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华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与常规护理模式对于高血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为A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B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结果:B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A组,随访1年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高血压;常规护理;个性化;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91-01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包括血压持续升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及神志不清等。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则需要注重临床治疗与护理[1]。本文分析了个性化与常规护理模式对于高血压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100例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8岁至91岁之间,平均(53.9±4.2)岁,原发性高血压42例,继发性高血压8例,病程在2个月至14年之间,平均(6.2±1.4)年。B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5岁至92岁之间,平均(54.1±3.9)岁,原发性高血压40例,继发性高血压10例,病程在3个月至13年之间,平均(6.1±1.3)年。两组的高血压类型、病程、年龄及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为A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B组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护理、运动指导护理、饮食护理及睡眠护理等。首先,要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同时说明间断服药、擅自停药、减药或换药可能产生的危害。其次,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指导运动锻炼,叮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禁烟、禁酒及禁食辛辣味重的食物,可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等[2]。此外,注意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充足,如患者情绪激动或存在睡眠障碍,则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免造成血压上升。个性化护理措施如下:在提供常规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运用个性化护理理念,首先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在交流时观察患者的个性特征,包括疾病治疗情况、情绪状态、认知水平等,并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运用语言、动作等沟通技巧获得患者的信任,由此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当患者提出疑问时,做到耐心与热情解答,让患者建立起治疗高血压的信心。其次,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感或恐惧感的患者,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例如为患者讲解血压升高的原因,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知识等,也可以将血压控制较为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3]。此外,可以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例如,告知家属不要随意表露担忧、恐惧、抑郁及焦虑等情绪,并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及锻炼等,以便通过改善家庭治疗与康复环境增强护理干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检验法为X2检验,如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临床护理效果如下:A组中血压控制达标39例(78.00%),未达标11(22.00%);B组中血压控制达标46例(92.00%),未达标4例(8.00%);两组的达标率存在明显差异(X2=3.843,P=0.049)。此外,B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A组,随访1年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A组与B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一旦确诊则需要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此病的认识和重视性不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相对较低,治疗与护理效果还有待改善。为了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则应注重优化当前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B组中的50例为个性化护理干预,而A组为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证实B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在随访中发现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提示个性化护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化常规护理模式。在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干预的高效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纠正患者不配合临床治疗的行为,这对于护理效果的改善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晓钧.探讨中国高血压的特点及诊疗新进展结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155-4156.
[2]李成洋,李占全,赵颖军,等.合并高血压与无高血压的60岁以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81-184.
[3]李曦,胡荣,芦燕玲,等.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06-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