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
粤津闽自贸园区获批的消息如一声春雷。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这不仅意味着中央对上海自贸区一年来改革成果的肯定,也意味着高层欲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模式,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如果结合2014年“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APEC会议上亚太自贸区谈判的推进,三大新自贸园区最终获批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结果,都符合扩大对外贸易和开放的政策思路。
目前,三地自贸园区的面积和各自的功能定位已初步明确:广东自贸园区主要针对港珠澳,在高端金融服务业方面或将率先突破。天津自贸园区针对东北亚,发展航运和相关融资租赁业务。福建自贸园区主要发展台海贸易,促进台海经济一体化。
新获批的自贸园区具体政策方案还有待明朗。上海自贸区压缩后的负面清单和海关简化后的报关审批程序,被认为有望最快向三个新获批的自贸园区推广。不过,在改革呼声最高的金融领域,上海自贸区探索的深度尚显不足,新设立的三个自贸园区能否在这一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各方所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新成立的三个自贸园区会与上海形成一定的竞争,这无疑将促进自贸区加快改革步伐。“未来,国家可以就自贸园区改革成绩进行更好的评估和比较:谁在改革上率先突破、谁政策落地更快。”陈波说。
上海自贸区的贡献
此次获批的三地自贸园区,面积都比上海自贸区大很多。其中最大的属广东,1300平方公里,是上海自贸区(28.78平方公里)的40多倍,涵盖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白云港。其次是福建,452.78平方公里,包含平潭片区324.13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6.36平方公里,厦门片区74.29平方公里和泉州片区18平方公里。位于上海北面的天津自贸园区则略小,选取了滨海新区内260平方公里作为自贸园区,不过这个面积也已经是上海自贸区的十倍了。
如果就上海自贸区的业务开展情况来看,面积大小似乎并没有多大影响。上海市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成立一周年,新注册企业12266家。但如果走进上海自贸区你会发现,除了银行网点,并不见密布的企业招牌。原来,不少企业注册时租用的都是虚拟地址。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在自贸区内有实体办公地,也可以将企业注册在自贸区内,享受区内的便利政策。虚拟地址的数量由人为决定,显然和自贸区面积并无太大关联。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指出,几个自贸园区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面积,填海造地蔚然成风,然后随着地价上涨,将港区割碎了零售给各家企业。如果地方上怀有这样的设想,那么显然并未真正领会自贸区的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认为,上海自贸区并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在税务、海关监管、商检都取得了较大的制度创新。而其中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督是自贸区做出的最大胆的探索,也是最值得全面推广的经验。
上海自贸区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了先照后证,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制度2014年3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是上海自贸区首个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也是上海自贸区最快被复制推广的经验之一。
2014年上半年,上海海关推出了“集中汇总纳税”、“保税展示交易”、“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制度。这14项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也已逐步在全国推开,7月,天津、重庆、西安等三个海关率先启动了复制推广的试点工作,以测试复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8月18日在长江经济带的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3日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9月18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地区复制推广。全国11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复制需求率达83%。
除了海关监管制度,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集中在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业的扩大开放等领域的复制推广也在提速。
进入四季度,又一批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上报国务院,包括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出入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改革、进口货物预检验、检验检疫分线监督管理模式、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等8项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其中,前5项将在全國范围复制、推广,后3项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11月15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办税一网通”10项创新服务举措,也将陆续在上海市范围内扩大试点。
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上海自贸区共计2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20多项比较成熟的经验正被加速复制。下一步还将有18项改革措施、5项开放措施在全国推广,包括允许设立外商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允许内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等。
陈波总结认为,目前沪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的方式主要有4种,一是直接点到全国的复制,比如工商管理制度从审批制到报备制的复制推广;第二种是点到面的推广,比如上海自贸区海关的通关便利化政策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的推广;第三种是点到市的推广,比如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在2014年7月底已经推广到整个上海市区。第四种是点对点的复制,比如这次国务院新批的津闽粤三大自贸园区,上海自贸区还不足以推广到全国的经验,将在这些自贸区的一些园区内实验和试点。
粤津闽各展所长
