装机总量的38.79%;其他中央发电企业占据总装机容量的10%;民营和外资发电企业占总装机容量的6.2%。这表明了我国电力产业逐渐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

这些措施使得我国的电力产业价值链上发电环节和输电环节分开。即在电力产业中,发电环节上可以实现市场竞争,但在输电环节还是由国家总体布局规划统一配送。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更确切来说是对发电环节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竞争降低发电成本,也可以在保持经济效率的情况下不致因输电供电系统混乱引起社会经济问题。

3 个人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对于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

的意义

3.1 对电力价值链中发电环节的影响

电力产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本质是对市场结构的调整,改革发电市场结构对我国电力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入竞争就要破除垄断,通过对发电商进行拆分并降低其装机容量和供电上限;鼓励私营企业等新的发电主体进入电力市场;允许居民个人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进行售卖,这些放宽市场准入的措施可以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降低电力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构建新形势下有秩序、有效率的竞争性市场。此外,严格防范发电企业的兼并和间接控制行为,可以使电力市场各成员尽可能的履行价格协商者和接受者的职能,防止发电主体的单一市场份额过大,避免恶性竞争和操纵行为。

因此,要使发电市场达到效率,自由进入是破除垄断和促进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发电市场的公平有两点含义:

①电力产业与国家其他行业的水平对比,即电力产业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与它享有的社会整体地位是否相匹配。

②发电市场自身内部公平性问题,即发电市场中参与主体和交易主体在市场中其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自由开放不仅可以促进公平,而且可以实现竞争下的高效率,这就要求发电市场提供机会均等的环境,供电方有选择受电方的权利。允许居民个人发电入网进入市场则是可行的做法之一。

个人发电入网,从某种意义来说,既是国家鼓励新的发电主体进入电力市场,实现发电主体的多元化措施,又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电力产业商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个人发电入网对于电力产业整体价值链中发电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发电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途径。

3.2 对电价的影响

电价作为联结电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桥梁,是电力市场的供需力量强弱的体现。有资料表明,电力改革10 a来,全国电价平均上涨20%~30%,这其中不排除通胀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电力改革不完善造成的。《大众日报》上曾有一组数字:相对于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中国电价是发达国家的4.52倍。以美国为例,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人的16倍,他们的电价是中国的1.5倍,折合计算美国的电价相当于中国的每度3分钱。

城乡居民的用电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居民用电的电量在一定程度上依据电价水平的高低进行变动,电价水平的上升会直接影响居民用电的缩减,减少对电热水器、空调等非必需家用电器的使用。由此,电价的上涨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有限。但是,对于以电为动力的工业而言几乎毫无弹性。因为无论电价是否变动,工厂生产线的开动或停止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各方面因素,不会仅仅因为电价的变动而停止或者新增,这样,工业企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主要由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决定,因此是电价的既定接受者,在电力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各发电主体竞价上网,则会大大的促进电价降低,使得我国的电价水平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供需,从而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居民个人发电接入国家电网,即可以增加发电环节的市场竞争,还可以缓解当前我国的高电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居民自己发电自产自销无疑也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交易方式。除了缓解居民用电价格高的难题外,还可以减缓我国的用电压力,促进大型发电企业降低电价,以此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诚然,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环境下,居民个人的发电存在很大的局限。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意味着居民个人发电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只要经过科学合理引导,一定能够成为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助推力。

4 结 语

中国的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在实践中不断寻找着一条适合实际国情的电力改革道路。电力市场化改革不仅涉及在发电环节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发电主体多元化,还囊括了包括投资运营、市场交易、监管体系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因此,我国的电力改革之路注定任重而道远。个人发电入网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从发电环节促进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虽然个人发电入网在现阶段仍是试行阶段,但在电力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个人发电入网将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非仅仅停留在个体的试验阶段。总之,只有系统而有效的电力市场改革才有利于实现中国电力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

[2] 唐昭霞,朱家德.基于政府规制的发电市场结构演进及国际实践[J].华东电力,2008,(10).

[3] 赵娟,谭忠富,李强.关于发电市场中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的研究[J].国际电力,2005,(1).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改革电力
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探讨
低油价背景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分析与展望
市场化改革能提高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吗?
营改增税制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