距离广东自贸区获批没几天,12月18日,《内地与香港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在香港签署,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方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该协议明确:广东将向香港服务业开放153个服务贸易分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分部门的95.6%。这意味着,广东将率先基本实现与香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广东自贸园区的定位与对接香港密切相关。根据定位,广东自贸区将是全球综合航空枢纽,亚洲物流集散中心之一;以及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这是个大香港的版本。如果具体分区来看,南沙将作为中国香港企业在广东的落脚点之一,横琴则是面向中国澳门,前海则定位金融创新,白云机场与上海浦东机场类似,定位物流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金融研究所所长唐士奇认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对广东自贸区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粤港澳自贸园区未来或将成为四个自贸园区中“创新最多、活力最强、体量最大”的自贸园区。
此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领域的步伐不够快遭遇一些非议,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两个重要方面进展不够。“自贸区金融改革啃了骨头,但是没有啃到硬骨头。”陈波坦言。下一步,他认为上海应该权衡金融改革的风险和收益,与央行等部委展开更密切的沟通合作,争取早日实现外界对于自贸区金改的期待。对于新设立的广东自贸园区,陈波表示比较看好前海的金融改革。在高端金融服务业方面,广东或有望较上海率先突破。
12月4日,深圳前海管理局网站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称,前海区域将进一步扩大对香港开放,在金融领域、与香港合作的路径十分清晰,将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建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跨境要素交易平台、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专业服务及文化创意等香港服务业产业基地,试行“港人、港资、港服务”,为香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服务。
福建自贸园区的方案尚未完全公开,不过根据目前已知的几大片区分布,福建自贸园区或将呈现“一区多园”布局,成为此次获批的自贸园区中空间范围跨度最大的,囊括了经济总量前三位的城市:泉州、福州和厦门。功能定位上,由于平潭已经封关运作,所以未来可能将侧重对台贸易;厦门以服务业见长,有望主打现代服务业;而制造业发达的泉州则有望侧重生产性服务业等。
鉴于福建的地理位置特性,福建自贸园区最大优势就是对台经贸合作。目前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服贸协议都还存在不少障碍,因此福建自贸园区未来在两岸经贸自由化领域具备诸多可操作空间,如何做到先行先试是未来最大的看点。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船舶航运是其最大的优势。因此,融资租赁、离岸金融等被视为天津自贸区的发展重点。有着多年自贸区探索经验的东疆保税港区预计将在前期承担重大职能。根据天津自贸园区最新申报方案,天津自贸园区以滨海新区为主要载体,主要有三个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天津港保税区(含空港经济区)。
实际上,天津在融资租赁业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东疆融资租赁业作为重头戏,在政策先行先试扶持下,已成为全国租赁行业的领头羊。“天津大型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很快,所以对融资租赁有极强的需求,这也是它的优势。”徐洪才告诉记者。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12月13日对外宣称,致力于促进租赁业发展将是天津自贸园区的一大特色。
叶檀指出,天津滨海新区因新房众多、人烟稀少已成为著名的“鬼城”,因此天津自贸园区在探索过程中应将对实体经济的市场准入作为一个突破方向,例如对合资企业参股比例进一步放开,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外资企业进入;此外天津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不乐于在此驻足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叶檀认为政府应该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上海自贸区路在何方
三大新自贸区获批,根据各自地理及产业发展优势各行其道。那么上海自贸区未来还能否保持领先优势?其“先行先试”的特殊地位又将如何保持呢?
陈波认为,粤闽津自贸区对上海的竞争肯定存在,而相互间这种竞争态势对上海自贸区而言也能起到鞭策作用。目前,外界对上海自贸区改革还不够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改革领域步伐不够快,二是负面清单还太长,三是没有特殊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外資进入中国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陈波说,“在制造业方面,企业发现,投资上海自贸区不如投资中国其他有税收补贴的工业园区更好。”这三方面预计2015年都会有新的变化。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定位必然会触发其在金融改革上继续向前迈进。他的依据是2014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本市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核心议题之一就是如何借助自贸区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
他预期以目前自贸区自由贸易分账体系为基础,下一步就是个人资本账户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同时允许区内境外的个人和机构通过自贸账户投资上海本地的证券和期货。实现了这一步,资本项下的双向投资通道即全面打开,全球优秀投资管理机构就有望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称谓也能真正名副其实。另外,在自贸区内设立黄金、原油等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培育中国自己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也非常重要。从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布局来看,这两步未来都势在必行。
陈波表示,上海官员虽然有不小的竞争压力,但是上海自贸区依然具备五大优势:综合性优势、基础优势、地缘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上海毕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在贸易方面具备洋山港、外高桥综合保税区这样优良的地缘基础和经济积淀。未来上海自贸区依然是改革的重要试验田。